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 孫艷芳
摘? ?要:馬鈴薯作為我國主要經(jīng)濟作物之一,產(chǎn)量高、營養(yǎng)足、適應性強,深受人們喜愛。通過對馬鈴薯種植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分析,總結馬鈴薯栽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田間管理水平,對馬鈴薯種植業(yè)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馬鈴薯;種植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
馬鈴薯又叫洋芋、地瓜、土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眾所周知,我國南北方在飲食文化上有很大的差異,但長相并不出眾的馬鈴薯在南方和北方都深受人們喜愛。如今,馬鈴薯的種植技術通過人們的生產(chǎn)勞作和科研實踐摸索得到了更新、替換、改進和提升,基于此,本文將探討馬鈴薯的田間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1? ?高壟種植技術
在云南地區(qū),馬鈴薯播種時大部分土壤比較干燥,缺乏水分,雨季水量大又容易水澇??紤]到南方地理條件和氣候等環(huán)境因素特點,總結出高壟雙行種植技術可以起到播種時減少水分流失的作用,而在雨季來臨前起壟,又能保證種植方便,防止水大淹死植株。高壟種植技術是指播種時不起壟,在田間管理時,慢慢把馬鈴薯寬行的土壤弄到窄行上,從而使窄行形成高壟,然后種2行然后再空1行來種植,這樣行距就控制在75cm左右,以確保秧苗之間互不影響。
采用高壟雙行種植技術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高培土,能使根部有效生長,從而增加結薯的數(shù)量,同時也能較好地防止地下塊莖在長大的時候露出地表。其次是通過堆后土壤,使塊莖生長的土壤疏松,增加通透性,促進薯塊膨脹,從而提高大薯的比例。最后,合理調(diào)整田間的行間距,有效地利用田間土地,使植株能夠高效地進行光合作用,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發(fā)生。通過這種植技術,不僅可以提高馬鈴薯的產(chǎn)量,還可以提高它的大
薯率。
2? ?田間管理技術
首先,耕地前使用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撒施1年1次,中耕松土,出苗前如土面板結應進行松土,有利于出苗。
其次,查苗、補苗要及時,中耕技術要到位。馬鈴薯出齊后要及時進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時補苗以保證全苗。齊苗后在芽長2~3cm時進行第1次中耕,并結合除草和追肥同時進行。第1次中耕后10~15d進行第2次中耕,此時苗高不超過20cm宜稍淺,并結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過10cm,以增厚結薯層,避免薯塊外露降低品質(zhì)。中耕的高度要比要求高度高2~3cm,中耕后芽塊距土壤表面的距離超過15cm。早播早收的要適當淺播,掌握好2次中耕的最佳時間,中耕過早易產(chǎn)生草害,過晚易傷苗,實際操作中靈活掌握。
再次,水分管理要適宜。播種時土壤濕度應該在80%左右,播種至出苗前一般水分不宜過多,多時易造成腐根爛種,干旱時可適時補水。馬鈴薯全生育期間主要遵循苗期—花期—結薯期—塊莖膨大期的灌水原則,收獲前10d左右停止灌水。灌溉是馬鈴薯生產(chǎn)獲得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關鍵措施。苗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10%,此時田間持水量應保持在65%左右。塊莖形成期(出苗后20d)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30%,此時田間持水量應保持在65%~70%。塊莖膨大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50%,塊莖形成期、塊莖膨大期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5%~80%。生長后期植株覆蓋,蒸發(fā)慢、吸收少,應減少澆水,此時田間持水量應保持在65%。澆水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田間澆水首先實地多點查看田間持水量,決定噴灌速度;
②避免田間水分劇烈變化,否則容易產(chǎn)生畸形薯;③收獲之前查看土壤濕度,過干塊莖易破皮,過濕塊莖易染病斑,田間持水量保持在50%。
最后,追肥用量要精確。馬鈴薯在出苗后30d現(xiàn)蕾初期,結合中耕培土,施用尿素10kg/667m2、鉀肥10kg/667m2,根據(jù)田間苗情長勢進行補充追施,注意苗弱多施、苗旺少施。葉面肥在盛花期、膨果期使用,當植株高10~15cm時,開始進行葉面追肥。根據(jù)實際情況。最好少量多次,全部采用大型噴灌噴施的方法。葉面追肥與打農(nóng)藥可同時進行,在6—7月份一般以氮肥為主,7月末8月初鉀肥為主。注意要精確計算用肥量,避免田間產(chǎn)生燒苗現(xiàn)象。合理追肥可控上促下、結果多、加速膨大、塊大均勻、表面光滑、促進早熟、改善品質(zhì),可迅速全面補充營養(yǎng),防止早衰、保葉膨果、提質(zhì)增產(chǎn)。
3? ?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馬鈴薯長到40~50cm時進行第1次用藥,主要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可選用多面手50g/667m2或雙易立克100g/667m2防治。打藥間隔為4~6d,根據(jù)天氣情況隨時調(diào)整間隔時間和用藥品種。打藥時要2次稀釋,操作必須有人監(jiān)督。依據(jù)每罐藥應打的土地面積,核對使用藥劑品種和用量。注意:打藥機噴頭高度距離葉片不低于80cm。配藥時要先看說明掌握藥量,注意用藥安全。大噴灌打藥時,注意每次清空罐底,不留殘液,特別是銅制劑。打藥之前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及時調(diào)整打藥時間,避開降雨天。
4? ?總結
為改善馬鈴薯種植形勢,對馬鈴薯種植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分析,改進提升馬鈴薯栽培技術以及田間管理水平,對馬鈴薯種植業(yè)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收稿日期: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