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澤揚
摘 要:陜北地區(qū)是華夏文明的起源,陜北文化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擁有著如此悠久的歷史,自然賦予了陜北地區(qū)豐厚的民族風俗文化,也孕育著一群熱情勇敢、性情豪爽的陜北人民,同樣更是形成了熱情和粗狂的陜北民歌。《蘭花花》便是一首廣為流傳的陜北民歌,歌曲曲調高亢有力。其有兩個演唱版本,一是彭麗媛專業(yè)的民族唱法,另一個是阿寶的原生態(tài)唱法。彭麗媛的演唱柔美圓潤,而阿寶的演唱清晰有力,地方性風味極強。本文就這兩位演唱者的演唱風格及情感把握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陜北民歌;《蘭花花》;兩種版本;彭麗媛;阿寶;演唱風格
一、陜北名歌《蘭花花》簡介
陜北民歌在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信天游”,《蘭花花》就是具有“信天游”風格的一首陜北民歌,它的語言淳樸生動、犀利并鏗鏘有力,曲調高亢有力,講述了封建時期一位女性蘭花花的悲慘一生,同時也寫出蘭花花堅決不屈服的剛烈性格,對封建統(tǒng)治壓迫的強烈反抗,卻也有力得刻畫出蘭花花內心渴望愛情、追求愛情的決心?!短m花花》具有相當濃郁的陜北地方性他點,也正因為把人物故事刻畫地形象生動,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不同演唱者用不同的演唱方式來演繹這首歌曲,同樣也賦予了這首歌曲不同的韻味,所以使得這首歌在民間廣為流傳、經(jīng)久不衰。
在歌詞方面,《蘭花花》的歌詞樸素且平凡,雖是用如此平凡的語言描繪,卻用短短的幾句歌詞精煉地道盡了蘭花花一生的故事?!短m花花》是由兩個樂句構成的單樂段結構歌曲,但一共有八段歌詞,每段歌詞都是以重復的旋律歌唱,每段歌詞都是對蘭花花每段故事的描述,每段旋律的重復都是對人物形象的升華。
在旋律方面,《蘭花花》是屬于陜北民歌“信天游”的一種?!靶盘煊巍笔顷儽泵窀枳钣刑攸c以及最著名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是被全國各族人民以及世界各族人民所熟知的一種民歌體裁,它具有十分濃烈的陜北風味,強有力地表達出熱情豪爽的陜北人民的性格特點?!靶盘煊巍币话闶怯缮舷聝蓚€樂句構成的單樂段歌曲,其上句旋律顯得高亢有力,旋律音區(qū)跨度較大,屬于開放式;下句則相反,旋律比較平緩,音區(qū)跨度較小,屬于收攏式?!短m花花》的旋律有張有弛,且張弛有度,前面旋律多用大跳式的級進凸顯蘭花花的性格,旋律由自由開放式的寫法到收攏式;中間悲情部分旋律少用大的級進寫法,多用長音拖腔,表現(xiàn)出蘭花花內心的無比悲傷之情;最后則是回歸主調的旋律進行,在第八段第一句末稍有變化,但在情感方面卻有無限深情。
演唱《蘭花花》的版本眾多,其中彭麗媛和阿寶的演唱最具有代表性。彭麗媛是科班出生,畢業(yè)于中國音樂音樂學院,演唱風格則是專業(yè)的民族演唱方式。而阿寶是未進行過專業(yè)的音樂訓練,通過星光大道被我們所熟知,是一位原生態(tài)的民間歌手。兩位演唱者本身在風格定位和演唱方式上就大有不同,所以在演唱《蘭花花》是自然有著較大的差異性,這兩位演唱者的演繹在我們分析比較《蘭花花》的演唱風格時是極具代表性的。彭麗媛注重演唱的柔和圓滑,屬于傳統(tǒng)的民族唱法;阿寶則使用原生態(tài)唱法表現(xiàn),吐字清晰有力,地方性韻味極強。
二、演唱風格
(一)、唱法比較
彭麗媛采用的是標準的民族唱法,用專業(yè)以及科學的方式來發(fā)聲,聲音十分通透,有足夠的氣息來支撐,也產(chǎn)生得有良好的共鳴,讓人一聽就覺得十分悅耳動聽。她的演唱版本在歌曲一開始用柔美的語調唱出“青線線兒的那個藍線線兒”,描繪出了蘭花花初次見世的一種甜美、喜悅的心情。而到了后面“三班子吹打”時,可以感覺到她在演唱時的情緒不再是開頭那樣甜美,而是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悲慘情緒,這表現(xiàn)出蘭花花被迫嫁到周家的無奈,以及強烈反對封建統(tǒng)治壓迫的決心。
