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首鵬
“為文但求一句新”。在媒體融合的新時代,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一個“新”字,既是一種挑戰(zhàn),更是一種機遇。如何更好地應對這一機遇和挑戰(zhàn),做到?!靶隆保蔀槿诿襟w時代新聞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本文以《新華每日電訊》原總編輯解國記三十余年新聞實踐為例,通過對其新聞報道中處處體現(xiàn)的求異思維進行分析,以期對當下新聞從業(yè)人員的新聞實踐有所裨益。
《新華每日電訊》原總編輯解國記,在其30余年的新聞實踐活動中,發(fā)表作品千余篇,其中,有20多篇獲得全國新聞獎二等獎、省部新聞獎一等獎,被媒體圈稱為“一個為民請命的記者”和“操持成全國百萬大報”的總編。
細讀他的作品,很多只是一些瑣言瑣事,然而就是這些雞毛蒜皮,為何卻能產(chǎn)生強大的社會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真正的原因在于其作品中蘊含的別出心裁的側向思維、逆向思維、變形思維等新聞求異思維的運用。
解國記在一篇題為《我每年約一個“珍寶島”折入中俄界河》的報道中,通過側向思維的運用,把國土流失這樣一件事情和珍寶島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結合起來,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事件是這樣的:中俄邊界我方境內,由于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致使江岸線不斷向我方境內后退,我國領土在不知不覺出現(xiàn)了丟失。而這一問題地方反映了很久,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作為新華社地方分社負責人,解國記想到了1969年發(fā)生的珍寶島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當年有很多人為了守衛(wèi)這片國土流血犧牲了,現(xiàn)在每年流失的領土不小于一個珍寶島的面積,難道能無動于衷么?
于是他將此事與珍寶島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聯(lián)系起來,報道一經(jīng)發(fā)出就引起了重視,一場新的保衛(wèi)“珍寶島”戰(zhàn)役打響了。
逆向思維是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同一個問題。1992年5月,解國記在參與由河南省一副省長帶隊的全省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時,發(fā)現(xiàn)觀摩團每到一處參觀,都受到熱烈歡迎,唯獨到了長葛市黃河磨具廠吃了閉門羹。該廠廠長在簡單介紹情況后,便提出了謝絕所有人參觀生產(chǎn)線的要求。
鑒于這種情況,很多隨行記者就去了那些熱心接待的廠里采訪了,唯獨這個廠沒人去采訪。然而解國記卻覺得這很反常,一個小廠長,來了這么多“大官”看你的企業(yè),應該是一種榮幸,怎么會不讓看呢?里面一定隱藏著什么。
果不其然,當他再次來到這加工廠時,找到了真正的原因,不讓參觀是因為怕專利被竊取。這對當時來說,真是天大的新聞。而最終,這篇報道由于選材、角度、立意和效果都好,被評為河南省好新聞一等獎。
解國記發(fā)表過一篇關于全國中小學生作文邀請賽的稿件。在接到這一選題時,這個比賽已經(jīng)過去了兩個多月。就是這樣一件事經(jīng)解國記的采寫,卻引起了全國規(guī)模的大討論。
究其原因,在于解國記獨辟蹊徑,創(chuàng)新寫作方式。他認真翻看了這次比賽出的作品集,一篇題為《名聲》的作文吸引住了解國記。這篇作文大概表達了這樣一個意思:在一所農村學校里,一名學習成績很好的女學生,因為借給男同學一支鋼筆,被班里其他同學說成是這個男同學的“媳婦”,這名女學生的課桌上還被同學們貼了“囍”,因為這件事這名女同學的“三好學生”榮譽也受到了影響。解國記就將這個作文故事,濃縮成了稿件的導語,隨后在稿件中交代了故事的來由。通過一篇作文,與大的時代背景相結合,就產(chǎn)生了很強的社會效果,也引起了一場全國關于早戀的大討論。
解國記的這種做法就是典型的變形思維方式,他通過把寫作的對象,稍加改變,就是讀者對這件事情有了新的觸動和啟示,進而產(chǎn)生了認識上的巨大飛躍。
解國記在新聞報道中運用求異思維的做法,使報道別出心裁,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社會效果。而能夠在新聞報道中對求異思維運用得如此之妙,這也與他本人豐厚的人生積累、高度的責任感、銳意改革的精神和對新聞事業(yè)的激情追求不無關系。
解國記曾在一篇日志中說過這樣的話,“作為一名農村記者,一年能為農民說上一句話,比評上10篇、20篇好稿意義還大?!?/p>
這些因素也決定了,解國記的新聞求異思維雖然多應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但其新聞報道中顯露出的求異思維精神,卻對當下的新聞工作者來說仍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信息瑣碎的環(huán)境下,有新意、有創(chuàng)意的新聞作品,更顯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