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 要:我國現代的社會的性質是法治社會,法律制度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和保障。法律上的價值取向包括了個人之間的利益和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正當利益相互協(xié)調。民商法是我國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合理有序的進行社會活動提供了基本保障,而民商法的價值取向則是指對民商法主體的個人權利與社會的共同利益之間的沖突進行協(xié)調。本文首先對民商法進行了簡要的概述,對民商法的目的和價值進行了分析,淺議了民商法的目的價值的體現。
關鍵詞:民商法;目的;價值
1引言
民商法存在和立足的根本在于市民社會,為市民社會服務是民商法的根本目的也是最終目的。其中民商法的主要作用在于維護市民的利益,其核心內容是維護市民的私人利益。民商法所存在和立足的最根本因素在于尊重和維護人的尊嚴,民商法的最終宗旨是“人和人的尊嚴是整個法律秩序的最高原則”。隨著社會和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法律意識也不斷增強,在商業(yè)化社會中,民商法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民商法在社會主義市場調節(jié)市場經濟的關系中具有重要意義。
2民商法的概述
2.1民商法的內容
民商法包括了民法和商法,其中民法有包括了物權法、債權法、合同法、著作權法、人身權法和婚姻法等。商法主要包括了企業(yè)法、票據法、破產法、保險法和海商法等。其中民法屬于基本法,商法屬于特別法,民法所注重的形式是平等,效率則是商法的主要形式,民法和商法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差異,但是民法和商法的目的價值取向具有一致性。
2.2民商法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市場經濟中的貿易變得越來越復雜,要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合理有序的發(fā)展,就需要有基本的市場經濟貿易準則,這個社會準則主要就是民商法。民商法為買方和賣方提供了一個公平貿易的平臺,維護了社會經濟貿易中群體和個人的合法權利。市場經濟的貿易必須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和市場經濟的內在規(guī)律對社會資源進行合理的優(yōu)化和配置。
3民商法的宗旨
民商法屬于司法,它要求民商法的調整對象必須自治,即任何市場貿易的主體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為都按照主體的個人意志來決定。具體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多種情況下,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對適用的法律進行排除;二是法律要追求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時要通過當事人主動形式其使訴權得以實現。這是自由競爭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順應了資產階級的需求。而我國民商法的調整對象由國家在經濟的管理與市場的調控中所產生的經濟關系決定的,由國家確立市場的主體地位、對市場經濟關系進行規(guī)范。因此,民商法的宗旨之一是實現經濟貿易關系中主體之間的公平調節(jié)。
法律的最根本價值在于維護和實現社會的正義,民商法也一樣,在任何市場任何主體的保護中所給與的保護力度是相同的,它在賦予每個經濟主體相同的權利的同時,也對每個主體設置了相同的義務,除了對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實現以行為能力制度和監(jiān)護制度的最低保護之外,不對任何主體實行人格的識別。民商法所強調的是實現內部的市場機制,從而使得市場主體的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保證市場主體能夠自覺地遵守市場規(guī)則,推動和促進市場的競爭,提高市場經濟的效率。
4民商法的目的價值的主體
4.1民事主體的平等價值
區(qū)別公法與私法之間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主體平等。主體平等尊重和保護了財產所有權,保證了貿易的順利進行和貿易的自愿原則與安全,這體現了平等權是民事主體的最基本的權利的地位。在法律主體平等的基礎上,產生了思想的自治和平等等其他民事主體的權利。另外,自由主體平等則產生了平等權利、平等義務和平等責任等形式。
民商法是通過簡單的商品交換中對經濟關系進行調整而產生的,它是適應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實市場經濟貿易的平等的情況下產生的。民事主體的平等主要通過物權制度和債權制度表現出來,物權制度的側重點在于保障物品所有者對物品的絕對排他及占有,物權制度下物品所有者對物品擁有充分的處理權;債權制度主要的側重點是不同物品所有者之間實現物品自由、平等的進行轉換和流動。民事主體的平等充分尊重了物品貿易雙方之間的平等地位,為意思自治和協(xié)商自由提供了保障。
4.2自由價值
在法律的范疇之內,自由是指主體依照自己的意志行動,不受他人意志的干涉和約束。一方面,自由是人的本性使然和本能需求;另一方面自由推動社會進步,這就使得自由成為了法律的最重要價值。在人的本性和本能需求方面,人的私利性,基因組成了人的肉體,基因的本能活動是利用和攝取必要的物質以維持基因自身的生存,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進化是通過基因之間相互競爭而實現的。新的知識和新的行為方式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體現,而要出現新的知識和行為,就需要人類自由的嘗試新的方法,對新的事物進行自由研究,只有不斷的創(chuàng)新,才能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
在民法中,對主體的權益進行確認和保護是民法自由的體現之一,另一體現是主體實現意思自治,所謂意思自治,指的是市場經濟主體根據自己的意志實現自我約束、自我負責的法律的產生、變更和消亡。法律行為制度是實現意思自治的保障。
4.3合理的秩序價值
合理秩序與自由的關系和平等與自由的關系具有一致性,只有擁有相當的平等才能保證自由的實現。自由與秩序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自由的發(fā)揮促進了新的秩序的形成,秩序為自由的實現提供了保障。只有在自由的社會中,人類才能不斷的嘗試新的方法,對新的事物進行研究,實現事物的創(chuàng)新,新事物的出現能夠給人們帶來新的體驗和規(guī)則。秩序主要通過事物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規(guī)律和可預見性表現出來。在民法上,秩序通過公序、良俗和誠信等體現出來,因此,民法中的公序良俗等原則與維護自由的原則是同時產生的。
5結語
民商法師所有民商事活動中相關權利和義務調整的一個總稱,它的研究對象是民商法的活動主體,即市場經濟的主體。目前的市場經濟已經被網絡完全的聯系在了一起,網絡也將世界各地域的民商事活動聯系在了一起,它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實現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也使得民商事活動越來越具有明顯的共性和普遍性,因此,未來的民商法的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全世界范圍的統(tǒng)一。
總之,要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的合理、有序進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就要制定更加健全和完善的民商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保證為市場經濟活動提供良好的法制環(huán)境,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和實現社會主義法制社會的全面法治。
參考文獻:
[1]胡小偉.我國農業(yè)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04.7-9
[2]王慶.預約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現有理論之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0.07.11-15
[3]尚婧.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擔保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