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 文 / 圖
①刺吸式害蟲。主要有介殼蟲類(日本龜蠟蚧、白蠟蚧、桑白盾蚧、柿墊綿蚧、朝鮮球堅蚧、大球堅蚧、柿絨蚧、紫薇絨蚧、日本松干蚧、松針蚧、草履蚧等)、懸鈴木方翅網(wǎng)蝽(圖10)、蝽象類(麻皮蝽、茶翅蝽、斑須蝽、點蜂緣蝽、紅脊長蝽、小皺蝽、赤條蝽、梨冠網(wǎng)蝽等)、柳瘤大蚜、山楂葉螨、二斑葉螨、紅蜘蛛(少數(shù)以卵越冬)、小綠葉蟬、黑尾大葉蟬、梨木虱等。
②食葉害蟲。主要有楊銀潛葉蛾(以成蟲或蛹越冬)、榆綠毛螢葉甲、柳藍葉甲等。
③蛀干害蟲。主要有臭椿溝眶象(圖11)、溝眶象等,以成蟲或幼蟲在根部或樹干周圍2~20厘米深土層中越冬。
④地下害蟲。主要有金龜子類(蘋毛麗金龜、華北大黑鰓金龜、黑絨金龜?shù)?,以成蟲在土中越冬)、螻蛄類(華北螻蛄、東方螻蛄等,以成蟲或若蟲在土中越冬)、金針蟲(以成蟲或幼蟲在土中越冬,圖12)等。
圖10 懸鈴木方翅網(wǎng)蝽以成蟲越冬
圖11 臭椿溝眶象多以成蟲越冬
圖12 金針蟲幼蟲
冬季氣候變得寒冷,空氣干燥,林木進入休眠期,害蟲也轉入越冬狀態(tài),抵抗能力減弱,且越冬場所固定,便于集中消滅,是防治的最佳時機??赏ㄟ^人工、物理等多種防治措施,降低越冬蟲口基數(shù),減輕翌年危害程度,降低防控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季落葉后,結合修剪、刮粗皮、剪蟲梢(囊)等措施,及時進行清園。
①清除枯枝落葉。進入休眠期后,及時開展清園,將園內枯枝落葉、蟲果、蟲枝、蟲繭、蟲卵、蟲囊、成蟲,以及地面雜草、雜物等全面清理干凈,并集中深埋或燒毀,以利于消滅越冬害蟲、減少蟲源、降低害蟲越冬基數(shù)。
②清除蟲繭(囊)。樹木落葉后,蟲繭(囊)、卵塊等越冬蟲體較易發(fā)現(xiàn),可配合冬季修剪或清園,對藏匿在樹干、枝條、樹皮縫隙、芽體等隱蔽處的結繭(囊)、蟲癭(圖13)、卵塊等,進行人工摘除、壓碎、捏爛或剪除,全面消滅蟲源,降低翌年蟲口基數(shù)。對楸蠹野螟、松梢螟、白楊透翅蛾、黃刺蛾、雙齒綠刺蛾、大蓑蛾、小蓑蛾、卷葉蛾等害蟲防治效果明顯。
表5 以成蟲越冬的害蟲越冬場所一覽表
③刮粗樹皮。老翹皮下是蚜蟲、介殼蟲類、螨類、懸鈴木方翅網(wǎng)蝽等害蟲的主要越冬場所,進行冬季刮除老粗皮、翹皮、死皮,刷除越冬成蟲、若蟲、卵囊、蟲繭等,刮后集中予以燒毀或深埋,可有效消滅越冬蟲源。刮皮時間以初冬至翌年早春天敵出蟄前為宜。刮皮部位以主干、主枝的基部為主。刮皮程度按照“小樹、弱樹宜輕,大樹、旺樹宜重”的原則,以皮層微露黃綠色為宜,刮后涂5~8波美度石硫合劑保護傷口。
圖13 白楊透翅蛾蟲癭
圖14 人工撿拾蟲蛹
圖15 天敵昆蟲——螳螂
圖16 天敵昆蟲——草蛉
利用冬季氣溫低和土壤干旱等自然條件,通過翻園將土壤中越冬害蟲的幼蟲、成蟲、蛹、蟲繭等,翻到土壤表面,使其被天敵捕食或凍死。翻園時間以臨近土壤封凍期為佳,翻園深度以20~30厘米為宜,翻園部位以樹盤、根部附近土壤為主,并人工撿拾蟲蛹(圖14)、蟲繭等。在消滅越冬害蟲的同時,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樹干涂白可殺死隱藏在樹皮內的越冬蟲、卵,并可預防日灼、凍害及野兔啃皮。常用涂白劑配制比例是:生石灰10份、石硫合劑原液1份、食鹽1份、黏土2份、水25~30份和少量動物油。涂白次數(shù)以2次為宜,首次涂白在樹體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末次在翌年早春進行。涂白部位以主干為主、主枝基部為輔,喬木涂干高度為1.2米,小喬木(含果樹)、灌木涂白高度適當?shù)托?。干基涂白,對殺死藏匿在干基皮縫內越冬的蟲源效果顯著。
樹木落葉后和發(fā)芽前,各噴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與五氯酚鈉200~300倍液的混合液,對鏟除蚜蟲、螨類、介殼蟲類等多種越冬蟲卵效果顯著(兼有殺滅病菌效果),可減輕翌年病蟲危害。全園噴鏟除劑,對藏匿在枝干上、干基土縫內的越冬蟲源,鏟除效果明顯。
保護鳥類、胡蜂、寄生蜂、螳螂(圖15)、寄生蠅(如傘裙追寄蠅、雙斑截尾寄蠅等)、花蝽、瓢蟲、草蛉(圖16)等害蟲天敵,利用天敵防治害蟲,對控制害蟲種群數(shù)量與危害蔓延有較大作用。在林間或果園設置人工鳥巢,吸引益鳥。如利用灰喜鵲啄食松毛蟲等食葉害蟲,利用啄木鳥防治天牛等蛀干害蟲;人工輔助胡蜂種群越冬,待胡蜂脫巢準備遷移越冬時,于傍晚用捕蟲網(wǎng)收集,置于避光的蜂箱內,及時飼喂,助其越冬成活,生長季再放回林間防治梨木虱等刺吸式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