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想建
摘要: 針對ADTD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采用了四站測向定位法探測誤差模型,分析了幾種站點布置方式對探測精度的影響。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采用Y型站點布置方式可以在較大區(qū)域獲得較好的探測精度。基于Y形站點布置方式,計算了基線長度對區(qū)域探測精度的影響。結果表明,基線在約130km時,在中心較大區(qū)域內(nèi)具有較高的探測精度,隨著基線的增加,中心高精度探測區(qū)域變小。
關鍵詞: ADTD;定位精度;仿真分析
引言
ADTD(ADvanced TOA and Direction system)閃電探測定位系統(tǒng),是一套專門探測云地閃的系統(tǒng),云地閃輻射的甚低頻信號被ADTD探測到,然后利用波形的判別給予閃電信號抵達傳感器的精準時間。本文詳細介紹了利用測向測時差定位法進行閃電定位的原理及算法,并通過布站位置的不同進行比較,尋找出最理想的布站方式,另外對于影響定位精度的基線長度進行了分析,找出了較為合理的辦法。
布站方式的仿真分析
雷擊的定位準確性和探測偏差、站點位置的探測偏差、站點的放置方式等條件有聯(lián)系。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探測偏差和站點位置的探測偏差越小,閃電定位準確性越好。對于閃電定位精度而言,如果探測偏差與站點位置的探測偏差不變的情況下,那么站點的布局就是至關重要了。這里利用四個基站進行仿真,一般性使用的站點布局是正方形、Y形、菱形等,不同的站點布局的定位精度呈現(xiàn)的情況也是不同的,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種情形:正方形布站
正方形布站邊長100km。如圖1為正方形主副站幾何坐標示意情況,圖2為正方形站點布局的GDOP圖。
第二種情形:Y形布站
主站位于中心位置,基線長100km。如圖3為Y形主副站幾何坐標示意情況,圖4為Y形站點布局的GDOP圖。
定位精度影響分析
由第1節(jié)的討論能夠得出,在給定的分布區(qū)域中,Y形站點布局的定位準確性較高,是雷電探測的合理站點布局措施。那么在Y形站點布局前提下,基線長度可能對定位精度出現(xiàn)什么影響。接下來進行分析:
由圖5(a)、(b)、(c)、(d)的仿真結果對比可知:基線長度在100km-200km以內(nèi),GDOP的范圍覆蓋較廣,且定位精度較高。當基線長為250km時,主站與輔站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誤差,會使得定位精度不準確。因此,可以得出當基線長度在100km-200km時,定位精度高,且為最佳Y形布站長度。依托著基線長度的擴大,同等范圍GDOP等高線的數(shù)值減小,那么定位的準確性相應的就會增加。
結語
根據(jù)站點的閃電探測基本思路,通過閃電探測的原理和算法,充分闡述了測向測時差法。通過探測精度和站點布置偏差一定的基礎之上,使用計算機軟件MATLAB R2016a運行算法,獲得四站定位在站點布局不同的條件下定位精度的覆蓋結果。利用比較研究得出,Y形站點布局是閃電探測較為合理的布局,在一定的覆蓋區(qū)域內(nèi),可以獲得較好的定位準確性且覆蓋較廣。此外,在Y形站點布局的基礎上,當基線長度在100km-200km時,定位精度高,且是最佳Y形站點布局的距離。
參考文獻
王道洪,郄秀書,郭昌明.雷電與人工引雷[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57–78.
李國慶,阮忠家.雷雨和閃電[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20–23.
王潤等.20世紀重大自然災害評析[J].自然災害學報,2000,(4):10–15.
陳渭民.雷電學原理[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137–230,204,338–343,289–318,272.
Williams E R. The Schumann Resonance: A global tropical thermometer[J]. Science, 1992, 256(5060):1184–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