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云 何江 張靜 劉勇 王醒剛 董彥旭
摘 要: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是馬鈴薯脫毒繁育中的常見病害之一,嚴重影響其外觀、品質和商品性。為篩選出防治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的有效藥效,使馬鈴薯微薯型生產實現優(yōu)質、穩(wěn)產,采用幾種不同藥劑在馬鈴薯微型繁育溫室消毒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不同藥劑溫室消毒處理,均對馬鈴薯微型薯的生育期和扦插苗的成活率影響不明顯,但不同藥劑溫室消毒均對馬鈴薯微型薯病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龍克菌處理消毒的防治效果最好。
關鍵詞: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7-0073-03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Disinfect on Potato Miniature Potato Common Scab Disease
Jia Yun1 et al.
(1Ningxi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ere,Yinchuan 750000,China)
Abstract:Potato microscab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in potato detoxification breeding,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appearance,quality and commodity of potato micropotato. In order to screen out the method of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potato microscab disease,so that the potato microproduction can achieve high quality and stable yield,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tato microscab disease,this experiment uses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of agents to conduct comparative tests in the microbreeding greenhouse of pota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The disinfec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greenhouse on the growth period of potato micropotato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cuttage seedlings was not obvious,but the disinfection of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greenhouse had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tato micropotato disease.
Key words:Potato;Miniature Potato;Common scab;Control effect
寧夏馬鈴薯種植面積約為13.33萬hm2,90%以上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區(qū),因此,馬鈴薯產業(yè)在寧夏南部山區(qū)種植業(y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已成為了寧夏南部山區(qū)的戰(zhàn)略性主導產業(yè)[1]。但在長期種植過程中,也出現了馬鈴薯品種病毒性退化、產量和品質下降的問題,為此,寧夏建立了馬鈴薯脫毒繁育中心,脫毒種薯生產繁育技術體系已初具規(guī)模,使得馬鈴薯的良種繁育逐步走上了脫毒化的正常軌道。但由于馬鈴薯種薯繁育過程中,種植結構比較單一,多年連作重茬,導致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的發(fā)生逐年加重[2],不僅影響了馬鈴薯微型薯的外觀和內在品質,而且影響了商品性,嚴重制約著馬鈴薯產業(yè)的發(fā)展[3]。
目前,國內許多學者對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的防治已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4-7]。馬鈴薯瘡痂病是一種土傳病害,是馬鈴薯產區(qū)普遍發(fā)生的病害,被視為馬鈴薯生產中第4大病害[8-9],主要由多種植物病原物鏈霉菌引起的[10-11],受到多種環(huán)境因子影響,給防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為此,本試驗選取不同藥劑進行溫室消毒,以期篩選出防治效果好的消毒藥劑,為今后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寧夏銀川市平吉堡現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平均海拔高度1120m,年均降雨量169mm,年均氣溫8.5℃,≥10℃活動積溫3298.1℃,年日照時數3000h,無霜期160d左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土壤類型為淡灰鈣土,肥力中等,土壤pH8.32。
1.2 供試材料 本試驗馬鈴薯品種為當地大面積繁育的感病品種:大西洋。供試消毒劑如下:甲醛水劑(西隴科學有限公司)、35%威百畝(濟南鑫諾化工有限公司)、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粉劑(重慶豐化科技有限公司)、20%五氯硝基苯粉劑(山西三立化工有限公司)、龍克菌(浙江龍灣化工有限公司)。
1.3 試驗設計 試驗田設在前茬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發(fā)病較重的溫室,小區(qū)試驗采用隨機區(qū)間設計,試驗共設5個藥劑處理和1個清水對照,詳見表1。3次重復,共計18個小區(qū),每小區(qū)面積為10m2。試驗于2018年2月20日在馬鈴薯繁育溫室中隔離好小區(qū),2月20日處理1按所設劑量在填鋪基質之前對土壤消毒并覆膜使其密不透風,待15d后掀膜透氣,7d后鋪基質扦插種苗,3月5日處理2~6按照所設劑量在填鋪基質之前對土壤進行消毒并保持黑暗環(huán)境3~5d,然后在每個小區(qū)上鋪8cm厚的二茬蛭石,基質鋪好后澆水,于3月13日扦插苗定值,株距6cm,行距8cm,于6月20日收獲,其余農事操作均相同。
