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好學
在農村的豬養(yǎng)殖中,能繁母豬的生產效益關系著豬養(yǎng)殖的整體效益,但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qū)的散養(yǎng)能繁母豬生產效益普遍低下,導致整體收益一直達不到理想效果,更限制了農村散養(yǎng)豬產業(yè)的發(fā)展。因此為了提高農村散養(yǎng)能繁母豬的生產效益,本文對其飼養(yǎng)管理進行了分析。
1、合理配種
(1)合適配種月齡
如果母豬為早熟品種,那么應在其生長到6個月至8個月進行配種,此時母豬的體重大約在50公斤到60公斤之間。如果母豬為晚熟品種,那么應在其生長到8個月至10個月之間時進行配種,此時母豬的體重大約在110公斤到120公斤之間。
(2)合適的配種時間
合適的配種時間是母豬受孕成功率的關鍵影響因素,而配種時間的選擇應以排卵規(guī)律為基礎。母豬每次的排卵時間大約在5個小時左右,但每次發(fā)情的24小時左右開始排卵,為了提升受孕成功率可在母豬三次發(fā)情以后進行第一次配種,第一次配種可選在第三次發(fā)情之后的20小時到24小時之間,另外當第一次配種結束之后的15個小時左右進行第2次配種,這樣受孕率可得到明顯提升。在配種結束之后的三天以內,母豬的新陳代謝速度會明顯提升,此時應將每日的飼料投喂量控制在1.6公斤左右,從而對新陳代謝速度進行控制,以免造成受精卵的大量死亡。
在母豬的配種期間,還有可能會出現多次配種但無法受孕的狀況,其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是過度肥胖,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第一次生產之后的母豬身上,這是因為某些養(yǎng)殖戶會在母豬第一次生產之后投喂大量的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飼料,而且青飼料的投喂量嚴重不足,進而導致,母豬出現了過度肥胖的問題。過度肥胖會增加母豬體內的脂肪含量,進而導致卵巢無法正常排卵,最終引發(fā)無法受孕的問題。第二是過度消瘦,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多次生產和年齡過大的母豬身上,這種母豬對營養(yǎng)的吸收能力不足,不僅生殖活動無法正常進行,而且也不能正常排卵。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加強母豬飼料的營養(yǎng)供給,促使其身體快速恢復到可以正常受孕的水平。第三,母豬的生殖器官出現了疾病,如果多次配種無法受孕的情況不是因為以上兩種原因所引起,那么極有可能是因為生殖器官的疾病所導致的無法受孕,此時應查明具體的病因并進行治療,如果無法治療則要立即選擇其他的母豬進行配種。
2、母豬妊娠期的飼養(yǎng)管理
在母豬配種完畢之后要仔細觀察,如果一周以后母豬不再出現任何發(fā)情反應,而且出現了貪睡、食量增加等表現,那么就可以斷定為母豬已成功進入妊娠期。通常母豬的妊娠期在110天到120天之間,其中前90天是胎兒成形的關鍵階段,此時的飼養(yǎng)管理非常重要,最后三十天是胎兒增重的階段,此時良好的飼養(yǎng)管理可避免出現死胎的現象。母豬妊娠期的飼養(yǎng)管理共有飼料、環(huán)境、運動等幾個方面,飼料指的就是科學投喂,禁止突然更換飼料,做好飼料的過度。環(huán)境指的是要保證豬舍的清潔安靜,以免影響了胎兒的成形。運動指的是要保持母豬的適量運動,這樣可保證母豬的健康,但要注意不要運動過度,否則可能會出現流產、死胎等現象。
3、母豬的產前飼養(yǎng)管理
