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小霞
摘? ?要:分析了安寧區(qū)白鳳桃產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存在問題,明確提出了相應的生產措施和對策,供參考。
關鍵詞:安寧白鳳桃;提質增效;生產措施
1? ?安寧區(qū)白鳳桃發(fā)展情況與特點
1.1? ?安寧區(qū)氣象狀況
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qū)的地理位置位于東經
103°34′14″~103°47′28″、北緯36°04′48″~
36°10′29″。海拔高度為1517~1523m,屬溫暖(溫和)半干燥氣候類型。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降水少、蒸發(fā)大、氣候干燥。年日照時數達2476.4h,年總輻射125.7kcal/cm2,
無霜期171d,年平均氣溫8.9℃,最低溫度為-20.1℃,最高溫度為35.5℃,≥0℃的活動積溫達3706℃,≥10℃的有效積溫達3088.5℃。年降水量為349.9mm,年蒸發(fā)量1664.0mm。年內出現的不良天氣狀況主要有強降溫、暴雨、積雪冰凍、干旱、連陰雨、大風、冰雹、霜凍等。1—4月全區(qū)降水偏少,4月出現過不同程度的霜凍,使得部分果樹花蕾、蔬菜受凍害影響。7—9月出現過暴雨、強降雨、冰雹等自然災害[1]。
1.2? ?安寧白鳳桃的栽培歷史
安寧區(qū)1964年引進了“白鳳桃”品種種植。1987年安寧白鳳桃種植面積達到了1733hm2。1984—2019年,先后舉辦“桃花會35屆” “蟠桃會15屆” “桃王大賽15屆”。
2019年安寧區(qū)白鳳桃栽培面積超過100hm2,產量達到200萬kg,產值近3000萬元。
2? ?安寧區(qū)桃產業(yè)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安寧區(qū)桃產業(yè)發(fā)展優(yōu)勢
(1)產地地理氣候優(yōu)勢。安寧區(qū)海拔在1517.3~2067.2m之間,土層深厚,土壤礦物質含量豐富,土質沙質、疏松透氣,土壤肥沃,灌溉條件便利。境內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全年無霜期171d,年平均氣溫8.9℃,十分適宜桃樹生長。
(2)生產環(huán)境優(yōu)勢。安寧區(qū)地處蘭州市近郊,黃河北岸,境內無工業(yè)污染。土壤有機質含量為
12.23g/kg,土壤pH值為7.35,速效磷含量
65.40mg/kg,速效鉀含量231.32mg/kg,堿解氮含量為84.27mg/kg。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屬如銅(Cu)、鎘(Cd)、鉛(Pb)、鋅(Zn)、汞(Hg)等的含量均符合國家二級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
(3)交通條件優(yōu)勢。蘭州是西北鐵路、公路、航空的綜合交通樞紐,是隴海、蘭新、蘭青、包蘭四大鐵路干線交匯之處,安寧區(qū)距離市中心僅5km,距蘭州西貨運站僅6km,距蘭州中川機場僅48km。
2.2? ?劣勢
(1)土地面積不斷減少。由于蘭州新城區(qū)的不斷擴大,2019年安寧桃園面積僅為106.7hm2。
(2)品種培育期長、盛果期短,急需換代。成品苗培育必須達到2年以上,定植后需3~4年才可達到盛果期。如果能按時修剪、噴藥、施肥、澆水,其盛果期可持續(xù)7~8年。盛果期后,樹木進入衰退期,產量開始降低、質量不斷下降,小桃、裂桃、膠桃、雙生桃越來越多,樹木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也持續(xù)下降,容易被病蟲害侵襲。
(3)采摘高峰期過于集中。白鳳桃采摘高峰期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采摘時間過于集中,使桃子市場空白時間長達8個月。
(4)儲存期短,不利于長途運輸。白鳳桃雖然在口味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但其皮薄、肉質過于松軟,不利于長途運輸和儲存,只可在本市區(qū)范圍內運輸販賣,無法將銷路打向外省市。
(5)桃農文化程度低且老齡化。由于地處近郊,年輕農民都外出打工,桃農年齡以50歲以上為主。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絕大多數,甚至更多為小學或者文盲。
(6)自然災害嚴重,抵抗能力不強。每年都有倒春寒、冰雹、風災、病蟲害等方面的自然災害,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自然災害頻發(fā),特別是冰雹侵襲嚴重,桃遭受災害損失較大。
3? ?提質增效措施
3.1? ?提升管理措施,提高果品質量
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種。鮮食品種主要選擇推廣果實較大、果形正、外觀美、品質優(yōu)、含糖量高、插空補缺的優(yōu)良品種。當樹木一進入衰退期后盡快進行更新改造,培植新品種,栽植新的成品樹苗。
3.2? ?減少化肥用量,增施有機肥料
大力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桃園生草(種植綠肥)、樹盤覆草等多元免耕覆蓋技術,加大有機肥拖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引導桃農廣泛使用有機肥,通過采用地面覆蓋、桃園種草、套種等增肥保墑增收技術。
3.3? ?減少農藥用量,采取生物防治技術
按照綠色有機食品生產標準要求,應大力推行“燈、板、帶、芯、螨”等綠色防治技術,推廣農業(yè)、物理、生物防控措施和植物源農藥,綜合防治桃樹病蟲害。及時回收散落的地膜、果袋、藥瓶等物品,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確保果品質量。
3.4? ?建立桃農培訓常態(tài)化制度
每年邀請轄區(qū)內甘肅農業(yè)大學、省農科院專家對桃農進行技能培訓。
3.5? ?推廣設施農業(yè),大力培植桃反季節(jié)栽培
設施栽培可使廣大市民在冬春季品嘗到鮮桃,還可將鮮果市場供應鏈拉長。
3.6? ?加強保險意識,購買農業(yè)保險
政府組織保險公司,積極推進政策性桃保險試點工作,做好宣傳工作,根據果園面積逐步擴大實施范圍,完善桃保險制度和補貼政策,提高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 1 ] 陳建軍,牛茹萱,趙秀梅,等.甘肅蘭州桃園主要病蟲害無公害綜合防控技術[J].中國果樹,2016(3):79-82.
(收稿日期: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