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這段歌詞節(jié)選,按要求作文。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
讀了這段歌詞,引發(fā)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請選擇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現(xiàn)含考生個人真實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思路解析】
近年來,材料作文所占比重上升幅度較大,已成為命題的“新寵”,而且,名言名句類材料作文占據(jù)較大比率。名言名句類材料,特別考驗考生的思維品質(zhì),在命題、選材、立意等方面也給考生更大自由,便于考查考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這是一篇以流行歌曲為啟發(fā)點的名言名句類材料作文。要寫好這篇作文,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詞語,把準脈才能審準題。材料中有一些關(guān)鍵信息,比如“不止”“茍且”“詩和遠方的田野”“那片?!钡?,這些關(guān)鍵信息限定了文章要寫的內(nèi)容跟成長、夢想、追求、目標等有關(guān)系。在審題時,就應(yīng)該抓住關(guān)鍵詞來立意?!捌埱摇贝淼氖俏覀兩嬖谶@個世界上所遇到的各種無奈,各種屈從。而“詩和遠方的田野”和“那片海”可以指同一意義,它不是實指,更多的是一種引申義,可以引申為目標、夢想,或是美好的向往、追求,一種在追求生存過程中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憧憬?!安恢埂敝浮安粌H僅”,它一方面沒有否認“茍且”,但更強調(diào)了人生不僅僅局限于當(dāng)前的困境,更要望眼于未來,要心懷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即便困頓潦倒,也不能忘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保持心靈的充盈,要活出“詩意”。
寫作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立意:
一是為了遠方,活出詩意。即使現(xiàn)在的生活讓你不如意,眼前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一些瑣碎的事讓你痛苦不堪,但是你還有希望,還有明天,還有溫暖的太陽、溫柔的風(fēng),你還有心里的美好生活。即便眼前生活亂糟糟,也不要失去對生活的信仰,你還有美好的希望。
二是夢在遠方,執(zhí)著追求??梢詮淖约旱膲粝肴胧郑瑸榱藢崿F(xiàn)心中所想,不懈努力,即便遭遇挫折和困難,也要堅定信念、一往無前,突出“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的主題。
三是借古喻今,表達愿望。陶淵明、孟浩然、蘇軾、周敦頤等,他們?yōu)榱诵闹械摹澳瞧!?,不追名逐利,寧可生活茍且,也不放棄追求精神的“詩意”,在紛繁的?dāng)下,學(xué)學(xué)古人,尋找心靈的慰藉,尋一方天地,遠離城市的喧囂,遠離工作的煩惱,慰勞疲乏的身心。
我們在寫作時還要特別注意:一是“遠方”的內(nèi)容要明確,不可含糊其詞;二是不能對“遠方”只字不提,落筆只寫“眼前”,全文要兼顧“遠方”。
【習(xí)作示例一】
找尋自己的那片海
長興縣虹星橋中學(xué)? 吳 韻
人生路上,困難總會如影相隨、接踵而至。面對困難,你或許會微微一笑,如勢不可擋的戰(zhàn)士般“披荊斬棘”;或許會沉浸于痛苦埋怨之中,茫然無措。
困難無可避免,唯有努力掙脫生活的“泥潭”,做一個始終樂觀向上、懷抱理想之人,方能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所在。
若我是一株幼苗,我會扎根于深處,拼力生長;若我是一株野花,我會不甘于平凡,渴望脫穎而出;若我是一條魚,我會找尋屬于自己的那片海。
生命或長或短,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面對生活中遇到的“茍且”,司馬遷找到了自己的“那片?!?。殘酷的宮刑、他人的嘲諷也未能讓這位偉人深陷困境,一蹶不振,《史記》的誕生無疑是他生命價值的充分體現(xiàn)。如今,我們感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時,由衷敬佩于他的意志。如此便可發(fā)現(xiàn),縱使生活的困苦令你不堪忍受,但若有了人生的目標,生活就不會顯得那般蒼白、無趣,甚至有了前進的動力。
回想《秋天的懷念》的作者史鐵生,在最美的年華卻遭遇到無情病魔的打擊,再也無法站起來。他坐在輪椅上望向遠方,世界是那樣暗淡、冷漠,連周遭的空氣似乎都在嗤笑他的落魄。難道生活就只能如此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平凡的經(jīng)歷令他擁有超乎常人的信念,他堅持寫作,最終成為文學(xué)界一顆散發(fā)著與眾不同光芒的星星。可以說,史鐵生亦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片海。雖然他身患殘疾,但在文學(xué)的海洋中,他卻憑借自己的意志,自由地遨游。
面對蕭瑟秋景,你是否會不由得生出一絲傷感和凄涼?但這個季節(jié)卻也是瓜果飄香、金色閃爍的,何不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呢?做一個有夢想的人,為了找尋自己的那片海拼盡全力,而非自我封閉,深陷于絕望之中?!吧畈恢寡矍暗钠埱摇?,若存有希望,黑暗之中也能透出一絲光亮,指引我們向前走。
人生路上,我們常常會迷失于叢林之中而焦急失措,像無頭蒼蠅般漫無目的地亂跑,在惴惴不安之中仍困于原地。其實,只要找準一個方向,一直向前,終會走出叢林。人生就是如此。
【評點】
文章列舉了司馬遷、史鐵生的例子,從他們的人生軌跡中,領(lǐng)悟出“生活可以困頓,但人生需要夢想;有了心中那片海的指引,困難也將被踩在腳下”的人生哲理。文章思路清晰,論述縝密。在語言表達上,多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深刻的道理隱喻在淺顯的生活常識之中,增強了文章的思辨色彩。
【習(xí)作示例二】
逐浪而生
長興縣虹星橋中學(xué)? 張 鑫
如果弄潮都不敢設(shè)想,又何必把目標定為遠航?
