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我國反腐倡廉的大力開展,反腐問題的探討成為一大理論熱點。腐敗的根源性問題與反腐倡廉進程的原則指引就是其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可以將反腐斗爭引向不同的方向,不得不討論清楚。
關鍵詞:新常態(tài) 腐敗 根源 原則指引
中圖分類號:D0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我國現(xiàn)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歷史階段重要特點就是社會主義法制不完善不健全,使得我國面臨著形形色色的腐敗行為與丑惡現(xiàn)象的挑戰(zhàn)與困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大了反腐倡廉力度,不僅突破了一些“慣例”而且打破了一些“潛規(guī)則”。
一、腐敗產生的社會根源
1.腐敗產生的普遍原因
問題產生的根本性因素具有伴生性特點,即只要這一因素存在,這一問題就必然發(fā)生,或只要這一因素不存在了,這一問題就不會再次產生,導致腐敗產生的根本性因素也脫離不開這一特點。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私有制社會腐敗產生根源的分析發(fā)現(xiàn)腐敗現(xiàn)象與剝削制度決定的社會對于國家的依附性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性,腐敗源于私有制,剝削制度是腐敗產生的根源,這也決定了只有通過改造私有制才能夠從根源上消除腐敗。既然剝削階級與剝削制度是腐敗產生的根源,是否就得出我們理應立即消滅一切剝削,從而鏟除腐敗產生的根源?是否等同于對于現(xiàn)階段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存在合理性的否定,答案是否定的。關于腐敗產生的本質上是剝削制度、剝削階級產物的論斷,是以科學的唯物主義態(tài)度揭示出的一個客觀現(xiàn)實?;谶@樣一個事實,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消滅一切剝削階級與剝削制度及其影響,是根除腐敗的前提,這也與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完全契合。消滅剝削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斗目標。但是,這也不等同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要消滅一切剝削,消滅一切包含剝削關系的經濟成分。正如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剝削的消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也決定了反腐敗具有長期性。我們應該遵循事物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樹立長久為之不懈奮斗的理想,最終在發(fā)展的進程中消滅剝削。
2.我國存在腐敗現(xiàn)象的原因
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腐進程中,需要辨清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腐敗的產生?社會主義制度是否是產生腐敗的根源?社會主義制度是否是產生腐敗的土壤?共產黨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敢于直面矛盾,我們沒有必要遮掩什么,腐敗現(xiàn)象還存在社會主義社會之中,我們不能夠脫離開這一社會現(xiàn)實而到它之外去探尋,但引起腐敗的源頭是哪一種社會制度或殘余因素,則是另一回事。存在于社會主義社會中的腐敗,其產生的根源不是公有制的生產關系、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不是社會主義制度,而是那些必然產生利己主義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存在,因而腐敗的根源仍然是剝削制度?,F(xiàn)今,個人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思想的存在有著多重層面上的復雜原因,這就使得腐敗現(xiàn)象很難避免,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對我國經濟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歷史作用并受到法律的保護,但就其本身性質而言它們并非社會主義制度的體現(xiàn)。所以,這些因素在腐敗現(xiàn)象中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歸之于共產黨與社會主義制度,最終還是要歸謬于剝削制度或其殘余勢力。腐敗按其本性而言與社會主義制度具有不相容性,而同剝削制度與生俱來不可分離,我們不能夠將“社會主義社會中存在的問題”與“社會主義性質的事物”這兩個概念等同起來,社會主義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并非完全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體現(xiàn)。存在于社會主義社會中的腐敗,其產生的根源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關系和意識形態(tài),也不是社會主義制度,而是那些必然產生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思想和行為的地社會存在,因而腐敗的根源仍然是剝削制度。所以,這些因素在腐敗現(xiàn)象中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歸之于共產黨與社會主義制度,最終還是要歸謬于剝削制度或其殘余勢力。
二、反腐倡廉的原則指引
1.反腐廉政建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政府反腐倡廉的歷史重任,只能也只有中國共產黨來完成。原因主要有:一是基于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經驗來看,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與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決定了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反腐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二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打好發(fā)展好反腐這塊“鐵”,領導者就必須“自身硬”,中國共產黨是我國反腐倡廉的領導者,也是一個能夠始終保持自身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黨,黨與各種腐敗現(xiàn)象是水火不容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為什么要反腐敗,為什么要加強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時深刻指出,腐敗是社會毒瘤。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倳浀闹v話表明了,我們黨對于腐敗的認識與反腐倡廉建設的決心自始至終是一貫清醒的,反腐倡廉的建設取得的成就是顯著的,這更加向中國人民以及世界人民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完成這項艱巨任務能力;三是從世界反腐經驗來看,實行多黨制并不是一個國家預防腐敗的必然抉擇,中國共產黨反腐取得的成就證明了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不能搞多黨制或輪流坐莊。
