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張美萍,麻開香,柴彩云,王麗娟,徐曉霞,管勤浩,李曉慧
(北京振東光明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9)
胎兒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素全部由母體供給,孕婦對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求量隨之也要增加[1]。維生素D3,又名膽鈣化醇,是體內發(fā)揮生理作用的物質形態(tài),具有提高腸道對鈣離子的攝入,促進骨骼形成的作用[2-3]。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元素[2],胎兒骨骼的形成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鈣元素供給[4-7],因此母體的鈣攝入就必須相應的增加;同時對維生素D3的攝入有助于機體對鈣的吸收[1],促進骨骼的形成。孕婦為了補充分娩時丟失的血液和胎兒肝內貯鐵,也要增加鐵的攝入量。葉酸的攝入不足會導致胎兒神經管畸形和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疾病[8-9],因此孕早期就應該補充適量的葉酸。本試驗研制的復合鈣是針對孕婦這一特殊群體的。該復合鈣是以檸檬酸鈣、乳酸亞鐵、維生素D3、葉酸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膳食營養(yǎng)補充劑,具有補充鈣、鐵、維生素D3和葉酸的功效。
復合鈣的制備流程:原輔料混合→制軟材→制粒→干燥→整?!偦臁鷫浩b。濕法制粒[10-14]工藝是將原輔料加工成藥物粉末,再加入粘合劑使得粉末聚集成顆粒的方法,具有生產工藝成熟,顆粒質量較好,壓縮性好等有點,應用最為廣泛。
正交設計和響應面設計是常用的2 種試驗設計方法,當考察因素較多時,二者的試驗次數(shù)很多。而確定性篩選設計[15-19](definitive screening design,DSD),在多數(shù)情況下只需要較少的試驗次數(shù)就可以得到最優(yōu)的水平。本試驗采用確定性篩選設計,對復合鈣的輔料用量及制備工藝進行篩選及優(yōu)化,確定了最優(yōu)輔料用量和工藝參數(shù)。為復合鈣的工業(yè)化生產提供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檸檬酸鈣、乳酸亞鐵、維生素D3、葉酸:北京振東光明藥物研究院;赤蘚糖醇: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聚維酮K30、羧甲基纖維素鈉、硬脂酸鎂:安徽山河藥用輔料股份有限公司;香精:山東三和維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斯巴甜:河北百優(yōu)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電子天平(YP1002N):上海精密科學儀器公司;三維運動混合機(HS-15):江蘇星星干燥設備有限公司;高效混合制粒機:浙江明天機械有限公司;搖擺制粒機(YK60):江蘇星星干燥設備有限公司;電熱鼓風干燥箱(Labonce-9240A):上海實驗儀器廠有限公司;快速水分測定儀(HX/HS):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旋轉式壓片機(ZP10A):北京國藥龍立有限公司;脆碎度檢查儀(FT-2000A)、硬度測定儀(YD-35):天大天發(fā)科技有限公司;電磁感應鋁箔封口機(GLF-2100):廣東聯(lián)翔包裝科技有限公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PinAAcle900T):美國 Perkein Elemer 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2475):Waters 科技有限公司。
1.3.1 復合鈣輔料用量及制粒工藝的初步篩選
