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450000)霍玉榮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8年6月我院唇腭裂患兒116例平均分為兩組,各58例,入選患兒診斷均符合唇腭裂的標準[1],患兒家長對本研究方案均知情同意。對照組男33例,女25例;年齡6個月~6歲,平均(3.1±0.7)歲。研究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1~5歲,平均(2.9±0.6)歲。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術前禁食水8小時,術中常規(guī)室溫,術后患兒平臥位,頭偏向一側,術后6小時給予流質食物,24小時后床上活動,48小時后下床活動。研究組在其基礎上給予快速康復理念護理:(1)術前:①責任護士向患兒家長介紹手術室及病房環(huán)境,唇腭裂手術方法及注意事項,快速康復理念的相關內容,術前指導家長用湯匙喂養(yǎng)患兒,了解患兒精神狀況,給予相應心理疏導,減少患兒及家長的緊張、焦慮心理。②術前禁食固體食物6小時,禁流食4小時,禁水2小時,手術盡量安排早晨第一臺,根據(jù)手術時間調整禁食水的時間,減輕患兒饑渴等不適。(2)術中:給患兒保溫,以防出現(xiàn)低體溫。手術室溫度調整為25℃,輸液也要加溫,口腔沖洗液溫度在38℃~40℃之間,將保溫毯鋪在患兒身體下,保持體溫在36.5℃~37℃。(3)術后:①疼痛護理:給予患兒鎮(zhèn)痛藥,對于疼痛嚴重或者哭鬧患兒,轉移患兒對疼痛的注意力,以減輕疼痛。②飲食及活動:患兒清醒后給予溫開水,半小時內無惡心嘔吐可使用湯匙給予清淡流質食物,術后當天只能食用清淡流質食物,進食后多飲水,以清潔口腔,也可使用康復新液漱口,減少感染;根據(jù)患兒狀況制定個性化飲食食譜,并觀察胃腸道反應。術后6小時進行床上活動,24小時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快身體康復。③術后第一天佩戴鼻孔保持器,1周開始語言功能訓練,促進患兒發(fā)音。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圍術期安靜、躁動、哭鬧的情況;②比較術中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情況;術后饑餓、體位不適情況;③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時間;④使用FLACC量表[2]評價患兒術后疼痛,總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越疼。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數(shù)據(jù)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圍術期情緒比較 研究組患兒圍術期情緒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兒圍術期情緒比較[n(%)]
2.2 兩組患兒術中生命體征比較 術中研究組心率(91.2±6.4)次/min、呼吸頻率(19.7±3.7)次/min明顯低于對照組(98.8±5.9)次/min、(24.5±4.3)次/min,血氧飽和度(98.2±1.6)%明顯高于對照組(93.5±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兩組患兒術后不適及住院時間比較:研究組患兒術后饑餓(6.9%)、體位不適(5.2%)、FLACC評分(2.7±0.5)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0.7%)、(18.9%)、(4.1±0.6),住院時間(11.2±2.2)d明顯短于對照組(5.8±1.8)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文研究組護理使用快速康復理念,術前給予健康宣教,可幫助患兒家長更好的了解疾病及手術事項,心理疏導可減少患兒哭鬧;長時間禁食水會較多消耗患兒身體機能,不利于術后康復,快速康復理念縮短了禁食水時間,減輕了患兒饑餓,可較大程度滿足機體需求。術中低體溫會導致復溫時產(chǎn)生應激,損害凝血機制,增加感染等,保溫可降低寒戰(zhàn)的發(fā)生率,增加對皮膚血供和氧供。術后疼痛護理通過藥物及心理護理措施可減輕患兒疼痛,從而減少哭鬧;患兒清醒后即進食,可促進腸胃恢復,提高依從性,早期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圍術期情緒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術中心率、呼吸頻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血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術后饑餓、體位不適、FLACC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快速康復理念用于唇腭裂患兒圍術期的效果顯著,可減少患兒圍術期哭鬧,減輕術中及術后不適及疼痛,促進患兒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