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 言
1
電視劇《都挺好》刷爆網(wǎng)絡,關于“原生家庭”的話題又引起廣泛的討論。
電視劇里,姚晨飾演的蘇明玉生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里。上學的時候,哥哥早餐是火腿雞蛋,而她的早餐是湯泡白飯,哥哥喝牛奶果汁,而她只能喝白開水。
后來哥哥要出國,家里砸鍋賣鐵甚至把她的房間都賣了,而她想考大學,連買一本練習冊的錢都沒人給。
記得電視劇里有一段,在醫(yī)院里蘇明玉哭著質(zhì)問父親,自己到底是不是親生的。看著姚晨瘋狂又絕望的樣子,真的特別扎心。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深,只有親自體驗過的人才會懂。曾有一個讀者給我留言說,從小父母都對她是打壓式教育,父母從來沒有表揚過自己一句,以至于到現(xiàn)在內(nèi)心深處都非常自卑。
得第一是應該的,稍微沒考好就該死。任何事情做好了不會被稱贊,但做不好絕對會被痛批。哪怕自己從高一到高三,始終保持學年第一,仍然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
“很多事情,明明不是我的問題,父母卻永遠在怪我。有時候和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回家想跟父母傾訴,得到的反饋永遠是怎么不想想是不是你自己的問題!”
最讓她難過的是,她的父母也許從來沒有意識到,這種言語上的虐待,語氣上的不屑一顧,對一個孩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2
然而生活中,和小林類似的孩子比比皆是。
有的同學因為父母離異,時常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那個。
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曾私下跟我說,自己很討厭自己的性格,總是小心翼翼敏感多疑,明明知道這樣不好,但還是會控制不住自己。表面看起來堅強無比,無堅不摧,其實內(nèi)心非常脆弱,時常覺得孤獨,沒有依靠感。
還有一些同學的父母是操控型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永遠強勢。
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必須在自己的控制之下,甚至和哪個同學玩,都要求孩子知無不言。于是,這些同學在父母面前永遠戰(zhàn)戰(zhàn)兢兢,會習慣性地去討好別人,越來越膽怯,越來越?jīng)]自信。
有的同學明明很漂亮,很招人喜歡,卻時常感到自卑,患得患失,永遠低著頭,人群中永遠把自己藏在角落。
記得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話特別扎心:
原生家庭帶給我最大的影響,是我總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不是物質(zhì)上的好,是人。稍微一點的善意,就會讓自己手足無措。在充滿愛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他們身上的那種強大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我這一輩子都模仿不來的。
我感同身受。
3
在我看來,這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成年后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看似優(yōu)秀強大、樂觀瀟灑的女性,原生家庭未也必如我們想象中那般幸福。
記得董卿曾在采訪里說過,父母對自己非常嚴厲和苛刻,比如不能照鏡子,不能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體活動,等等。
從高一到高三,每一個寒暑假,她都必須靠打工自己掙錢,干的是賓館清潔工,一塊錢一塊錢地賺。
長期處于這樣的教育壓力下,董卿漸漸形成了一種自卑的情緒,這種情緒一直伴隨她。
一開始她也很埋怨,也很委屈,但后來,隨著自己成年,她漸漸明白父親這種教育方式的原因。父母的很多行為也許匪夷所思,但他們也是人,一切都源自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但可以嘗試著去理解,去釋懷。
很多時候,我們也許會把自己性格上的所有問題,都歸結(jié)到原生家庭上,覺得一切都是父母的錯,自己無力改變,然后越來越悲觀,越來越消極,其實大可不必,每個人的人生都只能由自己負責。
如果你總是把問題歸結(jié)到父母身上,那么原生家庭的痛只會變成怨恨。如果我們可以把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即便是逆風我們也能為自己插上翅膀。
同樣是不完美的原生家庭,有人活成了自己父母的翻版,有人變成了自己討厭的那種人,而有人卻走向幸福的巔峰。
決定你未來命運的,不是你的原生家庭,而是你對待這一切的態(tài)度。
心理學中有一個原理叫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人們基于對某種感情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讓該情境產(chǎn)生適應這一期望和預言的效應。
通俗點兒說就是,你覺得自己能過得更好,你就真的會過得更好。
原生家庭的負債也許很沉重,但你永遠有選擇放下它們的權利。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甚至永遠無法改變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我們?nèi)匀豢梢赃x擇去過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