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海 陳坤魯 王建峰
摘 要:氨氮廢水的來源比較廣,而且不同的水質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在目前的處理方法中一般都是使用生物法和物化法,這樣處理方式不僅有著很好的效果,還能夠節(jié)約成本提升經濟效益。本文主要圍繞著氨氮廢水處理技術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氨氮廢水;處理技術;分析
氨氮廢水的來源途徑比較廣泛,而且氨氮廢水中還含有很多游離氨與氨離子,如果不對其進行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水中,那么將會造成水體營養(yǎng)過于剩,會影響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生長,加強對氨氮廢除處理技術的研究和分析,提升廢除處理的有效性,以此來降低氨氮廢水對各個方面的不利影響。
一、氨氮廢水的特點
如果將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過的氨氮廢水直接排入到水中,將會給水中的生態(tài)系統造成巨大的傷害。氨氮是廢水污染的主要來源,當氨氮在水中進行氧化分解的時候會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氣,從而降低水中含氧成分,影響水中生物的生長,要是含氧量比較低的話有可能會造成水中生物死亡。而且氨氮廢水中含有的毒性遠遠超出與氨鹽,一旦超標會造成水中生物成為毒害物。特別是在水中氧氣比較充足的情況下,氨氮會被水中的微生物氧化成亞硝酸鹽氮,之后再與蛋白質結合成亞硝胺,水中生物會逐漸吸收水中含有的毒素,逐漸轉變?yōu)橛泻d體,一旦人類食用的話,那么人類有可能出現癌變的幾率,為了能夠有效處理氨氮廢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質,需要及時對其進行處理,以此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二、氨氮廢水的來源途徑和水質的特征
氨氮廢水的來源比較廣,水質有著不同的特征,氨氮廢水的主要來源有味精廠的廢水、垃圾滲濾液的廢水、化肥廢水、養(yǎng)殖物排放的廢水、焦化廢水和煤氣廢水等。
味精廢水:味精的生產流程通常為,先制糖——谷氨酸發(fā)酵——在發(fā)酵的過程中提取主成分——將其精制,在制作過程中谷氨酸會在發(fā)酵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氨氮廢水,其濃度可以達到5000~6000mg/L。再者,味精廠生產出來的廢水是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而且廢水中的CODcr能夠達到20000~30000mg/L。
養(yǎng)殖業(yè)也是氨氮廢水的來源之一,在養(yǎng)殖業(yè)中排放出來的尿液、糞便給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養(yǎng)殖業(yè)的氨氮排放濃度約為800~2200mg/L、其CODcr能夠達到3000~12000mg/L。
化肥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在生產化肥中會產生大量的氮元素,它會隨著排放逐漸進入廢水中,同時將以氨氮的形式留存與廢水當中,在化肥排放的廢水中氨氮的濃度能夠達到400~700mg/L、而CODcr能夠到達400~600mg/L左右。
焦化廢水:煤氣凈化、原煤高溫干餾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焦化廢水,其水質的成分還與生產工藝有著一定的關系,一般情況下焦化廢水中氨氮的濃度能夠達到200~700mg/L左右。但是隨著現代化城市的發(fā)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產生大量的垃圾,當垃圾進入填埋場之后,垃圾自身帶有的水分便會進入到土壤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會形成一種高濃度難以分解的垃圾滲濾液,該液體中的氨氮濃度能夠到達2000mg/L。而工業(yè)煤氣在生產中也會產生大量的CODcr以及氨氮,而一般情況下煤氣氨氮的濃度能夠到達200~250mg/L,CODcr能夠達到1200~1400mg/L。 由此可得知,不同企業(yè)所生產出廢水中氨氮的含量有著一定的差別。