2.反腐倡廉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進行,堅持走群眾路線
歷史的實踐向我們論證了離開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任務來搞反腐倡廉建設,不僅不會解決腐敗問題,甚至會造成經濟停滯發(fā)展與社會動蕩的社會災難。將群眾運動與無序的政治運動作為反腐的手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遏制腐敗的作用,但是結果往往會與運動發(fā)起者的主觀愿望相違背,失敗的經驗往往更具說服力,“文化大革命”就是例證。“我們過去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仍然搞這個運動、那個運動,一次運動耽誤多少事情,傷害多少人”[1],從而指出在反腐斗爭中要將群眾運動與有序的民主參與有機結合起來,要嚴格貫徹不搞群眾性政治運動的方針。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明確的認識到,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與反腐敗斗爭的關系,不能脫離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任務,我們時刻要將反腐倡廉放到極其重要的位置,又要注意到不能夠因反腐而干涉到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任務,也不能夠只注重經濟建設而放縱腐敗現(xiàn)象的蔓延,要始終貫徹反腐敗斗爭服務于經濟建設與促進改革、發(fā)展與穩(wěn)定的發(fā)展大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3.反腐廉政建設必須從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方面著力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具有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雙重屬性。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兩者相互制約互為前提。離開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也就無從談起,人的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人的社會本性是后天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這也使得人的社會屬性具有變動性。因此,要想跟治腐敗問題就要從后天的社會實踐和人際交往活動入手。建設廉潔清正的政治生態(tài)極其重要,而要想建成這樣一個優(yōu)良的政治生態(tài)就必須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大案要案堅決依法查處,群眾身邊的小貪小腐也要及時解決。從法律、制度和思想等多維度入手,從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全方位多層次的防治腐敗的體系制度。同時還需將網絡信息技術等高科技手段運用到反腐工作之中,構建形成高科技的電子監(jiān)察系統(tǒng)。
4.學習借鑒別國經驗,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腐敗不是某一個國家某一地區(qū)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腐敗不僅存在于發(fā)展中國家,民主法制建設相對完善的發(fā)達國家也不能幸免于難,腐敗普遍存在于世界的各個角落,這決定了如何有效治理腐敗問題,已成為不同社會形態(tài)與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國家在追求社會發(fā)展中所面臨的共同的挑戰(zhàn),為此,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在指出,“腐敗是世界經濟健康發(fā)展的蛀蟲。中國在反腐敗問題上旗幟鮮明、態(tài)度堅決等。希望我們通過今天的會議,繼續(xù)深化反腐敗領域共識,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發(fā)展環(huán)境”。這也決定了,中國的反腐倡廉建設不能關起門來自己搞,而是要秉承批判性與學習性的學習精神。無論是發(fā)展中國家還是發(fā)達國家,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它們在反腐進程中所積累的實踐經驗與理論成果,都是人類社會政治文明建設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決定了我國在堅持與拓展反腐倡廉建設的進程中,我們既要立足于我們的基本國情,走出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反腐之路,同時還要對于世界各國寶貴的經驗我們也要予以大膽借鑒與吸收。
5.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指導反腐倡廉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必須堅以不斷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我國所進行的反腐倡廉概莫能外。堅持以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保障中國特色反腐倡廉社會實踐,也是自黨成立以來反腐倡廉斗爭的成功經驗,也是促進中國特色反復倡廉建設順利開展的原則保證,也反映出中國特色反腐倡廉建設的動態(tài)趨勢與客觀規(guī)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創(chuàng)新性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反腐倡廉的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以新思想、新理論、新舉措推動實現(xiàn)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tài)勢的形成。
結語
在市場經濟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極少數(shù)的黨員干部放松了對于世界觀的改造,理想信念發(fā)生動搖,革命意志衰退,人生觀與價值觀開始扭曲,經不住外界的誘惑,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利用社會轉軌期社會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的機會而大肆進行貪污腐敗行為,嚴重破壞了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魚水情深關系,我們理應在探尋出腐敗產生根源的基礎上,堅持以一定的原則為指引,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并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從而實現(xiàn)共產黨人的最終愿望進而解放全人類。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M].1994年,第251頁.
作者簡介:韓曉昌(1968-),男,漢族,山東青島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