第一,距離母豬生產15天左右開始調整飼料,逐漸增加哺乳期飼料的成分,但此時要注意禁止突然更換飼料,以免引發(fā)母豬腹瀉等問題。距離母豬生產7天左右時觀察母豬的身體狀況,如果身體狀況良好應逐漸降低飼料的投喂量,并在母豬生產前的兩天左右將飼料投喂量減少到正常的一半左右,同時也要減少發(fā)酵型飼料的投喂,以免飼料在母豬體內發(fā)酵膨脹而對分娩產生影響。第二,臨近生產期要仔細觀察,一旦發(fā)現母豬出現了生產反應,就要停止投喂飼料,但為了保證母豬的營養(yǎng)可少量投喂豆餅麩皮湯。另外如果母豬的乳房發(fā)育較差則不應減少飼料的投喂量,同時還應在飼料中添加催乳蛋白,避免出現產后乳量不足的狀況。第三,合理控制運動量,尤其是在生產前7天左右要禁止母豬劇烈運動,以避免出現死胎。第四,要做好健康管理,尤其是要嚴防一些傳染性的疾病,一旦出現就要及時治療,以避免新生仔豬染病的狀況出現。
4、母豬的產后護理
母豬在生產過后身體將會處于非常虛弱的狀態(tài),此時母豬的免疫力嚴重降低,非常容易受到疾病的影響,因此為了使母豬免受疾病影響,必須做好其產后的護理工作。在母豬生產完畢隨后的第一天,要將豬舍及時打掃干凈,同時對豬舍進行消毒,母豬的消化功能在產后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此時不宜進行投喂,但一定要保證飲水的供給。在母豬生產完畢的第二天開始可以投喂流食,并且依據母豬的身體恢復狀況逐漸增加飼料的投喂量。另外當母豬第1次生產時,有可能會因為仔豬過大而導致難產,此時應使用青霉素每兩天對母豬進行一次肌肉注射,同時用高錳酸鉀對母豬的產道進行灌服,通常采用這種方式可在7天左右獲得明顯效果。
5、產后便秘的預防
當母豬生產完畢以后,為了防止出現便秘,可在飼料中適當添加甜菜渣等傾瀉飼料,同時在飼料中添加足夠的蛋白質并提升流食和濕拌料的占比,另外也要注意青飼料的投喂量。為了保證母豬的正常排便,選用青飼料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最好投喂幼嫩期的青飼料,因為此時的青飼料營養(yǎng)物質豐富,并且非常容易消化,適合產后的母豬采食。第二,青飼料在投喂之前必須要嚴格檢查,在保證新鮮度的同時,還要確定其是否噴灑過農藥,如果是應禁止用于投喂。第三,禁止將青飼料煮熟,否則會破壞青飼料內部的纖維結構和營養(yǎng)成分,而且煮熟之后的青飼料亞硝酸鹽含量還會提升,容易引發(fā)母豬中毒。
6、常見疫病的防治
首先是豬瘟的防治,在準備配種前的半個月左右,用兩頭份的豬瘟脾淋苗對母豬進行肌肉注射,同時當母豬生產完畢以后的一周左右要再次進行注射。其次是豬藍耳病的防治,在配種前的一個月左右,使用每頭豬4毫升的豬藍耳病滅活疫苗對肌肉進行注射,同時在仔豬斷奶完畢后,以同樣的方式和劑量再次注射。最后是口蹄疫,在每年的春秋兩季分別對母豬注射一次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但要注意疫苗的注射不要在生產前后的20天左右進行。當母豬正式受孕并進入妊娠期以后要單獨飼養(yǎng),防止因打斗造成的流產。同時也要保證飲水的清潔和青飼料的充足供給,投喂飼料之前要進行嚴格檢查,避免飼料中混入發(fā)霉或變質的劣質飼料,保證母豬處于最健康的狀態(tài)。
綜上所述,本文從母豬的產前飼養(yǎng)管理、常見疫病防治、產后便秘預防、配種、產后護理等方面分析了農村散養(yǎng)能繁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希望對農村散養(yǎng)豬產業(yè)的發(fā)展有一定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618118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集鳳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