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漯河日報·晚報版》改版為例"/>
文/陳全義
新形勢下,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fā)展成為一項緊迫課題。漯河日報社根據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主動出擊,狠抓核心業(yè)務,積極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增強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2019年上半年,報社歷時4個月,對《漯河日報·晚報版》(以下簡稱《漯河晚報》)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改版,這是報社媒體融合中的一項重大舉措,在改版過程中實現了晚報與日報的融合、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與改版前的報紙相比,如今的《漯河晚報》令人耳目一新,新聞性、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服務性大大增強,深受讀者喜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成效,鞏固了主流輿論陣地。
在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的新形勢下,不少都市報紛紛關停,《漯河晚報》卻通過改版鞏固了主流輿論陣地。這次改版對地方新聞版面進行了重新定位,把地方新聞版面整體前移,突出本土性,擠壓稿件水分,壓縮版面,提高稿件和版面質量。與此同時,緊緊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重大主題,加強策劃,設置了多個專欄,唱響主旋律,提高主流媒體新聞輿論“四力”。
突出本地新聞,服務民生需求。01版由原先的導讀功能改為“本地要聞”。該版圍繞當地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用晚報的語言體現出與日報的差異化。圍繞漯河市“四三二一”工程、“四城同建”和民生話題,以及“鐵面問責 直面整改”“百姓問政”等重大民生問政節(jié)目,加強策劃和統(tǒng)籌,抓好宣傳報道。同時,增設兩個專版:一是“文明風”專版,圍繞漯河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一重點工作展開報道,每周至少兩期;二是“德善人間”版,每周一期,傳播社會正能量。
圍繞重大主題開辟專欄,唱響主旋律。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為總欄題,開設了系列子欄目。如“美麗鄉(xiāng)村行”欄目:該欄目以記者走基層的形式呈現,內容涵蓋精準扶貧、高質量發(fā)展、鄉(xiāng)村振興、農民工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等,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編發(fā)了《打造特色文化 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薛寨村:傳承好民風 齊心謀發(fā)展》《集體經濟促富裕 村民獲得感滿滿》《貧困戶脫貧有了新門路》《荒坑變游園 小村歡樂多》《林下養(yǎng)鵝 生態(tài)經濟雙豐收》等一系列文章。
“漯河英烈譜”欄目: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繼承先烈遺志,傳承革命精神,集中報道漯河英烈人物的光輝事跡和發(fā)生在沙澧大地的傳奇故事,弘揚傳承英烈精神,營造紀念、緬懷、崇尚、學習英烈的浩然正氣和濃厚氛圍,激勵全市人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激發(f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該欄目歷時4個月,發(fā)表了《黃埔三杰之一——蔣先云》《曹舒翔:優(yōu)秀的紅軍女戰(zhàn)士》《海觀瀾:黨的忠誠宣傳戰(zhàn)士》《宋盤銘:賀龍稱贊的好干部》《沈東平:抗擊日寇為國捐軀》《趙伊坪:英名貫長虹 烈火中永生》《董仲衡:抗日救亡 英名永存》等50多篇文章。
“我的名字叫建國”欄目:通過一個個“建國”的經歷、感受和記憶,折射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l(fā)了《徐建國:一生平凡也自豪》《王建國:見證祖國繁榮富強》《劉建國:靠雙手勤勞致富》《趙建國: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李建國:四代同堂 生活美滿》《胡建國:名字是我前進的動力》《“名字承載著父母的愛國情懷”》《“有付出才有回報”》等30多篇稿件。
