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枝
摘要:2018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題巧妙地將寫作融入名著閱讀,在考查學生想象能力與情境寫作的同時,讓名著閱讀實至名歸。題目與教材銜接緊密,對語文教學有諸多啟示:有效落實名著“真閱讀”、發(fā)揮教材的最大功效、講解想象的方法技巧、注重讀寫結合訓練、加強學生價值取向的引導、教師要有讀書的志趣。
關鍵詞:中考作文命題導向啟示
2018年南京市中考語文作文題目如下:
2018,日新月異的年頭;2018,氣象萬千的時代。請以“在2018”為題,發(fā)揮想象,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選擇文學名著中的一個人物填在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
筆者參加了2018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閱卷工作,感觸頗多。
一、命題特點
(一)突出想象力
“在2018”是一道半命題作文題,誰在2018年做什么?會遇到哪些人和事?他的生活、命運會有哪些改變?和2018年的社會有哪些矛盾和沖突?要表現(xiàn)什么樣的主題?這就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打開思路,創(chuàng)作新的形象。
對想象力的訓練也貫穿在各年段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以統(tǒng)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為例,第135頁《寓言四則》“積累拓展”的試題五:“寓言的寓意與其情節(jié)設計有密切的關系。設想一下,如果赫耳墨斯沒有自以為貴,蚊子也沒有撞上蛛網,我們又能從寓言中讀出什么?任選課文中的一則寓言,重新設計情節(jié),賦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寫成一篇新的寓言?!钡?37頁“寫作實踐”的題目二:“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為本單元課文《皇帝的新裝》續(xù)寫一個故事。不少于500字?!薄皩懽鲗嵺`”的題目三:“你有沒有憧憬過未來的生活?你覺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樣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著怎樣的精神面貌呢?請以《十年后的我》為題,發(fā)揮想象,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p>
(二)體現(xiàn)“真閱讀”
題目以用名著中的人物填空的形式,巧妙地引導學生將寫作真正融入名著閱讀,又將對名著的考查落到實處。想完成這篇作文,考生必須對初中階段必讀的名著或其他優(yōu)秀文學作品有所積累,要對名著人物的成長經歷、性格特點、品質形象等足夠熟悉。
從統(tǒng)編教材的編排也可以看出對經典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每冊語文教材都有專門的名著導讀,并配有讀書方法指導和可供選擇的不同角度的三個讀書專題探究。6冊語文教材推薦了12本名著,涉及人文、紀實、詩歌、科普、哲學等各方面。讀書方法的指導,包括如何精讀、跳讀、摘抄、做筆記、把握題材等。同時,教材還配有自主閱讀推薦書目,6冊語文書共推薦24本自主閱讀書目,涉及古今中外各領域,供學生自主閱讀,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這些是以往教材都沒有出現(xiàn)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名著“真閱讀”,將名著閱讀落到實處。
(三)聚焦新時代
“在2018”的關鍵詞限定,將學生的目光聚焦于當下,以今人看古人,以古人望今人,現(xiàn)在與未來的穿越,古人和今人的對話,會有哪些思想的火花可以碰撞,能激蕩出怎樣的時代之音?作為新時代的開局之年,2018年有太多的事件值得銘記: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手段讓人們的生活日益便捷;高鐵、動車等交通工具使人們能“一日千里”;共享經濟掀起的風潮鋪天蓋地;人工智能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有目共睹。此外,中美貿易摩擦、“一帶一路”倡議、新能源汽車、克隆技術、全民“網紅”、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探月工程……諸多的熱點事件一次次聚焦社會關注的目光,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必然對人們價值觀形成沖擊。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時代怎樣變遷,頑強拼搏、努力奮斗、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團結互助、善良真誠等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永遠是我們推崇的價值取向。
二、教學啟示
中考作文題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風向標,對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
