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立
殷墟——
我正從漢字的源頭
對鋪展開一窮二白的紙
描著橫撇豎捺
安陽——
我正在嬉笑的襁褓
懷揣執(zhí)著信念
向一個新起點靠近
從殷墟的安陽經(jīng)古都的西安抵紅都的延安
“前所未有地,接近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漢字
就是這樣橫豎、繁簡地
書寫
從不間斷
從沃日河一直吼過黃河
一個下午
兩條冰涼的水,逼仄到夾金溝口,猛然
湍急。雪山血脈僨張
橋上風暴
從同樂會胸腔噴發(fā)
“兩大主力會合歌”沃日河一吼
就一直吼過了黃河 另一個下午
一行人再次走向這里
有人說:“兩河口”的地名和河上類似的橋
這一帶不少有
話說得像他們的步履
一樣輕松
有人在想 從一座伸臂式小木橋經(jīng)過相同地名
舉起了輝煌的
能有多少如此堅實的臂膀
又有誰
真正掂量出了
雪山、草地和黃土高坡的信天游
孰輕孰重
記住,今天是7月4日
今天
我在楊家?guī)X
也就在今天,74年前
一場精彩的“窯洞對”——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打破“歷史周期律”負重前行的人們,記住
今天是7月4日
記住,今天是7月4日
今天
我在楊家?guī)X
面對一尊小石桌
恭敬站著的我
在自己的腦子里敲擊
關于今天的
一首小詩
記住,今天是7月4日
今天
我在楊家?guī)X
我在延川,看見黃河轉九曲
的高腔。道情
在青綠間深沉得褐紅
由遠及近
秧歌的扇子
剪著紙花,貼在
魚鱗云的嗩吶聲上。長綢
一再浮過羊的背
飄紅了太陽
羊皮鼓響起一串一串
水泡
漩了幾下
別過,就音訊渺無
余下的暉
挖空蘿卜的心思,燃了自己
轉過乾坤的清水衙門
靜了下來。夢
替他們摘取星星
數(shù)著數(shù)著
終于在第365顆
睡著
黃河在這里咆哮
我就在這里異想
褐紅的吶喊
叫響內心的怪石
就此
我只有坐化成嶙峋,才對得起
億萬年的吼叫。層疊
嘈雜的平靜
黃河在這里咆哮
我卻在這里躑躅
這是不是
與提前反轉的前世有若干牽連
不敢肯定。但
來了、去了、又來了的,像極了
黏在鞋底濕潤的砂粒
理由都那么充足。那是否可以
熟視無睹
黃河在這里咆哮
我只有在這里愕然
一把大花傘被晉風
呼地刮走
一塊白坎肩把秦腔
緊緊護住
斗鼓一起,地動山搖
他們的那些鏡頭,怎么也對不準
峽谷邊上
那棵老樹的焦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