“我和祖國共成長”欄目:向廣大讀者征文,讓讀者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家庭生活的變化、家鄉(xiāng)新風新貌、對祖國繁榮發(fā)展的親身感悟等。用具體生動的故事,反映偉大祖國的日新月異和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發(fā)展變遷,抒發(fā)愛黨愛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刊發(fā)《我家房屋變遷記》《我與電話的故事》《那雙高跟鞋》《農耕方式的變遷》等20多篇文章。
在改版過程中,為了提高稿件和報紙質量,對新聞稿件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稿件“擠水分”是一項重要工作,每天報社編前會對稿件提出的要求給記者傳導了一定的壓力;每天報社總編評報有較強的導向作用,不斷強化記者對稿件新聞價值的判斷和認識;同時,記者部在晨會上根據報社編前會的意見對稿件進行點評,對記者寫稿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每天增設一個???,是這次改版的重頭戲。設有《悅讀??贰渡顚?贰段幕瘜?贰独夏陮?贰恫┯[???。各??o盯當前的熱點新聞確定主題,然后圍繞這一主題組稿。專刊內容中,有由頭、主題新聞、新聞背景等,充分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增加新聞厚度;與主題新聞相關的橫向聯系、縱向聯系和延伸內容,增加新聞的廣度,拓寬讀者視野和知識面;最后是主題新聞與本地的關聯度,注重落地性、增強貼近性,提升對讀者的吸引力。
??瘜嵤┠K化操作,即圍繞某一主題在新聞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工夫,以“主題新聞+N”的方式呈現。根據不同新聞內容,基本有以下幾種模塊。
事件新聞:對新聞中的核心內容有“名詞解釋”;交代清楚“新聞背景”或新聞的“歷史背景”;有“事件回顧”,或對新聞事件的前世今生進行介紹,讓讀者對新聞事件的發(fā)展進程有整體了解;縱橫比較古今中外同類事件,做“相關新聞”或“相關鏈接”;做“延伸閱讀”,介紹相關政策、法律、與當地的關系等。
人物新聞:找由頭,報道主題新聞,做好“人物簡介”,介紹“個人成就”,綜合“社會評價”,最后看與當地的關聯度。
話題新聞:所選取主題是當前有一定熱度的話題,盡管發(fā)生在外地,但是也有可能在當地發(fā)生,比如,暑假溺水、暑假帶娃、樓房高空拋物、惡狗傷人等。話題新聞突出民生性,也強調與當地的關聯性。
如今年8月7日是我國農歷七月初七,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七夕節(jié)”。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漯河晚報》當天圍繞“七夕節(jié)”這一主題策劃了兩個本地新聞版,并連著做了一個本地副刊版,同時在《文化??吠瞥鰞蓚€版,頌揚美好愛情?!拔幕び^察”頭題為《七夕節(jié)文化透視》,“相關評論”為《讓七夕文化展現更多“中國魅力”》;“相關鏈接”為《七夕習俗,你知道幾個》。“文化·藝術”頭題為《盤點古人常用的定情信物》,文中提到的定情信物如戒指、釵、梳子、手鐲、簪子、荷包等;配發(fā)文章為《古畫話七夕》,圖文并茂展現古代畫作中的七夕內容。這期??选捌呦?jié)”的內容做得比較透徹,增強了知識性和趣味性,傳播了正能量。
對電訊版的改造是這次改版的另一個重點,由做時效新聞向做事件轉變、向??D變、向話題轉變,在深度上做文章,突出主題化,實現模塊化。此板塊分為《文娛播報》《體育健身》《國內新聞》《國際視點》。
該板塊稿件不再以時效新聞為主,而是圍繞當前大眾普遍關心的熱點焦點話題組稿,找典型、做深度、講故事,主題是大眾而非小眾的,稿件弱化動態(tài)性和新聞性,強化主題性和話題性。各版面體現責任編輯的編輯思想,運用多種編輯技巧美化版面。各版面突出主題性,每個版每天只做一個主題,圍繞這一主題組稿做深度、做背景、做解讀、做相關、做鏈接、做延伸,把這一主題做深做透,盡可能給讀者提供更多知識,增強可讀性、趣味性。如今年8月7日《國際視點》聚焦俄美《中導條約》失效問題。頭題文章為《〈中導條約〉失效 軍備競賽再來?》,內容是深度分析:新一輪軍備競賽要來?下一個失效的會是《新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嗎?“背景資料”為《〈中導條約〉的簽署與失效》“各方反應”為《多方表示憂慮》;“相關新聞”為《美欲在亞洲部署中程導彈》《澳稱不會部署美中程導彈》;“國際快評”為《美退約“成癮”或開啟“潘多拉魔盒”》。通過這個版面,對《中導條約》問題做得比較透徹,增強了可讀性。
