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9月22日,北京的天空被閱兵演練的飛機刷屏,網(wǎng)友們紛紛在朋友圈集體打call“最美風景線”。再過幾天,國慶70周年大閱兵即將如約而至。據(jù)閱兵領(lǐng)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軍委聯(lián)合參謀部作戰(zhàn)局副局長蔡志軍介紹,今年閱兵式比慶祝國慶50周年、國慶60周年、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規(guī)模要大,屆時將有10萬群眾游行,6萬多名群眾聯(lián)歡,并邀請1500多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時代楷模、大國工匠等各界先進模范代表觀禮。
閱兵,是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也是展示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精氣神的最好儀式。
騎兵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新中國成立后,共進行了14次國慶閱兵。開國大典閱兵后,從1950年至1959年又連續(xù)10年舉行過國慶閱兵。之后又在1984、1999、2009年分別舉行了3次。這14次閱兵,可以說各有各的精彩,每一次都有新看點、新亮點,給人們留下許多津津樂道的話題。
9月19日,國寶級珍貴紀錄片《解放了的中國》修復后公映,其中一個片段令人印象深刻,開國大典參閱飛機僅有17架,周恩來說:不夠就飛兩遍。據(jù)公開資料顯示,開國大典時受閱的武器裝備均是在革命戰(zhàn)爭中繳獲的“萬國牌”,參閱的輕重武器裝備達110多種、82種口徑,這些武器產(chǎn)自世界24個國家的98個工廠。
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說,開國大典閱兵,歷時兩個半小時,雖然武器裝備落后,但卻奠定了新中國國慶閱兵的基礎(chǔ)。閱兵既是對軍隊戰(zhàn)斗力的檢閱,也是對官兵的精神激勵。很多人并不知道,1950年的那次大閱兵,幾乎就是從閱兵場直接開赴戰(zhàn)場的。
1950年,18歲的年輕戰(zhàn)士楊玉增,和部隊一起接到一項重大而光榮的任務:拿上槍,坐上汽車,組成汽車機械方隊,參加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的閱兵。楊玉增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次意義非凡的閱兵。
那年夏天,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聯(lián)合國”在美國的綁架下,宣布出兵朝鮮,實行武裝干涉,并派遣海軍第七艦隊駛?cè)肱_灣海峽,公然干涉中國內(nèi)政,兩個月后,美軍侵入中國東北境內(nèi),炸死炸傷中國居民多人,炸壞多處交通設(shè)施。
在朝鮮戰(zhàn)爭嚴峻形勢下,閱兵照常進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杖姴筷牶兔癖?4209人在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檢閱,最壯觀的一景是騎兵部隊駕馭1900匹白馬以6路縱隊通過天安門廣場。國慶閱兵后的第19天,中國人民志愿軍就跨過鴨綠江。閱兵后的25天,中國人民志愿軍打響赴朝后首戰(zhàn)。志愿軍40軍第118師在兩水洞、豐下洞地區(qū)與敵軍進行了一場1小時的遭遇戰(zhàn),全殲敵軍一個營及一個炮兵中隊。這一天,后來被黨中央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之后每年一次的閱兵式,從1952年民兵方隊出現(xiàn),到1953年火箭炮兵方隊首次亮相;從1954年受閱軍種兵種、武器裝備出現(xiàn)新變化,再到1955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后首次閱兵,1958年工人、農(nóng)民、干部、學生代表等參與的“全民皆兵”,都對彰顯國威軍威,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到了1959年的首次“逢十大閱”,閱兵規(guī)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也是毛澤東出席的最后一次國慶閱兵。當時毛澤東指示:改建天安門廣場,要反映出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特點。更令人振奮的是,這次閱兵首次使用了“紅旗”牌檢閱車,受閱武器也基本都是國產(chǎn),人民解放軍“五”字開頭的新式武器——56式?jīng)_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59式坦克、殲5型殲擊機等紛紛亮相,標志著我軍建設(shè)取得了巨大成就。
1984年10月1日上午10時,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乘坐紅旗CA770型閱兵車,檢閱了受閱各方隊。根據(jù)鄧小平的指示,閱兵口號改為:“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受閱官兵們則應答:“首長好!”“為人民服務!”
此次閱兵首次出現(xiàn)女兵方隊,也首次出現(xiàn)“閱兵村”,戰(zhàn)略導彈部隊首次向世界亮相,28種受閱武器裝備全部由中國自行研制。我軍有了先進的空防、海防和反坦克武器,以及新式的飛機、艦艇、坦克和具備一定自衛(wèi)反擊能力的戰(zhàn)略導彈,正式邁入了嶄新階段。
不過客觀地說,經(jīng)歷了十年動蕩,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幾乎20年沒有更新?lián)Q代,與世界軍事發(fā)展水平差距很大。在閱兵結(jié)束后的一年,中央公布了百萬大裁軍的軍令,中國軍隊開始從高數(shù)量低質(zhì)量,向高質(zhì)量合理數(shù)量的轉(zhuǎn)型。
到了1999年,我軍呈現(xiàn)了軍種全、兵種多的特點。受閱部隊有陸、海、空、二炮、武警,還有地方武裝,代表了我國武裝力量構(gòu)成的所有成分。所展示的武器裝備,除一種型號的自行火箭炮和自行加農(nóng)榴彈炮參加過1984年閱兵外,全部是新型武器裝備。
特別是時速550公里的空中加油機“H-6”梯隊,在經(jīng)過天安門不過幾秒鐘,就震驚了世界——它表明我空軍由單一機種向多機種的發(fā)展,結(jié)束了沒有空中加油機的歷史,中國也成為繼英、美、俄、法后第5個掌握空中加受油技術(shù)的國家。
2009年的閱兵,雖然只有八千人參加,但科技含量最高、裝備分隊最多,可以說是參閱的武器型號最齊全、最配套的一次。作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shè)成果的集中展示,減少了徒步行進的人員,增加了機械化裝備、信息化裝備的方隊。陸??杖娕陂啽缴鲜状巍皠倮麜煛?,組建僅兩年的中國武警“雪豹突擊隊”公開亮相,坦克方隊第一次首創(chuàng)隊形,寓意解放軍是“打贏之箭、勝利之箭”。
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衛(wèi)和平是人民軍隊之責。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建設(shè)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閱兵作為展示國威和軍事實力的重要形式,也與時代步伐同頻共振,即將到來的國慶70周年大閱兵會給人們留下新的驚喜和記憶。
1950年10月3日,新中國第一所新型正規(guī)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
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
1974年10月4日,毛澤東提議鄧小平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
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幫”(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
1979年10月2日,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修訂的大型綜合性辭典——《辭?!芬痪牌呔拍臧妫ㄈ肀荆匠霭?。
198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正式施行。2001年2月28日新修訂的該法正式施行。
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群眾游行時北京大學學生自發(fā)打出橫幅——“小平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