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
近年來,頸椎病年輕化的趨勢日益顯現。有研究指出,我國20~40歲的青壯年人群中,頸椎病的患病率高達59.1%。由于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長時間伏案工作、過久使用手機等因素,都是頸椎病提前來“敲門”的主要原因。
手機不離手,是當下年輕人以及部分中老年人群的普遍現象。因專注看手機而造成的長時間低頭,會致“C”形頸椎彎曲變形。人體的頸椎是前凸后凹的“C”形結構,當處于正常體位時,頸椎與周圍的神經、血管、韌帶、肌肉等組織能夠“和平相處”。但如果長期低頭,則會將“C”字形的頸椎逐漸拉直,出現向前反向彎曲,此時頸椎的壓力集中到椎間盤的前方,易造成椎間盤髓核向后方移位、突出,頸椎后方的肌肉或韌帶則會被動拉伸,發(fā)生變形。
低頭的角度越大,頸部肌群承受的壓力越大。根據杠桿原理,為了使頭部有更大的活動范圍,頸椎肌群需要輸出的拉力是頭部重力的數倍。因此,在我們低頭時,頸部肌肉其實承受了更大的張力,久而久之便會勞損肌肉,出現肌群疼痛、僵硬、痙攣等癥狀。
當頭部重力和頸部結構未發(fā)生變化時,隨著低頭角度的增大,頸部肌群的受力會隨之增大。當頸部前屈90度時,頸椎承受的壓力是將近直立平視時的6倍。
頸椎周圍的軟組織具有一定的彈性,長時間低頭,會導致這些組織的彈性逐漸下降,甚至松弛、硬化、失去彈性,致使生理弧度難以自行恢復。
出現哪些癥狀,就要引起重視了?出現以下癥狀,就應引起重視。
1. 反復頭痛、頭暈、耳鳴、聽力下降、健忘、失眠,突然轉頭時會出現眩暈、眼花,甚至暈倒。
2.不論什么姿勢、什么位置,都會感覺到頸部不適。
3.后頸部有痛感時,抬頭時痛感減輕,低頭時痛感又會加重。
4. 頸部感到僵硬、疼痛不適的同時,手和胳膊也會伴有疼痛、麻木的感覺。
5.感覺到雙肩沉重、酸痛脹痛,且背部肌肉發(fā)緊、發(fā)僵,經常落枕。過度勞累、久坐和姿勢不當時疼痛會加重,得到充分休息后癥狀會有所緩解。
6. 走路時有時會有一腳踩在棉花上的感覺。
少低頭 保持良好的頸部姿勢,正確的姿勢是頭部位于“中立位”,從側面看耳朵與肩膀對齊并且位于肩膀的正上方。一般低頭工作4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工作時盡量墊高電腦屏幕,避免不必要的低頭。走路、乘車時不要看手機。
多抬頭 加強頸項部的肌肉鍛煉,做一些舒緩的頸部屈伸、旋轉運動,如放風箏、打羽毛球等經常仰頭的活動,有助于鍛煉頸部肌肉的力量,應長期堅持。
(羅 ? ?鑫 ? ?整理)
(編輯 ? ?林 ? ?妙)
(投稿郵箱:32317945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