Lion
如果問你哪一項體育運動是智慧與力量的完美結(jié)合,你的答案會是什么呢?讓我告訴你我的答案吧。這項運動的選手前一分鐘還非常紳士地坐在棋盤邊下著國際象棋,后一分鐘就戴上拳套全力打起了拳擊。你沒有看錯,確實有這樣的運動,它就是國際象棋拳擊賽。
前幾期中,我們一直在討論由兩項基本體育運動相結(jié)合的新興體育項目,例如水下曲棍球、足球高爾夫等。細心的小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由兩項以付出體力為主的運動結(jié)合而來的,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這項由智力與體力碰撞出的體育項目吧!
國際象棋拳擊賽不僅是一項別開生面的趣味賽事,還是一項國際級別的大型賽事呢。它要求參賽者既是一位優(yōu)秀的棋手,同時還要擁有非常高的拳擊技能。整場比賽在拳臺上進行,一張國際象棋棋盤桌擺在拳臺中央,讓參賽選手的頭腦穿梭于火爆與寧靜之間。
這項運動的整場比賽由6回合國際象棋比賽和5回合拳擊比賽組成。參賽選手需穿拳擊服上場,雙方先進行4分鐘的國際象棋比賽,場邊鈴聲一響,棋盤被撤走,雙方立刻換上拳套,進行3分鐘的拳擊比賽。如此交替進行,直到比賽結(jié)束。
參賽雙方中的一方若能在拳臺上將對手KO(拳擊用語,裁判對倒地拳手數(shù)秒,10秒后該拳手若不能站起則被判為失?。蛟谄灞P上將對手“將死”,比賽都會直接結(jié)束。如果雙方均未在棋盤或拳臺上取得勝利,最后將由裁判以拳擊比賽中的得分點數(shù)來確定勝利方。
國際象棋拳擊賽的創(chuàng)意起源于法國漫畫家恩奇-畢拉的繪本小說《寒冷赤道》,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佩刀的武士帶傷坐在棋盤桌前下棋的畫面。隨后,荷蘭藝術(shù)家伊普-魯賓受到啟發(fā),將其搬到了現(xiàn)實中。
我們通常都有這樣的偏見:拳手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拳擊運動好像和智力也沒有多大關(guān)系。而這正是魯賓推動這一運動的原因,他希望人們知道,參加國際象棋拳擊賽,你要成為一名有頭腦的戰(zhàn)士,戰(zhàn)士可以成為智者,智者亦能成為戰(zhàn)士!
在魯賓的推動下,這項運動迅速流行起來,第一屆世界錦標賽于2003年在荷蘭舉辦,隨后每一屆大賽都吸引了眾多參賽者和觀眾。參賽者在場上斗智斗勇,觀眾則在場下感受火爆與寧靜相互切換的刺激。
魯賓曾表示,國際象棋和拳擊有很多共同點:你走“兵”時,就像出了一記快拳;要是你將死了對方的“王”,就好像用拳頭擊倒了對手。世錦賽新聞發(fā)言人比爾-施耐德也曾說,這項運動的困難之處在于從競技狀態(tài)到思考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上氣不接下氣也就算了,更讓人抓狂的是腎上腺素,它的分泌使你的棋路比平時更具攻擊性,但這常常會導致滿盤皆輸。
國際象棋拳擊賽讓我們的頭腦頻繁在動與靜之間切換, 可以非常好地鍛煉我們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調(diào)整能力以及快速適應能力,這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幫助。試想一下,你能夠在學習中針對自己狀態(tài)不佳的情況快速拿出應對策略嗎?或者擁有學習和娛樂狀態(tài)的快速切換能力嗎?
在這里,建議小讀者平時可以嘗試一些動與靜相結(jié)合的趣味比賽,像是將跳繩與五子棋相結(jié)合,或是跑步與牌類游戲相結(jié)合等。這樣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強我們的體質(zhì),還對提高我們大腦的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