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榮秀 安志琪 李彤
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海外學習中文的人數(shù)不斷攀升,我國在法國已建立16所孔子學院,為了適應海外學習者對了解中國文化的迫切需求,促進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對中國文化元素的翻譯和輸出成為廣大法語工作者和學習者的重點研究和實踐對象。本文將以具有中國特色的菜肴名詞和建筑名詞的法語譯名為例,探討兩者包含的中國元素的翻譯策略選擇。
關鍵詞:中國元素;法語譯名;翻譯策略
引言
在1965年出版的《翻譯的語言學理論》ALinguisticTheoryofTranslation中,J.C.卡特福特從語言學的角度論述了不可譯性的存在。他認為,從翻譯等值來看,如果目的語的語境并不能與源語的語境特征功能相關,翻譯就算失敗,即產(chǎn)生了不可譯性。而從廣義上來講,不可譯性分為語言不可譯性和文化不可譯性。語言不可譯性是指由于源語和目的語的語言差異,源語文本中的一些語法或詞匯特征,涉及到語音、語義、語形等各方面,無法在目的語中找到等值成分,即是語言不可譯。同時他也指出,源語與目的語的等值對應只是形式上而言,而這種對應本身就比較少見。所以語言的不可譯性可以視為“絕對”不可譯,相比“絕對”的語言不可譯性而言,文化不可譯顯得“相對”化,在實際翻譯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翻譯策略盡可能地實現(xiàn)翻譯中的等值效應。由此可見,可譯性和不可譯性并非指可能翻譯或不可能翻譯的意思,兩者是可譯性的限度問題,即可譯度,翻譯到什么程度的問題。
一、景點的法語譯名
對建筑名稱的翻譯,是歷史建筑法譯漢時注意的首要問題。要準確翻譯歷史建筑名詞,首先要確定建筑性質(zhì),對于不了解中國建筑歷史的外國游客來說,翻譯出建筑的性質(zhì)能夠最快捷地幫助他們了解這個建筑的類別,比如:le palais(殿),la salle(廳),le pavillon(亭)等。確定建筑性質(zhì)之后,再進行建筑名稱的翻譯,可采用音譯和意譯兩種方式。音譯是最便捷的一種翻譯方法,比如:la Galerie Wen chang(文長閣)。除此之外,意譯也是一種常見翻譯方法方式,可以直接翻譯名字的字面意思,比如:les tours du Tambour et de la cloche(鐘鼓樓),也可翻譯建筑功能,比如:le palais dété(頤和園)曾是清朝皇族夏日的避暑勝地,因此翻譯時加入été(夏天),進一步解釋它的功能。無論采用音譯還是意譯,建筑翻譯都能夠在宣傳中國傳統(tǒng)建筑歷史文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菜肴的法語譯名
通過一些菜肴名詞的翻譯,總結出一些常見的翻譯策略。我們可以將食材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兩國共有的食材,一類是中國特有的食材。對于兩種不同類型的食材,我們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首先,對于兩國都有的食材,我們只需將食物與調(diào)料、口味和烹飪方法等按照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搭配在一起。比如:le ravioli sauté(鍋貼),le porc grillé(烤肉),由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類菜名的翻譯方法是:食材+烹飪方法,表示烹飪方法的動詞變成過去分詞的形式。再如:la soupe aux raviolis(餛飩),le poulet auc ari(咖喱雞)。在這一組例子中,介詞à起到主要的連接作用,形成以下幾種結構:湯粥類+à+被加入食材,食材+à+調(diào)料或口味。其次對于中國特有的食物翻譯,可以采用直接音譯,例如豆腐譯為doufu,麻辣豆腐譯為le doufu à la sauce piquante et épicée。也可以采用尋找對方文化中的相似事物進行翻譯,再補充上在原料和制作的不同之處,比如:從制作方法和形狀來看,中國的豆腐與法國的奶酪有些相似之處,可將其譯為 le fromage de soja(豆制的奶酪),中國的饅頭與法國的面包比較相近,可翻譯為 le petit pain cuit à la vapeur(用蒸汽蒸的小面包),中國的白菜與法國的卷心菜相似,可譯為 le chou chinois(中國特色的卷心菜)。針對不同特點的菜品,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將菜肴名詞準確地翻譯成法語,不僅能幫助法國游客了解美食本身,還能讓他們進一步了解菜品的烹飪過程,加深對中華美食文化的認知,從而實現(xiàn)對美食文化的輸出。
寫意性的菜名通常有兩種翻譯方式,一是直譯出字面意境,二是轉化為寫實性菜名,究竟選用哪種可根據(jù)譯者的習慣和翻譯目的等具體情況而變通。例:紅燒獅子頭:Tête de lion cuite la sauce brune(寫意)或Bou lette de viande cuite lasauce brune(寫實);例:龍虎斗:Lutte entre le dragon et le tigre(寫意)或Serpent rt chat cuits la saucebrune(寫實)由此可見,中餐菜名的法語翻譯可以“公式化”,但在翻譯實踐中須注意兩點:1.公式僅適用于一般情況,而非萬能。遇到特殊情況則根據(jù)具體需要直譯或意譯,例如:全鴨席:Banquet complet de canard。2.翻譯是靈活的,所以任何一個菜名都不會有唯一的翻譯版本,它會根據(jù)譯者的習慣、翻譯的側重點和翻譯的目的等原因而變化,例如:宮保雞?。篋és de poulet sautés aux cacahuètes etaux piments secs,也可直譯為:Poulet de Gongbao。
結語
在翻譯菜肴名詞和建筑名詞的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情況,我們可以運用直接音譯的方式,也可運用意譯的方式。在意譯過程中,可以直接翻譯字面意思,也可找到對方文化中有相似性和關聯(lián)性的任何事物進行翻譯,從而增加海外游客和學子的一種文化認同感,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對外宣傳。
參考文獻:
[1]?任啟亮.中國文化常識[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p167.172.174.176.180.183.
[2]?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年
(作者單位:臨沂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