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鏡
大部分人談到歷史的時候,關注的是國家的興衰、王朝的更替,往往忽視了科技的力量。“文津圖書獎”得主吳軍博士,首次從科技視角串聯(lián)歷史,以能量和信息兩條主線,系統(tǒng)闡述了自智人以來人類文明的演進。
全書從遠古科技、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現(xiàn)代科技四個部分,詳細描述了幾萬年來農業(yè)、工業(yè)、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各個領域關鍵性的人物、事件及意義,繪制了一幅科技驅動歷史的恢宏畫卷。本書既從不同角度對人們熟知的常識進行解讀和剖析,又挖掘出許多新的觀點,讓讀者見微知著,感受科技疊加式進步的魅力。
文明才是永恒的發(fā)展。宇宙大爆炸之后,又經歷了多久才能慢慢的形成我們所在的這個時空呢!這無疑是造物主最神奇、最仁慈的發(fā)明。古往今來,多少往事付諸笑談!大到國運承啟黎民蒼生之計,小到粒子波動能量發(fā)現(xiàn)之策,關乎命運、生存!不過,人類的記憶在世俗的“驅使”之下,總會選擇性的挑選“重要”的東西進行保留。不幸的是,往往很多“自以為重要的東西”會被扔到歷史的長河里,最后淹沒了!用作者的話說“時過境遷、人們會發(fā)現(xiàn),經過歷史的滌蕩,這些王侯將相其實剩不下什么影響,雖然他們的故事很好聽、很好看”“真正影響到我們的是那些文明的成果,包括經濟上的、技術上的和人文的,而這些文明的成就恰恰容易被歷史所忽略”。
從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來看,文明才是永恒的發(fā)展。帶領我們邁向美好生活的同樣也是文明,所以學習文明,守住文明是我們人類共同的目標。
科學是我們前進的動力。筆者在書中介紹到了一個是印刷術、書籍的傳播與發(fā)展,還有一個就是科學研究的方法論的誕生使得近代發(fā)展提升了一個檔次。如今,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社會的迭代進步,科學才是第一發(fā)展動力。在科學這面大旗中,頗為重要的則是科學的研究方法,總結成8個字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再來一句則是“懷疑是智慧的源頭”。這些都是偉大的數學家、哲學家笛卡爾說過的。透過表面看內在,研究既是深入的過程,又是學習的過程,還是掌握的必經之路。沒有這一套科學研究的方法,人類只能在黑暗中慢慢的摸索,之后人類科學按照既定的軌道開始了常態(tài)化的發(fā)展與精進。
科學的發(fā)展涵蓋著一切,醫(yī)學、化學、物理學等等眾多學科都受益于此。學習科學,從歷史著眼細細品味,感受其魅力與作用。
思維是人類活動的第一意識。思維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名詞,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唯有通過一系列事情、活動來體現(xiàn)它。書中列舉了工業(yè)時代的機械思維,認為一把鑰匙對應著一扇門,在當時是很科學的。瓦特之前,蒸汽幾乎只是一個自然現(xiàn)象,但是在他眼里、腦袋里卻能成為能量的來源。如何實現(xiàn)?通過改裝蒸汽機,原先機器的效率太低,在他手上實現(xiàn)了大幅度的效率提升。
每個人由于自身的教育、眼界、意識等因素的牽制,所以面對人與事就會采取不同的策略與行動,這之間就會造成不同的結果。經過學習,人的思考與行動是會受到自身經驗的影響,而這些經驗則是在思維影響下經過量變而引起的質變。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俯瞰一整部人類科技文明史,真正洞察世界變化的趨勢,進而消除由于對周圍世界缺乏了解、對未來缺乏把控而產生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