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艷
摘要: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法治觀念深入人心,與此同時,對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也越來越重視。在教育領域,道德與法治已經(jīng)成為初中學生們的一項必修課程,因此,教師的教學實效性深刻的影響著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甚至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發(fā)展。為此,本文將簡要的介紹幾點關于如何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途徑。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實效性
在當下的教育領域,老師不僅僅需要傳授知識,更需要教育學生并培養(yǎng)其思想道德修養(yǎng),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助力。而近些年來,教材的改編也進行的如火如荼,新教材對章節(jié)變換、內容豐富、實踐體驗等進行了繼承,在部分理論、法律常識、道德踐行等方面的內容做出了整改并列為重點。而從本質上來看,道德與法治有十分看重學生地自我時間以及對生活常識地靈活運用。其教學也必須做到靈活有效,易于學生接受。
一、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形成理論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認知的提升而逐漸形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由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以及榮辱觀所決定。而思想道德的形成過程并不是無跡可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遵循著一定的理論原則,以上便是思想道德的形成經(jīng)過。教師如果想讓學生接受思想道德這門課程并讓其進行深刻的實踐就應該先掌握人的思想道德形成過程與其中的基本理論[1]。而從人的思想結構來看,其通常分為心理、思想與實踐等三個部分。其中,心理系統(tǒng)通常包括認識、情感、信念等因素。思想系統(tǒng)分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等方面[2]。而實踐這一系統(tǒng)總的來說屬于思想道德的外在因素,是一個重要的組成因素。毫無疑問,人的思想道德形成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低級到高級來發(fā)展。同時,它也是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道德素養(yǎng)如何轉變?yōu)樗枷氲赖聦嵺`與思想道德行為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還需要人的情感認知、價值觀念、思想道德意志進行催化。由此可見,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有條不紊的演進過程,是人的內在因素,如認知、行動、情感、信念、意志等在外部條件的影響下進行的穩(wěn)定的運動、均衡的發(fā)展的過程。而在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過程中,各個內在要素都是相互聯(lián)結、相互影響、共同發(fā)展著的[3]。與此同時,它們各自也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在一定情況下,認知是其他各要素的基礎,對行動具有導向作用;情感是其他各要素的催化劑,同時也是行動的推力;信念是其他因素的有機統(tǒng)一,同時也是行動的精神動力。
二、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途徑
(一)充分挖掘課堂內涵
在當今社會,隨著新時代的號召,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與提升國人法治觀念已經(jīng)深入國民的內心,對個人實踐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也具有了深刻的內涵,毫無疑問,這就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水準的要求,通常需要老師對相關的法律知識有深刻的認識,同時自身也應當提升修養(yǎng)[4]。如此一來,才能夠充分挖掘出課堂的內涵,將課堂教學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教師在實際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可以將單一的講說與現(xiàn)場實踐進行融合,做到老師與學生雙向互濟,平等交流。如在部編版教材的道德與法治中的第三單元師長情誼這一課,教師可以在講授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將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行舉例解說,也可進行心靈溝通,實現(xiàn)師生雙向對話與交流。
(二)開展情境教學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思想情感具有獨特性與豐富性。他們很容易受到周圍新鮮事物的影響,也很容易被周邊同學感染。因此,教師應當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指教與引導。而情景教學就是一項可以最大程度地開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自我情感體驗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部編版教材中的第一單元成長的節(jié)拍中學時代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學生中學時代的生活情境進行探究與分析,進而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思考。由此一來,就能夠強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運用,也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采用榜樣激勵法
在一定條件下,思想道德信念通常是人們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它不僅體現(xiàn)在意識形態(tài)這一方面,還體現(xiàn)在一個人的行為方面。一般對于青少年來說,任何事情如果通過教師進行解說,通過校學生會進行宣傳都會顯得并不十分有說服力,他們更加相信的是通過自己眼睛見到的、自己身邊真實存在的。所以,榜樣示范對于堅定學生思想道德信念的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而對于初中生來說,榜樣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這也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們可充分利用此方法為今后的道德法治教學奠基。
結語: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是初中生必不可少的一課,也是人的一生中都應當學習的一課。教師的教學對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作用重大,無疑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了解教學方式并遵循人的思想道德形成發(fā)展過程,充分發(fā)揮個內在要素對于推動學生知行發(fā)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韋有多,劉若楠.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途徑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07:58-59+62.
[2]胡靈芝.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8,06:49-50.
[3]陳淑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8.
[4]張儷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