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月華
摘要: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強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我國將該種疾病劃歸為二類動物疫病。由于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會損害呼吸道系統,影響雞群飼料利用和正常生長發(fā)育,雛雞階段一旦感染該種病毒將會造成嚴重的死亡,給養(yǎng)殖戶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該文主要結合一個養(yǎng)殖場的實際發(fā)病情況,分析了診斷防治過程,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3.077
0 引言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具有很強的致病性和變異能力,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分離出超過300多個血清,并且這些病毒毒株當中大多數病毒能使氣管產生特異性病變,嚴重的還會引發(fā)腎炎和腸炎?;疾‰u的各個組織器官中攜帶有大量病毒,其中在肺臟器官和腎臟中病毒含量最高。雖然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對雞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但在自然條件下,抵抗能力較弱,高溫條件下迅速死亡,一般消毒劑十分敏感,常用的消毒劑包括1%的來蘇爾溶液、0.1%的高錳酸鉀溶液、1%的福爾馬林溶液。近年,隨著我國雞養(yǎng)殖產業(yè)不斷向集約化、規(guī)?;较虬l(fā)展,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病率呈現升高趨勢,因此,需要引導到畜牧獸醫(yī)人員充分認識到該種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具體的流行特征,為養(yǎng)殖戶制定針對性的防控方案。
1 發(fā)病經過
某養(yǎng)殖場共養(yǎng)只雛雞5 300只,并對雛雞進行了疫苗免疫接種,7日齡免疫接種新支二聯疫苗,18日齡接種IBD弱毒疫苗,21日齡接種NDIV系疫苗和IBD弱毒疫苗,同時肌肉注射了ND-OBD-IBV三聯油乳劑滅活疫苗。雞群生長到40日齡后陸續(xù)出現發(fā)病情況,主要表現為咳嗽氣喘。出現發(fā)病情況后,養(yǎng)殖戶立即進行隔離飼養(yǎng)。接到求助后趕到養(yǎng)殖場進行嚴格的流行病學調查。整個養(yǎng)殖場的飼養(yǎng)密度較大,地面干燥,空氣中存在大量粉塵,同時糞便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很容易加速多種病毒疾病的傳播蔓延。結合養(yǎng)殖場的發(fā)病情況和嚴格的診斷,最終確診為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2 流行特點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僅會危害雞不會危害其他禽類動物,各個年齡和品種的雞均可以感染該種病毒發(fā)病,其中對雛雞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剛出生的雛雞由于母源抗體水平保護,對該種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隨著雞日齡的升高,母源抗體水平不斷下降,雛雞對病毒的易感性不斷增強。養(yǎng)殖場的主要傳染源是患病雞和帶毒雞,雞是該種疾病的主要易感宿主。由于養(yǎng)殖場中存在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使雞的呼吸道黏膜受到損傷,病毒很容易借助空氣進入雞的呼吸道黏膜表面,進而導致雞群發(fā)病。
3 臨床癥狀
對養(yǎng)殖場的整體發(fā)病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病初期患病雞的眼眶濕潤,眼結膜潮紅流淚,精神狀態(tài)逐漸變差,羽毛雜亂,雙翅下垂并伴隨呼吸道癥狀。發(fā)病2-3 d后呼吸極度困難,尤其是在夜間早晨或者每次采食運動后,會從呼吸道中發(fā)出特殊的嗚叫聲,并伴隨輕微的咳嗽癥狀,從氣管中呼出噦音?;疾‰u胃寒怕冷,飲水欲望增加,采食量逐漸下降,縮頭呆立。并排出大量水樣稀便,肛門周圍被糞便嚴重污染,嚴重的導致糞便堵塞泄殖腔,不能正常排便。發(fā)病后患病雞體重嚴重下降,并出現明顯的脫水癥狀,通常在發(fā)病4-5d后逐步進入到死亡高峰期,隨后逐漸呈現下降趨勢。
4 病理學變化
選擇養(yǎng)殖場瀕臨死亡的雞將其處死解剖發(fā)現尸體嚴重脫水消瘦,皮膚緊縮,肌肉發(fā)紺。皮膚和肌肉難以剝離,皮下脂肪消失,腺胃顯著腫大,胸腺和法氏囊萎縮嚴重。腎臟腫大明顯,外觀呈現蒼白色,好像檳榔狀。將輸尿管打開后,內部存在有大量白色的尿酸鹽。腸后段沉淀有石灰漿狀的尿酸鹽[l]。腹腔打開后內部蓄積有大量不能正常凝固的血液,肝臟腫大明顯質地變脆,肝臟表面存在明顯的出血現象,表面存在大量針尖大小的出血點。