而阿寶采用的是具有“信天游”特征的原生態(tài)民歌唱法,他的節(jié)奏自由而不受曲譜的嚴格限制,其陜北民歌的風格韻味更加強烈。阿寶在演唱時都用的真聲,而不是彭麗媛式的專業(yè)民族唱法,他用陜北方言演唱,這讓我們感受到的不是甜美的風格,而是地域性極強的陜北地區(qū)風格,精準地體現(xiàn)出陜北人民熱情豪爽的性情,阿寶的唱法更能讓我們準確的把握陜北地區(qū)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咬字
咬字在演唱一首歌曲中尤為重要,在演唱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聲樂曲時,把歌唱的咬字分為三個過程,分別是“出聲、引長、歸韻”,“出聲”就是字頭要咬準,“引長”就是注意字腹的延長,“歸韻”就是字尾要收清。
彭麗媛在演唱時的咬字十分標準,運用普通話演唱,沒有加入過多的地方性語言,旋律線條十分流暢,給人以唯美圓滑的感覺。咬字時清晰且細膩,“出聲”多在齒上。她運用了兒化音來表現(xiàn)陜北民歌的特點,如“清線(兒)線(兒)的那個銀線(兒)線(兒)”和“愛死個人(兒)”。她在演唱中也加入了一些襯詞,如“咱們兩人的死活(喲)”,使歌曲更口語化,這樣能很好地把握以及接近人物的性格,也能在演唱時發(fā)揮更多的情感表現(xiàn)力。
阿寶在咬字時則跟彭麗媛有著十分明顯的對比,他在咬字時強勁有力,使得整首歌曲陜北風味更濃。阿寶的整個演唱體現(xiàn)出了“信天游”特征的原生態(tài)唱法,節(jié)奏較為自由,咬字時位置比較靠前,用真聲演唱,鼻音非常重,表現(xiàn)力十分豐富,有極強的地方風味。所以他的演唱在旋律感方面并沒有彭麗媛那么柔美悠長,而更多的是一種高亢的陜北民族風。咬字時地方性方言極其濃厚,如“生下一個那蘭花花”中“下”字,阿寶發(fā)音為“ha”;“生生地愛死個人”這個“人”阿寶用的是陜北人的口音“reng”;“愛”也是用的陜北方言,咬字特別夸張,用的是舌頭與軟腭緊緊貼在一起發(fā)的音,如同四川方言發(fā)聲一樣,這樣的音一出,便有極強的地方風韻。
總的來看,彭麗媛的咬字比較歸于專業(yè)的傳統(tǒng)民族發(fā)聲,而阿寶的咬字陜北風味甚濃,更貼近于陜北的民族特征。
(三)、情感把握
我們知道《蘭花花》這個故事講述了蘭花花在封建主義時期的不幸命運,但在情感把握方面,因為兩位演唱者的經(jīng)歷及學習背景不同,所以呈現(xiàn)給我們的也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風格版本。
彭麗媛的演唱版本在一出來時,她聲音就婉轉細膩,包括咬字和情感拿捏等,曲調給人以優(yōu)美的圓滑感。而在最后“咱們兩個的死活喲”明顯速度放慢了,并在曲中加入了哭腔的唱法,這樣更好地描繪出蘭花花這一生的悲慘遭遇,同時也唱出她內心那種不愿屈服但又無力反抗的無奈之情??梢哉f彭麗媛的演唱非常符合蘭花花人物的情感刻畫。
阿寶的整個演唱基調則比較明亮,節(jié)奏又比較自由,情緒比較高昂。他在刻畫蘭花花的人物形象時更多注重的是一種韻律美,因為他的曲調不顯得平滑,而更多的是一種原生態(tài)的“信天游”風格,咬字方面十分夸張,完全用地方性語言演唱,給我們塑造的蘭花花則是另一個具有強對比的一個人物形象,讓我們看到了陜北女性剛烈的一面。可能這也能讓我們在腦海中勾勒出一位更清晰的陜北女性熱情豪爽以及剛烈的人物形象。
如果說彭麗媛的演唱讓我們體會到了蘭花花悲慘的境遇,那么阿寶的演唱則是讓我們看到了陜北女性對封建統(tǒng)治的一種不屈不撓的強烈反抗精神,以及蘭花花內心渴望愛情、追求愛情的決心。
【結語】
本文通過對《蘭花花》兩個版本演唱風格的比較分析,讓我們了解了專業(yè)音樂學院的演唱者彭麗媛在演唱時更多注重的是字正腔圓的傳統(tǒng)民族唱法,而非科班出生的民間歌手阿寶更多注重的是采用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原生態(tài)唱法。而無論是哪種版本的演唱,都讓我們對陜北地區(qū)的民歌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也使得陜北民歌能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敏.《蘭花花》兩種演唱版本的比較分析[J].戲劇之家,2017(18):68-69.
[2]張坤.淺析改編陜北民歌《蘭花花》演唱中的吐字[J].大眾文藝,2014(0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