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颙
摘要:本文探討了將策略培訓引入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可能性。文章以定量分析為主,對傳統(tǒng)的以語音,語意,句法結構為主的詞匯教學模式與策略培訓的詞匯教學新模式以對照班和實驗班的方式進行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策略培訓有助于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詞匯;學習者策略;策略訓練
一、引言
詞匯學習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較高水平的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高職學院的英語課堂上,經常能注意到,學生只要一說起英語學習,就會拿出一本詞匯手冊,搖頭晃腦地開始背單詞。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用詞匯手冊進行的機械背誦始終停留在字母A的階段。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詞匯學習這個問題,傳統(tǒng)英語教師往往是挑選重點詞匯,從發(fā)音、單詞的多重涵義、單詞的慣用搭配、單詞在例句中的使用等角度對詞匯進行講解。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習者或者初接觸英語學習的學習者,比較有效。但是,當學生己經學習了若干年的英語,進入大學階段之后,無論是在英語水平上,還是在認知能力上,這種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詞匯教學方法都有些不太合適了。
語言研究者和教學者發(fā)現(xiàn),善于學習語言的學習者會采用一些相似的策略。在此之后,許多學者嘗試對語言學習策略進行定義、整理分類、建立學習策略體系,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作者基于對語言學習策略的學習,做了一個小規(guī)模的教學試驗,嘗試探討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引入策略訓練,提高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效率的可能性。
二、教學實驗
(一)實驗對象和研究方法
實驗對象為上海電機學院高職學院的同年入學的同專業(yè)的兩個高職班級,可基本認為這兩個班的學生在起點上是一致的。
兩個班級中,隨機選定A班為實驗班,B班為對照班。這兩個教學班,由同一位教師授課,使用同樣的教材,唯一的區(qū)別是,實驗班在傳統(tǒng)詞匯教學的同時,還將接受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培訓。
整個實驗持續(xù)跨度為1個學期,共16周。但是排除掉選擇班級、分析數(shù)據(jù)所需要的時間,直接用于策略培訓的時間為12周。
(二)研究問題
本文嘗試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習策略訓練能否激發(fā)學生的詞匯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效率。
(三)研究工具
本實驗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定量為主。通過考試等工具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用SPSS軟件包進行定量分析。
前測與后測:采用了作者本人設計的詞匯階段性測試試卷。第一部分為30道選擇題,檢測詞匯辯認性技能(recognition aspect of word knowledge)。第二部分為22題填空題,檢測詞匯產出性技能(productive aspect of word knowledge。該試卷奇數(shù)號用于前測,偶數(shù)號用于后測。測試時間各為30分鐘。
(四)實驗依據(jù)
實驗的假設前提是,基于策略培訓的詞匯教學模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是有效的。
教師設計的培訓材料的依據(jù)是Schmitt(2002)的詞匯學習策略分類表。在實驗中所使用的策略大致有如下種類:認知策略、記憶策略、管理策略、情緒控制策略。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經過12周的教學,兩個班同學參加階段性測試的后測。從表1中可以看出,兩個班的學生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而且,兩個班的學生的進步都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意義((P實驗班=0.000<0.05,P對照班=0.000<0.05)。這說明經過12周的學習,在縱向比較上,即“自己和自己比”上,無論是對照班還是實驗班,詞匯能力都有了進步,且這種進步都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意義。換言之,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法與策略訓練詞匯教學法,都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詞匯能力。
但是從表1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在實驗伊始,實驗班的成績稍稍好于對照班,但是并沒有明顯差異。經過12周的教學實驗之后,實驗班的成績仍然是高于對照班,但是優(yōu)勢差距拉大了(平均分19.86>18.03;中數(shù)20>18;眾數(shù)19>16;最低分20>18;)。而且,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這種優(yōu)勢,具備了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意義(P后測=o.230>0.5)。
由此,我們可得出結論,無論是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方法,還是結合策略訓練的詞匯教學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但是結合了策略訓練的詞匯教學法,可以帶來更好的學習效率。
同時,在策略培訓的過程中,教師本人應當清醒地意識到策略的使用是非常個性化的過程。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將影響其策略的使用。策略培訓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生意識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在策略培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內在的策略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韓寶成.外語科研中的統(tǒng)計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楊曉明.SPSS在教育統(tǒng)計中的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