分別以維生素D3的加入方式(內加或者外加)、羧甲基纖維素鈉(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用量、聚維酮 K30(povidone,PVP)用量、加水量和干燥時間為考察因素,以合格顆粒(65 目 1.3.2 葉酸和維生素D3的加入方式對其含量的影響 以制粒為工藝分界點,內加是在制粒之前添加葉酸和維生素D3,外加是在制粒之后添加葉酸和維生素D3。根據1.3.1 給出的最佳輔料用量進行制粒,用四分法進行取樣,5 個點進行檢測,并用藥典中的葉酸片[20]和維生素D3[20]的檢測方法進行含量測定。 1.3.3 復合鈣混合工藝的優(yōu)化 按照表3 設計配方進行優(yōu)化,(總投料量為1 000 g,其中PVP 的水溶液濃度為10%,CMC-Na 的添加量為2.0%),用濕法制粒機進行制粒,18 目篩網濕整,所得顆粒放入電熱鼓風干燥箱中進行干燥(干燥溫度55 ℃)。干顆粒加入維生素D3、葉酸和硬脂酸鎂后進行總混,混勻后進行壓片。 1.3.4 復合鈣的外觀、硬度、脆碎度、重量差異 根據《中國藥典》2015 版四部,對復合鈣的外觀,硬度,脆碎度,崩解時限,重量差異進行檢測。 1.3.5 復合鈣綜合評分 找食品加工專業(yè)人員10 名組成評議小組,按照表5的評分標準對所得的復合鈣進行綜合評分。綜合得分=外觀得分×0.2+硬度得分×0.3+脆碎度×0.1+口感×0.4。 1.3.6 復合鈣最優(yōu)配方及工藝驗證 根據DSD 篩選出的最優(yōu)配方及工藝參數(shù),放大10 倍量制備一批鈣片,并對其鈣、鐵、銅、葉酸和維生素D3進行檢測。并按照1.3.4 的方法對復合鈣片的片重差異、脆碎度和硬度進行檢測。 對復合鈣的CMC-Na、PVP 添加量、加水量、維生素D3及干燥時間采用DSD 進行優(yōu)化的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復合鈣輔料用量及制粒工藝的初步篩選Table 1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compound calcium supplementary material quantity and granulation technology 續(xù)表1 復合鈣輔料用量及制粒工藝的初步篩選Continue table 1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compound calcium supplementary material quantity and granulation technology 根據表1 的試驗設計,對CMC-Na、PVP 添加量、加水量、維生素D3的加入方式以及干燥時間進行了優(yōu)化。以合格顆粒(65 目 構造的模型的P 值小于0.01,表明具有顯著統(tǒng)計意義(P<0.05)。式(1)是以合格顆粒比例為評價指標的回歸模型。模型中的自變量CMC-Na 添加量、PVP 加入量、加水量這3 個因素具有顯著統(tǒng)計意義(P<0.05)。表明,CMC-Na 的添加量、PVP 的加入量和加水量對合格顆粒的比例影響較大,而干燥時間和維生素D3的加入方式對合格顆粒的影響不大。根據DSD 給出的最優(yōu)結果為CMC-Na 為2.0%,PVP 加入量為2%,加水量為27 g 時,合格顆粒的數(shù)量最多。 在CMC-Na 為2.0%,PVP 加入量為2%,加水量為27 g 的基礎上,對復合鈣的維生素D3和葉酸的添加方式進行考察,具體的結果見表2。 表2 添加方式對葉酸和維生素D3 的含量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addition ways on folic acid and vitamin D3 contents μg/g 從表2 可以看出,加入方式的不同對葉酸和維生素D3的含量有明顯的變化,外加的添加方式更接近理論添加量。且從葉酸和維生素D3的檢測含量的標準偏差來看,外加的比內加的要低。這是由于內加的方式:維生素D3是經過β-環(huán)糊精包合的,在濕法制粒的過程中可能由于高速攪拌,高速剪切力的作用,導致其包埋層破裂,使得其不穩(wěn)定導致的含量偏低[21];葉酸是水溶性的維生素,不適宜進行制粒操作。在濕法制粒過程中粘合劑的加入導致其分布不勻,且使得葉酸隨著粘合劑的加入粘在容器壁表面,進而導致其含量降低。 對復合鈣的混合工藝參數(shù)混合時間、混合轉速、粘合劑的添加量及顆粒水分4 個因素在3 個水平下進行確定性篩選設計,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復合鈣混合工藝的優(yōu)化Table 3 Optimization of mixing process of compound calcium 由于復合鈣的配方中的維生素D3含量僅為0.20%,故以維生素D3含量的相對標準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值為評價指標,以此來表征物料混合是否均勻,RSD 值越小,表明物料混合越均勻。