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453000)炎焱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丹麥腹部外科醫(yī)生Henrik Kehlet于2001年率先倡導并實踐的新型護理理念,其目的是在患者圍術期降低應激、并發(fā)癥,加快術后康復速度[1]。因此,本課題以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入院手術治療的外科患者70例,探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手術室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入院手術治療的外科患者70例,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25~73歲,平均(47.50±5.69)歲。疾病類型:腹股溝疝6例、大隱靜脈曲張9例、胃穿孔10例、闌尾炎6例、肛瘺2例、膽道結石1例、胰腺炎1例。觀察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26~72歲,平均(47.48±5.71)歲。疾病類型:腹股溝疝5例、大隱靜脈曲張8例、胃穿孔9例、闌尾炎5例、肛瘺3例、膽道結石3例、胰腺炎2例。本課題均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方案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圍手術期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觀察組:圍手術期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1)術前護理干預。術前患者在被告知需要手術治療才能治愈時,心理上擔憂問題相對較多,加強心理疏導,緩解不良情緒。(2)術中護理。①保暖措施。②預防感染。③優(yōu)化手術流程。(3)術后護理。①術后鎮(zhèn)痛。②術后活動。③飲食護理。
1.3 觀察指標 圍術期指標。記錄并統(tǒng)計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及術后排氣時間;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X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及恢復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圍術期出血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及術后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附表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總時間(d) 術后首次排氣時間(h)觀察組 35 145.64±10.21 80.35±5.63 9.35±1.32 41.32±3.25對照組 35 148.51±10.32 83.27±6.41 17.32±3.32 63.27±5.47 t - 1.395 0.993 13.197 12.104 P -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肺部感染、泌尿系及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腸梗阻等的并發(fā)生率8.57%(3/35),低于對照組的25.71%(9/35)(P<0.05)。
外科手術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雖然能滿足患者臨床治療需要,但是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使患者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規(guī)護理方案主要針對手術前及手術后,而手術過程中主要由醫(yī)生完成,雖然能順利完成治療,但是圍術期應激反應較大,容易增加患者手術風險,影響預后質量[2]。近年來,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與圍術期護理在外科手術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兩組手術時間、圍術期出血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及術后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與圍術期護理的使用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利于患者術后恢復??焖倏祻屯饪评砟钍且环N新型的護理方法,該護理主要從手術前、中、后三個階段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從而能達到減少手術應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復護理。國內學者研究表明: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用于手術患者中有助于促進手術患者恢復,能減少患者圍手術期痛苦。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7d肺部感染、泌尿系及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腸梗阻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與圍術期護理用于外科手術患者中有助于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用于臨床中效果理想,有助于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預后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