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潔
日前, 2019年第6期 “三江人文大講壇· 弘揚雷鋒精神 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主題講座在宜賓市委黨校江南會堂開講。解放軍報社原副總編輯、雷鋒雜志社總編輯陶克和解放軍報社原高級編輯ト金寶受邀作專題報告。
卜金寶以《信仰與人生》為題拉開講座的序幕。他講道,每一位革命老前輩,就是一部人生教科書。什么是理想?什么是有所作為的人生?從這些老前輩身上,都可以找到答案,這就是“信仰”。具體說,就是五個關鍵詞:忠誠、堅韌、敬業(yè)、豁達、感恩。忠誠是對事業(yè)矢志不渝的追求,堅韌是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意志,敬業(yè)是積極進取的人生和工作態(tài)度,豁達是榮辱不驚的胸懷,感恩是知恩圖報的良知。每個關鍵詞都是在與信仰對話,都是對人生和人性的啟迪。老一輩的人生經(jīng)歷和信念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從卜金寶講述親自采訪的開國將軍和英模人物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一位位老革命家在戰(zhàn)爭年代對黨對國家對革命的忠誠和熱愛,感受到他們高尚的革命信仰和愛黨愛國情懷。
隨后,陶克將聽眾的目光從硝煙紛飛的戰(zhàn)場拉回到新中國成立后,他報告的題目是《永遠的榜樣——雷鋒》。他的報告回答了中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雷鋒,雷鋒是怎樣產(chǎn)生的,雷鋒的出現(xiàn)對中華民族意味著什么,雷鋒的出現(xiàn)給人類帶來了什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學習弘揚雷鋒精神作出重要指示:“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陶克在報告中,首先概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雷鋒系列指示精神20講 。
雷鋒何以不朽?陶克說,因為他象征著人類最美好的一面——“善”。雷鋒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僅僅生活了7912天,但是他的精神內(nèi)核不斷被發(fā)揚光大,成為人們心中的一個精神符號,且永恒不變。
陶克通過大量的圖片和寶貴的影像資料,為廣大宜賓聽眾全方位、多角度地還原了一個助人為樂、勤儉節(jié)約、勇于奉獻、勤奮好學的雷鋒形象。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榜樣就是一座豐碑;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一種積淀,是一種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的精神。雷鋒的“八論”價值觀,更是體現(xiàn)了雷鋒對人生的哲學思考。
針對當前社會上一些有悖于倫理道德的不正?,F(xiàn)象,陶克呼吁全社會“拒絕冷漠,雷鋒歸來”。
講臺下,來自宜賓市黨政機關干部、學雷鋒志愿服務者,以及各界群眾共500多人聚精會神聆聽了本期講座。大家深深地被兩位演講人的報告所感動,會場中不時有人熱淚盈眶,會后不時有人上前與報告人溝通交流。
市政協(xié)副主席張世煒主持本期講座。他說,雷鋒精神的時代內(nèi)涵,集中體現(xiàn)在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體現(xiàn)在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yè)精神;體現(xiàn)在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chuàng)新精神;體現(xiàn)在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和雷鋒精神深深鐫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中,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勇前進。當前,在新時代活雷鋒陳國輔先進事跡的感召下,宜賓已形成“人人爭向雷鋒學習,人人爭做雷鋒人物”的道德風尚,正在為建設崇德向善、美好文明的城市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