根據表3的試驗設計,對顆粒水分、混合時間、混合轉速、粘合劑添加量進行了優(yōu)化,其中粘合劑添加量表示聚維酮的水溶液濃度。對上述試驗數(shù)據進行向前逐步多元回歸,得: 式(2)是以維生素D3含量檢測值的RSD 值為評價指標的回歸模型,具有顯著統(tǒng)計意義(P<0.05),模型中的自變量混合時間、混合轉速、黏合劑的添加量這3個因素具有顯著統(tǒng)計意義(P<0.05)。式(2)表明,混合時間、混合轉速、粘合劑的添加量以及混合時間與混合轉速的交互作用、混合轉速的二階效應和粘合劑添加量的二階效應對維生素D3的RSD 值影響較大,而顆粒水分對綜合評分影響不大。根據DSD 給出的最優(yōu)結果:混合時間25 min,混合轉速25 Hz,粘合劑添加量為10%時,復合鈣中的維生素D3的RSD 值最小為0.75%,表明物料混合均勻。 利用確定性篩選設計對復合鈣的輔料用量及工藝參數(shù)進行了2 次篩選和優(yōu)化,2 次篩選設計都不超過14 次試驗就實現(xiàn)了對CMC-Na 用量等4 個考察因素和顆粒水分等4 個考察因素的篩選和優(yōu)化,得到了相應的回歸方程。DSD 利用“Sparsity-of-Effects principle”[22],有效地減少了試驗次數(shù)也可以進行多元回歸。且DSD 最少只需要2k+1 次試驗,通過合理巧妙地安排試驗方案,使一次項與二次項正交,各項之間的相關性相當小。 根據DSD 給出的最佳輔料用量為:羧甲基纖維素鈉2.00%,聚維酮K30 2.00%。且在最佳的工藝條件下:粘合劑添加量為10%,切割速率300 r/min,攪拌速率150 r/min,制粒時間240 s,混合轉速25 Hz,混合時間25 min,干燥溫度55 ℃;干燥時間60 min 并進行壓片處理。 2.4.1 復合鈣片質量檢測 隨機選取20 片并對其進行稱重,理論片重為1.0 g,片重差異均在±5%內,即0.95 g~1.05 g 之間,均符合藥典標準;連續(xù)20 片測其硬度,表明硬度范圍在150 N~180 N 之間;取復合鈣片約6.50 g 測其脆碎度,結果表明脆碎度為0.70%。符合藥典標準;片面光滑,無正常視力可見異物。且口感較好,無砂礫感。具體檢測結果見表4。 表4 復合鈣質量評價指標Table 4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compound calcium 續(xù)表4 復合鈣質量評價指標Continue table 4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compound calcium 按照1.3.5 的方法,并結合表4 對復合鈣進行綜合評分的打分,外觀得分為5.00,硬度得分為4.90,脆碎度得分為5.00,口感得分為5.00,綜合評分為4.97。表明模型優(yōu)化后的配方用量及工藝參數(shù)有效,且制做出的復合鈣質量較好,適合大眾的口味。 2.4.2 復合鈣片中的鈣、鐵、葉酸和維生素D3含量檢測 鈣采用GB 5009.9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鈣的測定》、鐵采用GB 5009.90-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鐵的測定》中的原子吸收光譜法進行測定;葉酸和維生素D3采用1.3.2 中的方法進行檢測。選取壓片過程中的前、中、后3 個樣的復合鈣進行檢測,結果見表5。 表5 復合鈣中鈣、鐵、葉酸和維生素D3 的含量檢測Table 5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iron,folic acid and vitamin D3 in compound calcium 從表6 中可以看出,鈣、鐵、葉酸和維生素D3含量與理論值相差不大,且標準偏差均在5%以下,表明檸檬酸鈣、乳酸亞鐵、葉酸和維生素D3含量分布均勻,混合工藝有效。 本試驗成功地將DSD 應用于復合鈣的制備工藝并對其進行了篩選和優(yōu)化,僅用了較少的試驗次數(shù)就實現(xiàn)了多個因素的篩選和優(yōu)化。根據DSD 確定的輔料用量和制備工藝所得的復合鈣片,質量符合藥典標準,且鈣、鐵、葉酸和維生素D3的含量均勻度較好。2 結果與分析
2.1 復合鈣輔料用量及制粒工藝的初步篩選
2.2 添加方式對葉酸和維生素D3的含量影響
2.3 復合鈣混合工藝的優(yōu)化
2.4 復合鈣最優(yōu)配方及工藝驗證
3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