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天龍
摘 要:營林工程中的植樹造林不僅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而且可以促進長遠的經濟發(fā)展,并且樹木具有涵養(yǎng)水分、凈化空氣、調節(jié)氣候等作用,也具有改善生態(tài)及發(fā)展經濟作用,基于此,本文簡述了營林工程中的樹造林重要意義與植樹造林方法,對營林工程中的植樹造林問題及其措施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營林工程;植樹造林;意義;方法;問題;措施
目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最大困擾就是空氣質量差,植樹造林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有害物質,并且將氧氣釋放到空氣中,從而提高環(huán)境質量。以下就營林工程中的植樹造林問題及其措施進行了探討分析。
一、營林工程中的植樹造林重要意義分析
營林工程中的植樹造林意義主要體現在:(1)加強水土保持。水土是人類生存的必備條件,水土流失不僅對環(huán)境造成很大破壞,影響土地質量,甚至會使土地變成沙漠。為了減少土地流失,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利用植物造林來實現蓄水是勢在必行的。樹木發(fā)達的根系為了自身有充足的水源,將土地中的水分鎖住,進行蓄水。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自然的力量來蓄水,從而減少水土流失。(2)防風固沙。近年來,我國的沙塵天氣越來越嚴重,不但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而且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危害。一旦風沙嚴重,土地、村莊、城市都可能在瞬間被吞噬。因此,為了防風固沙,就必須植樹造林,防護林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風速,減少沙塵天氣。(4)保護物種多樣性。近年來,由于人們無節(jié)制的亂砍亂伐,導致我國森林面積越來越小,森林對于大多數動物來說,是它們的棲息地,是它們的家,森林面積的減少,就相當于動物正逐漸失去它們的家。研究表明,森林面積的減小會使許多物種因為不能適應環(huán)境而滅絕。為了給動物提供一個生存的空間,為了給動物提供更廣闊的棲息地,為了保護動物物種的多樣性,各地必須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增加森林的面積,讓動物不再消失。
二、營林工程中主要的植樹造林方法分析
(一)播種造林法。播種造林法是最普通的方法。這種種植方法特別適合在空地上使用,尤其是大面積的空地,因為這種方法不用育苗,直接播種,比較容易操作。不過,凡事有利弊,這種方法的弊端就在于對種子的要求比較高,需要顆粒較大、比較容易存活的種子。種子在播種前需要浸泡、消毒和催芽的處理,主要是提高種子的存活率。這種方法另一弊端是對于播種造林的土地要求比其他方法的要求要高很多,不僅要求地里沒有災害性的因素存在,比如說害蟲等,還要土地的土壤里有充足的水分,最好是離河邊較近。運用這種植樹造林的方法培育的幼苗,在幼苗長出后,撫育的要求特別高,幼苗對空氣的溫度、濕度特別敏感,后期的撫育工作難度比較大。因此,對于播種造林法這種造林方法,適合人煙較少的邊遠山區(qū)。
(二)植苗造林法。植苗種植法是將培育好的并且根系完整的苗木種植到地里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有以下優(yōu)點:使種子的能量得到很好的保存,在育種環(huán)節(jié)不用種子直接在地里發(fā)芽,減少在發(fā)芽中的能量消耗。苗木與種子相比,對惡劣環(huán)境的抵抗能力強,苗木的存活率也高于種子,可以減少2次播種。苗木適應性強,對空氣的溫度、濕度以及種植土地的要求不高,可在大多數的土地上種植。不過,這種種植方法存在弊端,要加強對苗木根系的保護,在運輸的過程中也要特別的小心,只有根系完整的苗木,存活幾率才會比較大;盡量縮短起苗到種植的時間,存放的時間長,根部容易缺失水分,造成苗木的存活率降低。植苗造林與播種造林相比,幾乎不受土地的限制,易存活,是最常見的一種植樹造林方法。
