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許麗 郝靜 倪媛 張娟 孫玉娥
【摘 要】目的:觀察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前列腺癌術中加速康復外科策略(ERAS)的作用。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行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患者40例,按數(shù)字隨機表分為兩組,各20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麻醉,觀察組行ERAS麻醉,對比兩組術后觀察指標:術后疼痛VAS評分,術后惡心嘔吐,頭暈,下床早期恢復時間,開始進水時間,開始進食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天數(shù)。結果:觀察組術后6、12、24 h的VAS疼痛評分分別為 (2.95±0.21)、(2.5±0.21)和(1.65±0.17),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觀察組術后惡心嘔吐3人(15%),頭暈1人(5%) ,下床早期恢復時間(6.90±1.98)h,開始進水時間(3.50±1.51)h,開始進食時間(7.60±2.66)h,首次通氣時間(21.90±6.25)h,住院天數(shù)(4.05±1.15)天,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ERAS組和對照組術后疼痛都明顯減輕,應用ERAS策略可以更好促進術后早日恢復,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前列腺癌;加速康復外科;機器人;腹腔鏡;疼痛;術后恢復
【中圖分類號】R73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1-0262-01
背景: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及醫(yī)療技術的提高,醫(yī)學模式逐漸從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tǒng)醫(yī)學模式過渡到以病人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加 速 康 復 外 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最早于20世紀90年代由丹麥外科醫(yī)生Kehlet [1] 提出,以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為基礎,對圍術期臨床路徑進行優(yōu)化,通過外科、麻醉、護理、營養(yǎng)及運動治療等多學科協(xié)作,以緩解手術創(chuàng)傷應激反應,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術前宣教:手術前一天在麻醉前訪視時和患者交代夾帶胃管,導尿管,氣管插管后咽喉部疼手術結束痛,解答患者疑惑,緩解患者焦慮緊張情緒。避免常規(guī)腸道準備,維持良好的術前水合。在誘導前兩小時前可攝取清液[2]。
術中 :患者入室后給予口腔利多卡因噴霧,水凝膠墊墊于身下防止壓瘡,導尿管口利多卡因乳膏涂抹,體溫以暖風機43℃保溫,保持體溫不低于36℃。血壓不低于術前20%-10%。術中目標導向液體管理,呼氣末CO2盡量控制在正常范圍,手術結束時切口局部0.375%羅哌卡因浸潤阻滯,無禁忌癥時NSAIDS藥物等多模式鎮(zhèn)痛。
術后:手術結束后麻醉未清醒時拔除胃管,術后早期飲食。
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行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患者40例,按數(shù)字隨機表分為兩組,各20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麻醉,觀察組行ERAS麻醉,對比兩組術后觀察指標:術后疼痛VAS評分,術后惡心嘔吐,頭暈,下床早期恢復時間,開始進水時間,開始進食時間,首次通氣時間,住院天數(shù)。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系統(tǒng)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 (x±s )表示, 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成組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 % 表示, 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 χ2 檢驗或 Fisher 確切概率法。P < 0.05 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結果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患者術后2、6、24 h的VAS疼痛評分分別為(2.95±0.21)、(2.5±0.21)和(1.65±0.17),均低于對照組(3.3±0.18)、(2.6±0.14)和(1.85±0.18),但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術后首次術后惡心嘔吐3人(15%),頭暈1人(5%),分別低于對照組8人(40%),12人(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下床早期恢復時間(6.90±1.98)h,開始進水時間(3.50±1.51)h,開始進食時間(7.60±2.66)h,首次通氣時間(21.90±6.25)h,住院天數(shù)(4.05±1.15)天,均短于對照組(51.35±17.26)h,(28.45±10.80)h,(38.70±10.72)h,(45.75±6.97)h,(10.00±2.81)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ERAS近年來被一些發(fā)達國家極力推廣,2006年黎介壽院士將這一全新理念引進國內(nèi),它的出現(xiàn)豐富了外科學的內(nèi)涵,是醫(yī)學理論和技術發(fā)展的必然結果。ERAS最早成功應用于結直腸腫瘤的擇期手術治療,之后應用于胃癌手術患者,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進一步證實。目前關于ERAS和前列腺癌治療的研究表明,隨著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住院時間的縮短,手術效率和患者受益效率提高。ERAS應用于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促進術后早日恢復,改善患者術后疼痛,縮短下床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有助于提升前列腺癌患者的滿意度,加速術后康復。
參考文獻
[1]Ljungqvist O. 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moving evidence-based perioperative care to practice.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4 Jul;38(5):559-66. doi: 10.1177/0148607114523451. Epub 2014 Feb 24.
[2]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麻醉學醫(yī)師分會,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泌尿外科醫(yī)師分會。ERAS中國專家共識暨路徑管理專家共識(2018): 前列腺癌根治手術部分。臨床麻醉學雜志2018年6月第34卷第6期J Clin Anesthesiol,June 2018,Vol.34,No.6
作者簡介:
楊許麗,出生日期:1983年12月11,性別:女,籍貫:江蘇 南通,學歷:碩士,職稱: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臨床麻醉學,科室: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