漯河日報社堅持移動優(yōu)先策略,堅持一體化發(fā)展方向,守正創(chuàng)新,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通過流程優(yōu)化、平臺再造,實現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區(qū)域性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正能量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輿論引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朵鸷油韴蟆返倪@次改版不是單純?yōu)楦亩?,而是報社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的重大舉措,目的是通過改版,加快媒體融合,切實提升新聞“四力”。
守正創(chuàng)新,有“融”乃強。漯河日報社踐行“深度融合、移動先行”理念,專門成立了視頻工作室,并于上半年對有關規(guī)章制度進行修訂完善,出臺了《關于全媒體采編人員的考核辦法》《關于全媒體記者傳稿和計分辦法的說明》《關于進一步做好視頻節(jié)目的規(guī)定》等。報社要求,全體記者整體轉型成為全媒體記者,按照新聞采訪一次采集、多渠道發(fā)布的原則,記者外出采訪,原則上第一時間提交一句話新聞(或圖片);隨后二次提交一段話新聞(或圖片);一般情況下,采訪結束后4小時內提交完整稿件。全媒體平臺發(fā)布順序為:漯河日報(晚報)微博-客戶端-漯河名城網-漯河日報(晚報)微信-漯河手機報-報紙。這次改版,打通了編前會平臺,每天由報社編委統(tǒng)一組織白班編前會和夜班編前會,在平臺上統(tǒng)一調配稿件,實現資源共享,并統(tǒng)一簽版,統(tǒng)一審校,實現了采編流程再造,改變了以前各自為戰(zhàn)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報紙質量,同時也提升了采編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yè)務能力。
以漯河應對暴風雨的報道為例。2019年8月1日下午,漯河市突遭暴風雨襲擊,局地降水量達125毫米,市政基礎設施和應急能力受到考驗;漯河市及時啟動城市防汛排澇應急響應機制,相關單位迅速行動、搶險排澇。暴風雨就是號角,險情澇情就是命令,漯河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迅速出動采訪?!颁鸷影l(fā)布”客戶端開通了現場直播,向市民直播哪條道路出現積水、哪里出現交通擁堵、哪里的樹被大風刮倒或折枝、積水街道排澇場景……這次現場直播為市民提供了及時有用的新聞服務,受到眾多市民歡迎和點贊。8月2日,《漯河日報》01版刊發(fā)了《狂風暴雨來襲 全城積極應對》一稿和兩幅新聞圖片。《漯河晚報》以全景式進行了詳細報道:01版推出了整版報道,在《應對暴風雨 全城總動員》通欄題下,總領三篇稿子《昨天下午突降暴雨》《全力開展城區(qū)防汛排澇》《人車受困 公益救援在行動》;02版刊發(fā)了《狂風驟雨致8條線路跳閘》《暴雨沖走窨井蓋 他們充當“警示牌”》等稿,并配有圖片新聞。媒體融合的優(yōu)勢在這次報道中大展威力,新聞報道的服務性、有用性充分發(fā)揮,主流媒體的的影響力、引導力也隨之得以很大提升。
改革永無止境,創(chuàng)新永不停息。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漯河日報社以融合為手段壯大主流陣地,打造新型傳播平臺,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報社目前全媒體矩陣有《漯河日報》、《漯河晚報》、《漯河手機報》、漯河名城網、“漯河日報”五個微博和“漯河日報”“漯河晚報”“漯河名城網”“小城生活”四個微信公眾號,以及“漯河發(fā)布”客戶端、各行業(yè)工作室微信公眾號。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漯河日報社走好必由之路,牢記職責使命,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tǒng)領新聞輿論工作,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通過《漯河晚報》改版和媒體深入融合,鞏固壯大了主流輿論陣地,提升了新聞輿論“四力”,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激勵人民群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