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如璋
從故鄉(xiāng)泰和縣螺溪鎮(zhèn)唐雅村出發(fā)后,小轎車徑直向泰和縣城澄江鎮(zhèn)飛馳。光潔如洗的319國道上,一幅生動秀美的長卷綿延舒展。眼前散發(fā)著濃郁現(xiàn)代化氣息的景象,卻勾起了65年前母親從這條路上送我去泰和中學上學的回憶。
1954年暑期的一天中午,我汗流浹背地從田里回家。一進門,母親就笑嘻嘻地說:“中居村的表叔來信了!”我忙接過信一看,原來是我考上了泰和中學初中部,在泰和中學擔任教導主任的表叔興奮地在錄取通知書下達之前向我們道喜了。
不久,錄取通知書來了。喜訊很快傳開,鄉(xiāng)親們見面都熱情地祝賀我們,夸贊我會讀書,母親總是笑著回答:“難為你們說得好,這是瞎眼雞崽天照顧……”可以看出,母親是由衷地感到光彩。其實,興奮之余,我也有些擔心。父親早在我5歲時就已病逝,家中只有母親、我和年幼的弟弟,生活非常拮據(jù)。但母親不顧艱難,東拼西湊,千方百計做好送我去上中學的準備。
開學前一天早上,天還沒亮,母親和我吃了早飯就出發(fā)了。從家里到泰和縣城約40里路,母親挑著行李,一頭是舊棉被和老線毯,另一頭是父親用過的舊藤箱。我們順著彎曲坎坷的田間小道,一前一后默默地走著。到了三都圩,我們走上了通往縣城的公路。雖說叫“公路”,實際上是一條黃土大道,路上坑坑洼洼,微風過處,揚起陣陣塵土。大約走了10來里,朝陽升起,我們感到熱起來,汗水漸漸地濕潤了脊背。母親裹過小足,平常走路都不方便,挑了行李走遠路就更困難了。看著她蹣跚的樣子,我要接過擔來挑,可母親怎么也不讓。我拗不過她,只好勸她慢一點。
日上中天,金輪噴焰?!叭媲锇尽钡募竟?jié),驕陽炙烤著大地,一絲風也沒有。路旁的樹上,幾只秋蟬聲嘶力竭地叫著,母親背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一大塊。我抬頭一看,前面高坡上有一家茶店,里面坐滿了喝茶的人。我和母親又渴又熱又累,走到茶店前的一塊大石邊,母親忍不住放下?lián)幼绞^上,我也一屁股坐下去。我們到店里討了瓢冷水喝,休息了一會兒,又起身急忙趕路。
上一個較陡的山坡時,母親越走越吃力,忽然打了個趔趄,我趕忙上去把擔子接過來挑在自己肩上。母親開始硬扯著扁擔不讓,但見我堅持,只好幫我把扁擔擔好。誰知扁擔一上肩就滑下來,我吃力地捉住,沒走幾步,感到肩上如針刺般痛,身上就像壓著千斤磐石般沉重,挪不開腳。我想換一個肩來挑,卻移不動扁擔。不一會兒,我的身上汗如雨淋,身子左右搖晃。母親急忙把擔子接過去,說:“你現(xiàn)在把書讀好就是盡孝心了,挑擔還是以后慢慢練吧。”
走下一段長長的山坡,不久便到了黃岡口。聽村里人說過,黃岡口盛產(chǎn)西瓜,瓜農(nóng)把成熟的小西瓜丟到禾桶里,用腳踏碎,只取瓜子,過路人盡管吃,只要求把瓜子留下,不收瓜錢。于是,我和母親用目光在田野里四處搜尋,希望能碰上免費吃瓜的好運??墒翘鞖庋谉?,田里只有寥寥幾人走動,一只踏西瓜的禾桶都沒有,我們非常失望。
夕陽西沉,涼風習習,汗水浸透的衣服漸漸干了,蒼茫暮色中,我們走進了縣城,經(jīng)過街頭一排低矮的老舊民房,便進入正街。我抬頭一看,每根杉木做的電線桿上都安著一盞有綠色圓蓋的玻璃燈。我高興地喊起來:“媽,你看——電燈!”母親看了一眼昏黃的燈光,長長地嘆了口氣,微笑著說:“唉,確實到了!”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見電燈,內(nèi)心滿是欣喜。我們匆匆走過大街,看見來迎接我們的表叔的女兒亦喜。久別重逢,表叔一家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第二天,我便開始了在泰和中學的學習生活,從此離開了母親溫暖的懷抱。此后,每當我學習、工作上有松懈時,我都會想起母親送我上泰中的畫面,它時時激勵我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用好成績來報答母親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