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松芬 饒群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護理干預在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以及臨床有效性觀察。方法:將本院在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間收治的80例先兆流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觀察組(40例/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AS)、住醫(yī)院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在先兆流產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夠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心理護理;先兆流產;應用效果;有效性
作為婦產科常見的多發(fā)性疾病,先兆流產的臨床發(fā)病率可達10%以上[1]。對于先兆流產患者,不僅要重視其藥物治療,還要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在本文中,筆者對本院收治的80例先兆流產患者開展相關研究與分析,具體內容詳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先兆流產患者中,采用隨機抽樣法抽選出80例作為研究樣本,按照入院時間不同分為對照組、觀察組,一組40例。所有患者均入院接受相同治療,患者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對照組40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23~34歲,平均(28.5±2.5)歲;
觀察組40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24~35歲,平均(28.6±2.7)歲。
對比上述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常規(guī)生活護理、臨床癥狀及體征監(jiān)測等。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如下:(1)心理干預: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傾聽患者心聲,耐心解答患者心中疑惑;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情緒變化,提供針對性的心理安慰和疏導;指導患者對自我心理及情緒進行調整,鼓勵患者向外宣泄其負面情緒,并對不良心理進行及時糾正;介紹近期治療成功的案例,或者邀請部分治療成功患者來院現身說法,以提升患者治療信心。(2)認知干預:就先兆流產的致病機理、治療方式、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向患者進行講解,以提升患者對于先兆流產的疾病知識認知能力,同時也促進患者對開展治療的必要性進行充分了解,以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3)行為干預:囑咐患者在治療期間增加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清淡飲食的攝入,對患者的錯誤生活習慣及行為進行糾正。囑咐患者多飲水,保持大小便通暢,同時在治療期間應盡量避免患者情緒波動過大或過度勞累[2]。(4)社會及家庭支持:護理人員向患者家屬介紹家庭及社會支持對患者治療及康復的積極作用,以達到充分對家庭及社會支持力量進行調配的目的,以便減輕或消除患者心理壓力;囑咐患者的親屬、朋友、同事多多與患者溝通,以促進患者心態(tài)的樂觀。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上述兩組先兆流產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SAS評分標準:低于50分視為心理健康,高于50分隨著分值增加心理焦慮程度越嚴重。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調查表進行比較,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與護理滿意度成正比。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以(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差異采用卡方檢驗;以(±S)表示計量資料,差異性采用t檢驗。將所得結果均帶入SPPS23.0版中,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先兆流產患者SAS評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為(54.21±2.13)分,觀察組先兆流產患者護理前SAS評分為(54.42±2.41)分,組間數據比較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為47.12±3.10(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為49.21±2.12(分),組間數據比較:P<0.05。
2.2對比兩組先兆流產患者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5.94±1.07)d,低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7.58±1.12(d),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對照組80.53±2.45(分)、觀察組88.41±4.75(d),差異性對比結果:P小于0.05。
3 討論
作為早期妊娠的常見病理狀態(tài),先兆流產的引發(fā)原因多樣且復雜,以致于很難對該病患者的病因作明確診斷。先兆流產的臨床發(fā)病率很高,且伴隨著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及生活壓力的增大,發(fā)病率連年上升[3]。造成先兆流產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基因的異常,基因異常不僅影響患者能否繼續(xù)妊娠,還與我國的優(yōu)生政策不相符合[4]。在目前多種臨床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心理社會因素均起到了一定的影響所用。有臨床研究顯示,諸如緊張、焦慮、恐懼等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導致先兆流產的發(fā)生[5]。因此,對于先兆流產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改善患者預后均有積極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等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且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先兆流產患者,可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改善,縮短住院時間、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在先兆流產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夠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閆立杰.心理護理干預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13):136-138.
[2]屈英,張樂,席紅,李涵,陳慧君.先兆流產患者的心理狀況分析與心理護理方式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2):227-228.
[3]肖利萍.集束化護理在先兆流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9,26(1):245-246.
[4]扶婷婷,楊凱歌.護理干預對早期先兆流產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效果[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8,9(5):142-144.
[5]張曉華,陸璐,王艷芝,李新春.綜合護理方案干預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焦慮情緒的臨床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4):1952-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