(三)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操作技術簡單易操作,且成活率較高,可以有效的節(jié)約育苗所需要的時間和費用,培育出的幼苗和母體十分相似,最能充分體現母體特征。但這種方法對土地的要求特別高,不同的地方在于分支材料由于受到母體數量和地區(qū)分布的影響,只能適合部分地區(qū)種植,不合適大面積種植,且只適合能夠營養(yǎng)生殖的樹種。
三、營林工程中的植樹造林問題分析
營林工程中的植樹造林問題主要表現為:(1)栽植樹種單一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只追求國家規(guī)定的造林面積和數量,只一味追求純林木面積,并沒有將多種林木進行有效的組合。如果當地發(fā)生嚴重病蟲害時,這種單一栽植模式很容易對病蟲害的控制造成影響。(2)植樹前對土地沒有處理的問題。對土地進行適當的處理,這是植樹前的基本工作,但在許多地方往往注意不到這一點,造成苗木成活率不高。如有些山地土壤本身就貧瘠,在植樹前應該適當的施點肥料,但在實際種植中人們對這一點的重視明顯不足。再如,有些山地長滿荒草,根系錯綜復雜,植樹前也應該對根類進行適當處理,然而很多人并未對此展開適當處理,這很容易對苗木的成活率造成嚴重影響。(3)苗木質量不好的問題。苗木的質量是保證其成活率的最根本的因素。苗木品質不好除了莖干細弱外,根系也發(fā)育不好,更重要的是,我國種植的部分的苗木存在病害苗、蟲害苗。這樣的苗木種植后,成活率自然不會高。(4)栽植技術的問題。較好的苗木栽植技術對苗木的成活率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保證苗木成林的保障。但目前,栽植苗木時,并沒有技術人員指導,單憑借人們的栽植經驗種植,這難免成活率不高。具體的實例如,苗木種植時沒有進行生根試劑處理,土壤沒有殺蟲粉處理,栽植時形成窩根和扭根等情況。
四、營林工程中的植樹造林措施
營林工程中的植樹造林措施具體體現在:(1)因地制宜進行造林。不同地區(qū)的經濟條件不同,人口數量和密度也不盡相同。所以要根據各地的適當條件安排植樹造林規(guī)模。如經濟實力好、勞動力充足的地區(qū),在植樹造林時,要適當的將造林規(guī)模擴大。否則,造林面積就相應的減少。(2)保證苗木質量良好并且一致。在苗木栽植時,對苗木進行詳細的檢查,將病苗、弱苗、根系發(fā)育不好的苗木進行剔除。這樣處理,會使苗木的成活率增加,并且成活率會一致。(3)苗木種植前土地處理。較為貧瘠的土地,在栽植苗木前,應當適當的施些有機肥或化肥。對于雜草較多的山地,在栽植前,應當將錯亂的草根進行適當的處理,這樣有利于苗木的成活。(4)苗木栽植后加強后期管理。苗木栽植之后的后期管理至關重要,要時刻關注苗木后期的生長狀況。具體可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時刻關注苗木病害的發(fā)生狀態(tài)。一般在多雨季節(jié),病害發(fā)生較為嚴重,這時候要經常注意觀察苗木的枝條、葉片生長狀況,如果有病害初發(fā)的癥狀,應給予及時的藥劑處理。第二、做好苗木后期生長的修剪工作。經過春、夏兩季的營養(yǎng)生長,到了秋、冬時節(jié),植株內部和外圍的枝條都通常繁多。這時候要對多余的枝條進行疏除,對植株進行適當的整形。具體的做法是:疏掉樹冠內部細弱的枝條及樹冠頂部較粗的枝條。這樣做有利于養(yǎng)分均衡的分配到樹體的每個部位,有利于植株的健壯生長。
結束語
綜上所述,過去由于人們對樹木的過度砍伐,使得我國森林面積越來越小。隨著人們對環(huán)境的認識度提高,因此需要加大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而營林工程中的植樹造林對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加強對營林工程中的植樹造林問題及其措施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李治芬等.植樹造林方法與植樹造林必要性[J].現代園藝,2018(07).
[2]張海濤.淺談植樹造林的必要性及造林常用的方法[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6(03).
[3]秦立成.提高造林質量的主要技術措施與管理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