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養(yǎng)狗
今年62歲的郝大媽住在北京二環(huán),退休已經(jīng)將近10年了。在剛退休的幾年,郝大媽把環(huán)游世界、上老年大學等事項都一一完成之后,生活開始慢慢平淡下來。
“想找份工作,給自己找點有意義的事情?!钡谇舐毬飞?,郝大媽處處碰壁:小飯館嫌她年齡過大,大廈的保潔職位不接受個人招聘;打聽公交站的交通協(xié)管員的時候,被告知等著上崗的退休人員還有一大波,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排上。
“我雖然62歲了,但身體健康、性格開朗、還有一定組織能力,怎么就沒有一個適合我的工作?”
鄰國日本,也有一群退休后還在工作的老人。日本綜藝《日本的窮人》的一期節(jié)目,主角是一位倔強又有故事的人——初醬奶奶。
初醬奶奶已經(jīng)77歲高齡了,但沒有過著安逸領(lǐng)年金的養(yǎng)老生活。初醬奶奶之前一直在賣魚店工作,離退休還有3年時,她辭職開始創(chuàng)業(yè),把倉庫改造成小房子,在里面賣煮物、做自助餐,店名叫“初醬食堂”。那年她62歲。從采購、煮物、調(diào)味到招待客人、洗碗關(guān)門,一開始都是初醬奶奶一個人來打理,后來時間長了,陸陸續(xù)續(xù)有一些和初醬奶奶同齡的人作為志愿者來幫忙。
爺爺奶奶輩的志愿者們干勁十足,在短短兩個小時時間內(nèi),準備出了20道自助餐。
初醬奶奶開店的初衷只是因為自己喜歡做煮物,并非為了賺錢,所以會經(jīng)常給客人減免費用,外地人、小孩和85歲以上的人都免費來吃。
被問到“這樣成本能收回來嗎?”“當然收不回來”,初醬奶奶回答。除了收不回來,每個月還有5萬日元的赤字,店面的租金也是用自己的退休金負擔。就算是這樣,初醬奶奶說“到死為止都絕對不漲價”。因為這家小店,她才開啟了她的的快樂人生。
在絕大多數(shù)年輕人的眼中,退休后安逸的生活,一定和工作無關(guān)。他們顯然錯了。今年年中,日本政府宣布:擬定將退休年齡從原來的65歲上調(diào)至70歲,打造全球第一個“終身不退休社會”。
“65歲不算高齡,應該上調(diào)到75歲?!毕⒁唤?jīng)爆出,日本社會分化出兩種聲音:“工作到70歲太苦了,這么老了為什么不能安逸地過晚年生活?!薄疤昧?,這個政策太棒了!”讓人驚訝的是,前一種觀點往往來自年輕人,后者卻來自日本中老年群體。
工作是年輕人不得不干的必要之惡,卻是中老年人美好生活的意義。為什么呢?
社會學者藤田孝典在他的著作《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還是又老又窮又孤獨》一書中,提到了“下流老人”這一人群:指的是日本近年來出現(xiàn)大量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
“養(yǎng)老金制度即將崩壞、長期照護缺乏人力、高齡醫(yī)療缺乏品質(zhì)、老人居住困難,若政府不提出有效政策,可能出現(xiàn)‘1億人的老后崩壞?!睕]有了退休金的保障,沒用足夠的儲蓄,是不是不得不繼續(xù)打工才能保證老后的生活質(zhì)量?生活的壓力,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少子化、老年化是發(fā)達國家不得不面臨的尷尬處境。在日本,孤獨死已經(jīng)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沒有后代的老人,可能一個人自然死亡在房子里,很長時間也沒有被發(fā)現(xiàn)。
丁克族、晚婚、大齡“剩男”“剩女”等現(xiàn)象,更加重了現(xiàn)代人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在退休后被數(shù)百倍放大。退休后的老年人,只能通過工作來保持和社會的聯(lián)系。
日本厚生勞動省統(tǒng)計,2017年,日本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壽命分別達到81.09歲和87.26歲,和二戰(zhàn)結(jié)束后的1947年相比,提高了近30余歲。另外,根據(jù)世衛(wèi)組織2015年的報告,中國人均壽命達到了76.1歲,比2000年提高了6歲。
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男女壽命的差距正在縮小。到2030年,兩性之間就沒有壽命差距了。
這也許是個好消息,但它同時帶來了一個更致命的命題:更長的老后生活,如何才能活得有滋有味?
有專家預測,到2050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7億的峰值,占總?cè)丝诘?4.9%,這意味著將近每3個人就有一個超過60歲的老年人。
現(xiàn)在的日本老人,或許就是未來的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生命不息,就不會停止追求意義。對于很多人來說,工作仍然是那個“意義”所在。
(摘自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