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梅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的聯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引導學生把通過感知、思維、記憶獲得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從而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很久以來,許多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害怕數學,究其原因恐怕是數學離孩子們的生活實在太遠了,時孩子感到數學枯燥,抽象和難學。我們的數學教學是,教師為教數學知識而設計教學,學生為學數學知識而進行學習,由于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脫離,學生的學習缺乏動力,教師的教學難以奏效。因此,數學教學應考慮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架設生活與數學之間的橋梁,讓學生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重新體驗“數學發(fā)現”的過程。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數學依賴生活,學生周圍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學習數學最好的素材。在教授新課之前,借用有關生活實例,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們可以從買東西的例子引入:今天是小紅的生日,小明去買蛋糕和禮物,但小明是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去買東西,小朋友幫助小明一起去買,好嗎?然后讓學生幫助小明認錢,計算買蛋糕和禮物的錢。這一情境,是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中引出的,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誘發(fā)了渾厚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對了解周圍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是有用的。
學生的數學學習不能理論脫離實際,我們應努力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數學回歸于學生生活中,真正與兒童生活交融。虛擬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學生開心,教師輕松,效果好。
2、提出生活化的數學問題
數學來自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問題,教學中應充分體現“生活數學”的思想,從生活的問題到數學的問題,力求溝通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使學生能充分立足生活來理解數學,學習數學,掌握數學。只有將數學問題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提出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才能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探索與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
我們的教學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年紀小,數學知識相對較少,不能解決很多現實的問題。因此,教師提問的情景必須是真實的,能夠使學生在課堂接觸到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如在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后,出示一幅小小玩具店的情景圖,柜臺上擺了許多玩具,并標了相應的價錢,圖中有三個小朋友分別要買兩件不同的玩具,每人各應付多少錢?小朋友們最喜歡去玩具店了,利用這個情景圖,我順勢問小朋友:如果你去了這家玩具店,你想買哪兩樣玩具?買這兩件玩具要付多少錢呢?一提到讓他們自己選擇心愛的玩具,小朋友們頓時精神百倍,馬上選好玩具并算出了價錢,這時,再出示書上類似的題目,小朋友們都能迎刃而解。通過這個題目,小朋友們以后去商店買東西,都可以自己計算所付的錢數了。這種針對學生生活現實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學生沒有距離感,有較強的學習熱情,并能比較貼切地引導學生嘗試著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
3、構建生活化的數學關系
數學問題的核心是數量之間的關系,數學問題解答的關鍵就在于對數量關系的分析。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對這一思想的把握,從生活的關系到數學的關系,以關系為核心展開教學,充分借助學生的原有認知能力與生活經驗來理解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分析,有效地尋求解題思路。如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后,組織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編應用題。有的孩子說在買衣服的時候找到了數學:星期天,媽媽帶我去買衣服。媽媽給我買了一套衣服,要45元,媽媽給叔叔50元,叔叔找回5元錢。我想到了:50-45=5元。有的孩子說在吃飯的時候發(fā)現了數學:今天中午,我回家吃飯的時候,看見媽媽燒了7只螃蟹,我吃了2只,剩下的5只留給爸爸、媽媽吃……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教學中利用具體、形象、生動、親切的事例,從中尋求數學數量關系,既能達到從感性的生活實踐中提煉理性的數學數學數量關系,又能使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理解數學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熱愛。
4、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活動
活動是學生認知行為的土壤,但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設的活動如果是生硬與單調的,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活動的興趣,因此,我們應好好利用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學習經驗,讓生活成為數學活動和學習情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還是以人民幣的認識中人民幣的兌換為例,小明買好蛋糕和禮物準備回家,乘車要一元錢,但手中只有大額人民幣了,沒有一元的,怎么辦呢?學生們就給小明出主意,讓小明用大額人民幣兌換出一元的,讓學生開展人民幣的兌換活動,學生們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理解了人民幣各單位之間的兌換關系。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只有當數學與兒童的生活密切聯系時,數學才是活的,有生命的,學生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在問題解決的良好情境中學好數學。課堂僅是學習的一個點,教師要提煉生活中的數學,努力拓展學習的空間,筑架生活與數學之間的橋梁,讓學生通過課內外的活動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領略數學的神奇和美妙。
數學學習應該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數學教學應該與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孩子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發(fā)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數學和掌握數學。讓數學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