(一)培養(yǎng)想象力
應試作文多見套作,已成為考場作文的一大痼疾。有些教師和學生不愿意把精力放在扎實寫作的教與學上,而是投機取巧,在套作上下功夫。有的教師給學生提供一種固定作文模式,反復操練,或讓學生硬背“佳作范文”,以備應“題”“套”文。甚至流傳過“靠一篇文章走天下”的說法:只要寫好一篇作文,遇到不同的題目,改頭換尾,美其名曰“一材多用”,被人調侃為“一碗雞湯年年喝”。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涵蓋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化的源泉?!比阖悹栆苍f過:“想象是靈魂的眼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在七至九年級的寫作要求中,更是明確指出“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和聯(lián)想,明確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不僅能激發(fā)興趣,活躍思維,還能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心理和思維品質。
要讓想象新穎獨特,教師要有意識講解想象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借助時空轉換法,實現(xiàn)古人和今人的對話、現(xiàn)在到未來的穿越。可以借助熟悉的事物作為穿越的道具,如井、風、門、書、鏡子、夢境、魔術、電影院等;可以借助角色換位法,按“假如我是……”的思路,代入角色,合理想象。
教材中的許多改寫、擴寫、續(xù)寫、補寫、情節(jié)還原、故事新編等,都是對想象力極好的訓練。教師要發(fā)揮教材的最大功效,用好、用活教材,比如對教材適當?shù)摹岸乳_發(fā)”,開掘教材中想象能力的訓練點,把教材變作學材,進行即時有針對性的訓練。
(二)落實“真閱讀”
許多學生整天泡在題海中,無暇認真閱讀名著。復習時就將名著的主要人物、故事情節(jié)、主旨內容等“名著考點”概括壓縮,以便“死記硬背”,形成“快餐名著”,以求考試“順利過關”。初中生的名著閱讀陷入了“為考而讀”的尷尬境地。
名著是經過歷史沉淀和考驗的文學精華,無論是典范語言的熏陶、心靈的滋養(yǎng),還是思想深度的提升,對學生都是終身受益的。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到名著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和文學巨人進行精神和思想的對話和交流,拒絕無意義的膚淺閱讀。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促進名著閱讀,如開展讀書報告會、寫讀后感、精彩語段賞析、編寫劇本、名著影視欣賞等,培養(yǎng)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引導學生和文學大師進行精神和思想的對話交流,讓學生真正走到名著的深處。
讀是吸納,寫是輸出。創(chuàng)作往往從模仿開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名著,感受名家的語言魅力,體會、揣摩名家的寫作技法,諸如人物形象、謀篇布局、詳略、情節(jié)等;再通過讀寫結合、相互滲透,以讀促寫、以寫帶讀,逐步提高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三)引導價值觀
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沖擊著傳統(tǒng)的社會觀念,也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比如在考場作文中,有的學生寫“孫悟空代替我寫作業(yè),代替我考試,我可以偷懶不學習了”;有的寫“豬八戒在2018年減肥成功,找了個年輕貌美的小三,一起過起了快活日子”;還有的寫“孔乙己賣盜版書和軟件,掙大錢發(fā)大財”等。
這些作文反映了學生審美價值取向的低俗、扭曲,和我們倡導的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無論多么標新立異,在評卷發(fā)展等級上,也難以獲得發(fā)展等級賦分。
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做學生精神成長的領跑者。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滲透育人知識。教材里關于愛國情懷、孝親愛家、深明大義、知錯就改、無私奉獻、懂得感恩、誠實守信的人文美德的文本資源有很多,教師要充分利用和挖掘這樣的文本資源,將德育和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抓住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及時對稍縱即逝的錯誤言行進行引導教育,讓學生思想回歸正確的軌道,強化正能量。
當下學生的閱讀面非常廣泛,其閱讀視野早已突破教材指定的閱讀書目,閱讀的途徑也日益豐富。學生作文中所涉及的名著人物繁多,閱卷過程如同穿行在名著人物長廊。孫悟空、尼莫船長、林沖、保爾、海倫·凱勒、孔乙己、王熙鳳、卡西莫多、阿Q、薛寶釵、安娜、小福子、孫少安、格列佛、楊二嫂、嵇康、范進、宋江、武大郎……要判定學生所寫的名著人物是否符合人物性格,想象是否合理,首先,語文教師必須是個十足的讀書人,有讀書的志趣。唯有如此,才能在評卷和教學中做到評判有據、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