三、氨氮廢水主要處理技術
(一)氨氮廢水處理技術——化學沉淀法
使用化學沉淀法進行廢水脫氨氮處理方式,主要是往氨氮廢水中添加適量的PO 4 3- 與 Mg 2+ 藥劑,它能夠加快廢水中NH 4+ 的反應效果,能夠使其形成難溶復鹽磷酸氨鎂 MgNH 4 PO 4 ·6H 2 O 結晶沉淀,之后再將廢水中所含有剩余的氮磷回收利用。這樣的方式可以用于處理高濃度的氨氮廢水,能夠確保有百分之九十的脫氮效率。而且,一旦確認廢水中沒有有害物質的話還可以進行沉淀脫除已得到的磷酸氨鎂,那么將可以作為緩釋復合肥料使用。再者,在氨氮廢水中使用化學沉淀法比較簡單還實用,而且反應過程比較穩(wěn)定,不會受外界的因素受到干擾,同時還有著較強的抗沖擊能力,能夠確保脫氮的效果。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控制很好藥劑使用的劑量,確保好沉淀物使用的方向,還有經過處理過后的廢水中含有較高的氨氮殘留,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將其進行處理。
(二)氨氮廢水處理技術——吹脫法
在氨氮處理中最常用的一種處理方式就是吹脫法,簡單來說,就是像廢水內通入空氣,讓廢水使廢水中易溶解性的氣體與易揮發(fā)法的液體進行充分的融合,借助PH值將其廢水中的離子氨裝換為分子氨,再使用蒸汽的方式將其吹出來,以此來降低廢水中氨氮所含有數量。在調節(jié)過程中需要將氨氮廢水的PH調整為堿性,這樣能夠為氨離子轉換成氨分子提供便利的條件,同時還要確保注入進來的氣體能夠與液體完全的接觸,以此來促進廢水中揮發(fā)性氨分子與溶解氣體能夠穿透氣液界面,能夠到達脫氨氮的目的。根據以往的經驗可得知,水溫、PH值、氣液、布水負荷等能夠有效的脫除氨氮,特別適用于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環(huán)節(jié),而且工藝操作還比較簡單,容易控制,最重要的是有著很好的處理效果。
(三)氨氮廢水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分為兩種一是硝化反硝化技術,二是新型脫氮技術。其一,硝化反硝化技術分為硝化和反硝化兩種。硝化在氧氣條件充足的情況下,能夠利用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從而加快氨氮被氧化的過程,使其能夠被氧化成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而反硝化則是在缺氧的情況下,借助反硝化將亞硝酸鹽氮與硝酸鹽氮將其還原成氮氣,將排放廢水中的氮脫除。最常用的就是硝化反硝化技術,例如SBR序批示處理法、A/O法、A2/O法等這樣的處理方式比較簡單,而且穩(wěn)定性還比較高,其成本價格比較低,還不會對水資源產生二次污染。但是要注意一點的就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控制好硝化細菌的濃度和碳源使用的量,要不然很容易增加運行成本。其二,新型脫氧技術,它是于短程的硝化反硝化技術,該方式是將其在同一個反應器中進行,這樣比較方便與氧化條件,可以借助氨氮化細菌來促進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同時還能夠有效避免亞硝酸鹽的氧化,使其可以在缺氧的情況下,利用碳源或者郵寄五,加快亞硝酸鹽的反應,使其最終形成氮氣。另一種是同時硝化反硝化技術,它能夠在氨氮廢水在溶解的擴散的限制下,將生物膜表面與微生物虛體上存在質量比較高的解氧,它能夠為氧硝化菌和氨的氧化提供良好的繁殖和生長條件,同時還會在內部營造成一個缺氧的環(huán)境,以此來滿足反硝化細菌的生長和繁殖,以此來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
綜上所述:
氨氮廢水處理技術有很多種,在處理時需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保證脫氨氮技術的處理的同時,還不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以此來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文龍,劉云鵬,馮江濤,延衛(wèi).低濃度氨氮廢水深度處理技術[J].工業(yè)水處理,2019,39(04):5-11.
[2]張鵬,劉興譽,賈媛媛,唐中華.關于含氨氮廢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9(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