——題 記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汪洋大海,有人渴望水的滋潤卻懼怕無法揣測的海底,所以遠離;也有人無視大海的危險,撐開船只,破開一條裂縫,到達彼岸,獲得新生。
我聽到了來自海洋的呼喚,我想要做一個勇敢的弄潮兒。
輾轉(zhuǎn)反側(cè),波濤依舊
我們都像石磨盤上的一粒黃豆,漸漸地,被磨成千篇一律的模樣??晌也桓市木瓦@樣成為粉末,我要拼,要闖!
那一年,我放棄了母親為我選擇的美術(shù)方向。毅然告訴她,我志不在此。我心中的那片海里有一個聲音明確地告訴我,我的所愛是文學(xué)。即便我練習(xí)了八年美術(shù),心底卻一直揣著文學(xué)夢。為此,我每個夜晚都難以入眠。我也曾問過自己:真的要放棄嗎?那八年,我付出了很多,也小有成績,但心底的聲音是那樣的執(zhí)著、堅定。于是,我放棄了近在眼前的綠洲,決定另尋他路,即使那路上會遭遇沙漠,可遠方的海洋在等待著我。
既聞濤聲,何妨一試
我終于還是走進了沙漠。
這期間家人的反對帶給了我多少痛楚,大概是這一生都無法忘卻的??晌液雎粤艘粋€事實:漫漫沙漠何時才能到達盡頭?前方的海洋可望卻不可即,對于半途放棄美術(shù)轉(zhuǎn)向文學(xué)的我來說,文學(xué)的世界實在太過浩瀚,失去親人的支持,我不確定單靠自己的一腔熱血能走多遠。
我不是善泅者,卻把目標定在了海洋。這莫大的笑話,連我自己都忍不住嗤笑??晌衣牭搅藵暎K菢訌娏业嘏拇蛑0?,好像再近一點,我就能觸到那份冰涼。
我想試試,繼續(xù)努力地前行。
縱身下河,不懼海洋
我終于還是要面對,文學(xué)社的老師問我到底還要不要繼續(xù),是不是一次失敗就將我擊垮。
我說:不。
我想順著河流奔向大海。面前的河流靜靜的,一點兒也沒有狂躁的跡象,但仿佛只要我探腳入水,它就會像黃河般湍急。我生了怯,卻還是一個猛子扎下水??酀暮铀查g淹沒整個身體,我嗆了幾口水,拼命地掙扎,漸漸地,我不再驚慌,試著劃動手臂,我能操控自己了,我終于游到對岸,翻身上岸, 從此對河水不再恐懼。
那一天,我的文學(xué)作品第一次拿獎,朦朧間,我看到自己在繼續(xù)向前,耳畔那陣海水拍擊海岸的聲音,越來越近……
【評點】
文章采用了雙線結(jié)構(gòu),明線寫作者渴望大海,踟躕地奔向遠方,而暗線是在寫作者聽從內(nèi)心的呼喚,放棄美術(shù)轉(zhuǎn)而專注文學(xué),終于取得成功。兩個線索并行不悖,相輔相成。難能可貴的是,文中將作者弄潮逐夢的過程寫得細致而生動,大量的心理刻畫,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為了夢想,執(zhí)著前行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