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祖 王彩斌
針對目前中藥材種植基地田間種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雜草危害問題,開展中藥材田間雜草種類及其種群消長動態(tài)研究。通過化學除草的試驗,明確最佳的施用劑量、使用時期和方法,為基地中藥材田間雜草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選擇適宜的除草劑,對降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中藥材規(guī)?;N植,藥材大田草害嚴重,人工除草不能滿足大面積種植,雜草危害嚴重影響藥材的產(chǎn)量和質量。為了提高藥材的品質與產(chǎn)量,對不同種類的藥材及雜草選擇具有針對性的除草劑進行試驗對比,篩選出合適的除草劑,達到草除藥留。正確合理地使用除草劑,促進中藥材產(chǎn)業(yè)發(fā)展,逐步實現(xiàn)我市中藥材規(guī)范化種植和生產(chǎn)。
二、材料和方法
1、供試材料
①供試藥劑:黃芪選用豆科藥材除草劑1、2、3、5、7號(主要成分為10.8%精喹禾靈)。黃芩、丹參選用唇形科藥材除草劑1、2、3、5號(主要成分為10.8%精喹禾靈)。柴胡選用傘形科藥材除草劑1、2、3、4、5號(主要成分為15%精喹禾靈)。另加有機硅助劑,供試藥劑都為復配劑型。包裝規(guī)格:塑料袋裝,每袋3小包。
②供試作物
黃芪、柴胡、丹參、黃芩
2、試驗地概況
①試驗安排在會寧縣楊集鄉(xiāng)珍瑞藥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種植基地。試驗田土質:中壤土,土層深厚。給水方式:自然降雨?;剩汉献魃缡┓蕵藴?,梯田肥力較低。
②試驗田主要雜草為野莠子、狗尾草、反枝莧、蒼耳、蒿、鐵蒺藜、灰綠藜、藜、卷葉蓼、冰草、豬毛菜、蒙古蟲實(棉蓬)、馬木子、苦苦菜等。
③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裂區(qū)區(qū)組設計,除草劑使用方式分為未用除草劑和使用除草劑兩種。處理中未用除草劑作為對照(ck),三次重復,試驗采用完全隨機設計,每組試驗噴藥20平米。
④施藥方法
藥械采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對試驗小區(qū)均勻噴霧。對照用等量清水。施用除草劑時要把四周用塑料膜隔離,以免除草劑飄逸到其他小區(qū)。每小區(qū)用藥量3.2毫升兌水1.4公斤,不重噴不漏噴。折每畝用藥量105毫升,用水量45公斤。
3、記錄和測量方法
①記錄
隨時觀察施藥后田間草情及苗情,記錄噴藥時間及采集照片時間。觀察并統(tǒng)計使用除草劑前的田間雜草數(shù)量、雜草種類、雜草葉片數(shù)、雜草大小。使用后再統(tǒng)計死亡情況,并且觀察對中藥材的生長是否有影響。
②測量方法
使用除草劑前對每一處理固定調查3個點,每點0.25m2,各點各種雜草的株數(shù)及種類數(shù)。藥后3天、7天、10天采用觀察調查法,拍照、記錄各種雜草與作物的受害情況。藥后10天、20天、30天對每一試驗小區(qū)固定的3個調查點進行調查記錄,記錄各點各種雜草的健康株數(shù),在藥后40天調查雜草株數(shù)、藥材受害情況,計算防效。收獲后檢驗藥材中農(nóng)藥殘留是否超標(參照2015藥典)注:我們往年檢測達標。
防效(%)=(對照區(qū)活的雜草株數(shù)-處理區(qū)殘存雜草株數(shù))/對照區(qū)活的雜草株數(shù)×100
4、結果分析
①黃芪、黃芩、丹參、柴胡試驗田雜草表現(xiàn)
a.通過田間試驗對比觀察分析,沒有噴灑除草劑的雜草長勢茂盛,較大的草株與藥材爭光、爭水、爭肥對藥材的生長影響較大。
b.噴過藥的草情基本得以控制,綿蓬、蒿草、鐵蒺藜、灰綠藜、藜、卷葉蓼開始慢慢變紅,莖稈變粗,在溫度高的情況下,株高15cm一下整株死亡,較大株的會被抑制生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的枯萎,對藥材抑制不明顯。
c.施藥前灰灰菜株高在18cm以下,狗尾草株高在3cm以下,
苦苦菜、反枝莧、蒼耳等5片葉以下,施藥3天后新葉變黃,9天后萎蔫(溫度較高),12—15天全部枯萎,20天后已經(jīng)全部死亡。冰草屬于多年生惡性雜草,只有抑制不能除根。
②噴除草劑后黃芪、黃芩、丹參、柴胡的表現(xiàn)
黃芪株高在3cm-7cm時施藥,會產(chǎn)生輕微藥害,下層葉片略有發(fā)干現(xiàn)象,短期內(nèi)會很快恢復。同對照組相比黃芪株高在15cm以上用藥最安全,對藥材生長無影響。
黃芩株高在3-9cm時施藥,對葉片會產(chǎn)生輕微藥害,下層葉片略有發(fā)干、發(fā)黃現(xiàn)象,短期內(nèi)會很快恢復。同對照組相比黃芩株高在15cm以上用藥最安全,對藥材生長無影響。
丹參低層葉片寬3cm以上,長10cm以上,葉片數(shù)在5葉以上時用藥最安全。
柴胡兩年生的在8葉1芯,株高10cm以上時用藥最安全。
③使用注意事項:
一是按照除草劑安全使用技術規(guī)范使用;二是施藥時,選擇晴朗無風天施藥(大風天不易施藥),最佳施藥溫度為18-25℃。溫度30℃以上的季節(jié)不可在上午打藥,應在傍晚6-7點后溫度較低時用藥;溫度10℃以下的季節(jié)不宜施藥,易產(chǎn)生藥害;三是施藥前了解天氣預報,預計6小時內(nèi)有雨,勿施藥;四是噴霧時嚴禁加入植物油及其他苗后除草劑,不可與殺菌劑混用及葉面肥混用;五是用過其它農(nóng)藥的噴霧器一定要清洗干凈;用過的農(nóng)藥包裝袋應妥善處理,避免污染環(huán)境;六是兌藥時15公斤水,加入20毫升農(nóng)用增效劑(主要成分有機硅),可以提高除草劑的藥效。
不同的藥材通過大量不同的藥劑對比試驗,不同的藥劑所表現(xiàn)的藥效不同。從安全無藥害、除草譜廣角度出發(fā),在黃芪苗后除草劑中篩選出了豆科藥材3號除草劑,防效可以達到77%以上;在柴胡除草劑中篩選出了傘形科藥材2號除草劑防效可以達到80.2%以上;在黃芩和丹參除草劑中篩選出了唇形科藥材2號除草劑防效可以達到79.8%以上。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草越小,藥材越大防效最好。
通過三年的試驗示范,在使用中藥材除草劑時應注意的要點:一是在使用中藥材除草劑時應注意化學除草劑的選擇性、專一性和時間性,不可誤用、亂用;二是中藥材除草劑使用應根據(jù)具體土質,考慮農(nóng)田小氣候,嚴格按藥品說明規(guī)定的劑量范圍、用藥濃度和用藥量使用;三是中藥材除草劑使用盡量對其基部進行施藥,要在無露水條件下進行,以免莖葉接觸藥液受害。
(作者單位:730900 甘肅省白銀市農(nóng)業(yè)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