1.4 調查內容和方法 病情指數:在收獲時,在每個小區(qū)隨機取微型薯500粒調查全部薯塊病薯率,按小區(qū)分別記錄各級病薯數,按照5級法統(tǒng)計微型薯發(fā)病發(fā)病程度,計算病情指數。病級標準:0級:薯皮健康;無病斑;1級:薯皮表面有1~2個病斑或病斑面積占整個薯塊面積的1/4以下;2級:薯皮表面有3~5個病斑或病斑面積占整個薯塊面積的1/4~1/3;3級:薯皮表面有5~10個病斑或病斑面積占整個薯塊面積的1/3~1/2;4級:薯皮表面有10個病斑以上或病斑面積占整個薯塊面積的1/2以上。根據下列公式分別計算馬鈴薯瘡痂病的發(fā)病率、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數據采用 Excel 2003和SAS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方差分析。
藥效計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數(%)=∑[(各病級粒數×代表值)/(調查總粒數×最高級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防效)=(對照病指-處理病指)/對照病指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生育期的影響 由表2可知,處理1、處理3、對照(CK)馬鈴薯的生育期為96d,處理2、處理4、處理5馬鈴薯的生育期為97d。
2.2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扦插苗成活率的影響 由表3可知,35%威百畝處理馬鈴薯扦插苗的平均成活率為94.7%,甲醛處理馬鈴薯扦插苗的平均成活率為95.6%,72%農用硫酸鏈霉素處理馬鈴薯扦插苗的平均成活率為94.9%,20%五氯硝基苯處理的馬鈴薯扦插苗的平均成活率為95.2%,龍克菌處理馬鈴薯扦插苗的平均成活率為95.2%,對照(CK)處理馬鈴薯扦插苗的平均成活率為95.5%(見表3)。各處理之間馬鈴薯扦插苗的平均最高成活率和平均最低成活率之間相差為0.9%,最高為甲醛處理,最低的為威百畝處理。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說明不同處理對馬鈴薯扦插苗成活率影響不明顯。
2.3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的影響 由表4可知,龍克菌處理的病情指數最低為11.4%,其次依次是20%五氯硝基苯病情指數為16.5%、甲醛處理病情指數為16.6%、35%威百畝處理病情指數為18.7%、72%農用硫酸鏈霉素處理病情指數為22.9%,各處理病情指數均低于對照(CK),通過方差分析各處理的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病情指數與對照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各處理均對馬鈴薯微型薯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以龍克菌處理的防效最好為60%。其他依次為:20%五氯硝基苯處理的防效為42.1%、甲醛處理的防效為41.2%、35%威百畝處理的防效為34.4%、72%農用硫酸鏈霉素處理的防效19.7%。
3 結論與討論
寧夏馬鈴薯微型薯繁育任務重,馬鈴薯微型薯基本上在溫室和網棚中進行,導致重茬、迎茬、1年連茬繁育現象嚴重,很難采用輪作倒茬,每茬更換蛭石成本過高,而瘡痂病作為細菌性土傳病害,在近幾年在馬鈴薯微型薯繁育中瘡痂病的發(fā)病程度愈發(fā)嚴重。目前,國內外未見報道防治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的最佳方法,化學試劑未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孫靜等[12]研究表明,必素滅的防治,可以顯著降低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的感病率,降低病情指數,減輕瘡痂病在馬鈴薯微型薯繁育中的危害,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控制馬鈴薯瘡痂病病害的發(fā)生危害;張笑宇等[13]采用殺菌劑對馬鈴薯瘡痂病進行了室內毒力測定,篩選出了幾種有效殺菌劑,但防治效果未見報道。
本次試驗選用的藥劑消毒均對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以龍克菌處理防治效果最佳。但由于本次試驗僅僅為1年試驗結果,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觀察;另外,本次試驗僅在溫室中進行,今后需要進一步的試驗。因此,篩選出高效防治馬鈴薯微型薯瘡痂病消毒劑,還待今后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亢建斌,李玉紅,楊發(fā).寧夏馬鈴薯食物消費與主食產品開發(fā)思考[A]//馬鈴薯產業(yè)與精準扶貧2017[C].2017.
[2]李殿軍,宋景榮,于平,等.四種環(huán)保藥劑對馬鈴薯瘡痂病的防效試驗[J].北方農業(yè)學報,2016,44(5):51-53
[3]奚啟新,杜鳳英,王鳳山,等.調節(jié)土壤pH值和藥劑防治馬鈴薯瘡痂病抑制效果初報[J].中國馬鈴薯,2000,14(1):57-58.
[4]龍國,張紹榮,曹曦,等.基質消毒對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生產中瘡痂病的防效[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0,38(11):137-139.
[5]崔占,石延霞,傅俊范,等.鈴薯瘡痂病的發(fā)生原因與防治方法[J].中國蔬菜,2009(19):21-22.
[6]奚啟新,杜鳳英,王鳳山,等.調節(jié)pH值和藥劑防治馬鈴薯瘡痂病[J].中國馬鈴薯,2000(1):57-58.
[7]李青青,李繼平.5 種藥劑不同稀釋液澆灌防治脫毒馬鈴薯瘡痂病效果初報[J].甘肅農業(yè)科技,2006(8):31-32.
[8]劉大群.拮抗鏈霉菌防治馬鈴薯瘡痂病的大田試驗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02,30(3):237-244.
[9]趙萍,岳新麗,康勝.采用不同基質防治馬鈴薯微型薯防治瘡痂病的試驗[J].中國馬鈴薯,2012(1):43-45.
[10]湯曉麗,薛紅芬,鄧國賓,等水楊酸誘導馬鈴薯瘡痂病抗性的生理機制研究[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0,23(6):1851-1854.
[11]張萌,趙偉全,于秀梅,等.中國馬鈴薯瘡痂病病原菌16SrDNA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9,42(2):499-504.
[12]張笑宇,胡俊,安智慧.等.幾種殺菌劑對馬鈴薯瘡痂病室內毒理[J].中國馬鈴薯,2000,14(1):57-58.
[13]孫靜,金光輝,劉喜才,等.不同藥劑及施用方式對馬鈴薯瘡痂病防效[J].中國馬鈴薯,2015,29(2):107-10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