5 實驗室診斷
采集上述病死雞的病變臟器組織,反復凍融,充分研磨后將病料接種到11日齡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抗體呈陰性的雞胚尿囊腔當中,接種4-5d后可以發(fā)現雞胚生長發(fā)育停止,萎縮成團,尿囊液顯著增多,羊水減少,絨毛顯著增厚,緊貼在雞胚上,卵黃囊顯著萎縮[2]。雞胚解剖可發(fā)現腎上存在尿酸鹽沉積。選擇使用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測試集合進行ELISA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初步判定為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感染。
6 治療
將沒有治療價值的雞立即撲殺,進行嚴格的無害化處理。全群雞的飲用水中添加98%的鹽酸嗎啉胍粉劑,添加料量為100?g/100 L飲用水,對于臨床癥狀較為嚴重的患病雞,一側肌肉注射黃芪多糖注射液,另一側注射雙黃連注射液使用劑量分別為1 mL/kg體重。同時在全群雞的飼料中添加98%的氟苯尼考可溶性粉劑,添加量為100?g/700 kg飼料,連續(xù)使用1周,預防繼發(fā)感染。通過采用上述方法治療7d,除個別患病雞因為癥狀較為嚴重死亡外,剩余患病雞恢復健康。但有個別的雛雞恢復健康后停止生長發(fā)育,立即將其淘汰處理。
7 預防
目前該種疾病沒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在治療中一定要強化飼養(yǎng)管理。重點做好整個養(yǎng)殖場的衛(wèi)生防疫工作,增強雞群抵抗能力。在育雛階段一定要做好雞舍的溫度濕度控制,保證溫度適宜,濕度恰當,避免雞舍過于干燥導致粉塵堆積。另外,還應注重做好雞舍糞便清理工作,避免糞便堆積發(fā)酵,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刺激雞的呼吸道黏膜。發(fā)現患病雞后,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隔離,及時淘汰患病較為嚴重、沒有治療價值的雞,所有雞舍的相關用具都應該進行嚴格的衛(wèi)生消毒。目前疫苗免疫接種依然是預防該種疾病的最有效最經濟節(jié)約的手段。在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防治中常用的疫苗主要包括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通過分離本養(yǎng)殖場的毒株制作成滅活疫苗,是一種高效科學的免疫方法,但由于很多養(yǎng)殖場的生產條件限制,還沒有被廣泛的推廣應用[3]。在免疫接種中,應充分分析養(yǎng)殖場的病毒血清型,因為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血清型較多,同血清型交叉保護免疫能力較差,應選擇針對性的學習型進行疫苗免疫接種。
8 結束語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作為一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雖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是會對雛雞和蛋雞的正常生長造成嚴重影響,給養(yǎng)殖業(yè)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為防范該種疾病的傳播流行,就需要掌握該種疾病在本地區(qū)的具體流行特征,采用綜合性的防控措施,構建科學合理的飼養(yǎng)管理制度,認真做好疫苗免疫接種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防范病毒的傳播蔓延,保證家禽養(yǎng)殖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祝艷華,張忠.l起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診斷與控制[J].畜牧與獸醫(yī),2013(6):102-103.
[2]馬鑫得,董飛,張加勇,等.黑龍江省規(guī)模雞場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感染調查[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1(9):120-121.
[3]郭桂梅,陳蘭,孫建平,等.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診斷與防治[J].現代農業(yè),2009(6):128.
作者簡介:孫月華(1972-),女,漢族,吉林輝南人,大專,獸醫(y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