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薇
摘 ?要 ?以Y市L鎮(zhèn)Y村脫貧網評為例,分析如何讓公眾相信國家民生利好政策真正被落到實處,真正利歸于民,從而達到預期輿論引導效果。
關鍵詞 ?輿論引導;脫貧攻堅;網絡評論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7-0055-02
1 ?脫貧攻堅行動背景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xiàn)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tǒng)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xiàn)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xiàn)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2 ?J省輿論引導初衷與推進方式
自脫貧攻堅、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J省政府在經過多方實地調研后,制定了一套真脫貧、脫真貧的方略方針,根據(jù)每一地區(qū)、每一戶、每一人的具體情況,具體制定脫貧方案。為確保精準脫貧攻堅的每一項流程都能被群眾所了解,J省2018年—2019年召開了多次新聞發(fā)布會,階段性地面向社會、面向公眾發(fā)布精準脫貧攻堅流程及成效,并號召中央以及J省省屬各大媒體深入實地進行走訪調查,驗證精準脫貧成效并幫助J省找到仍然存在的問題。
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提振百姓信心,J省政府在號召媒體進行走訪報道的同時,也號召J省知名評論欄目進行客觀輿論引導,推出相關網絡評論,其中有關于J省Y市Y村的扶貧紀實與扶貧評論引發(fā)了不小的輿論轟動,暖新聞、正能量評論對輿論引導起到了重要作用。接下來,將介紹網絡評論的具體內容,以及實施方法。
3 ?Y村精準脫貧網評內容
自“十三五”以來,J省脫貧攻堅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J省預計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1.6萬人,貧困村退出603個,國貧縣摘帽3個,省貧縣摘帽3個。同時,全省共解決5.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提前完成“十三五”規(guī)劃內脫貧攻堅任務;解決5.9萬戶新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邊緣戶危房改造問題;貧困人口基本醫(y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高,貧困人口醫(yī)療住院費用個人負擔比例由2015年的43.7%降至10%;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 726千米,通硬化路自然屯達到84.5%。
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J省振興騰飛,鼓舞吉林人民實干奮進的斗志,J省精品品牌欄目C時評專欄以J省脫貧攻堅的典型——Y市L鎮(zhèn)Y村為例推出了非常接地氣的網評文章《省委書記如此追問并對話說明了啥?》。
Y市L鎮(zhèn)Y村總戶數(shù)為1 077戶,人口3 547人,2016年被評為省級貧困村,村中貧困戶就有231戶,貧困人口為578人,致貧原因或因病或因學。國家提出的精準扶貧,是要將目標鎖定到個體,針對個體不同情況,將扶貧、脫貧的政策手段精準地落實在每一個有困難的群眾身上。Y市Y村從個體出發(fā),走訪每一個貧困戶,了解他們致貧的真正原因,了解他們自身的個體優(yōu)勢與能力,合理安排脫貧方式;從地域條件出發(fā),找尋Y村特色特點,利用Y村自身優(yōu)勢條件,開發(fā)合理產業(yè),將“扶”和“脫”轉換成為“干”和“變”。由于找準鄉(xiāng)鎮(zhèn)產業(yè)突破口,通過電商拉動,Y村實現(xiàn)了適齡勞動力全民參與生產,用創(chuàng)新實干徹底改變了Y村全村的生活面貌。目前,Y村未脫貧的貧困戶只剩下4戶,貧困人口也只剩下9人。
C時評欄目在綜合相關新聞報道后,決定將這個小小的自然村作為輿論引導切入點,從致貧原因、具體方法、實施過程、脫貧成效、經驗總結等方面剖析Y市L鎮(zhèn)脫貧攻堅的成功案例,論述扶貧要善于抓住重點難點,從根上扶,從志上扶更要從智上扶。
4 ?輿論引導具體工作方法
4.1 ?計劃階段
2018年不僅是“十三五”規(guī)劃的關鍵之年,更是改革開放進行40周年的重大時間節(jié)點。多年來,J省狠下苦功、真抓實干,在脫貧攻堅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為了宣傳脫貧攻堅成果,鼓舞士氣,提振民心,C時評制定了脫貧攻堅這一評論主題。
4.2 ?實施階段
1)新聞素材選?。好撠毠圆皇强蘸翱谔枺械木唧w方案、實際的行動,才能通過評論以小見大。C時評從年初便關注吉林省脫貧攻堅的相關新聞動態(tài),并最終選中了中國經濟網2018年3月7日發(fā)表的新聞《J省委書記接連4次“追問”一村支書代表》作為評論素材,這是一篇記錄了J省省委書記與村支書之間對話的新聞。沒有旁白的一問一答,這樣的寫作形式讓新聞更易懂更真實。
2)評論員選擇:選中新聞,長白時評隨即聯(lián)系了本欄目特約評論員,該評論員作為土生土長的J省人,對省內時事動態(tài)、民生政策十分了解,多年從事評論創(chuàng)作工作,文字功底深厚,思想有深度,是寫作本題材非常適合的人選。
3)寫作方式:C時評希望本篇評論能夠擺脫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以貼地氣的形式出現(xiàn),在與評論員磋商后,決定在語言上使用J省特有的東北方言,在形式上借鑒新聞《J省委書記接連4次“追問”一村支書代表》,并在對話模式中加入反問與評述,最終C時評推出網評文章《省委書記如此追問并對話說明了啥?》,以全新的對答模式展現(xiàn)給讀者。
4.3 ?輿論宣傳階段
《省委書記如此追問并對話說明了啥?》文章始發(fā)于C時評專欄,文章刊發(fā)后,C時評聯(lián)系了J省省級網絡媒體,并在微博、微信以及手機端大力轉發(fā)了這篇文章,多個平臺齊發(fā),讓受眾層次更加豐富,傳播力與影響力也隨之上升。
5 ?網評特點
文章最大的特點在于“接地氣”,作者恰到好處地把握了文字創(chuàng)作的火候,將新聞內容貫穿在通篇觀點內,將新聞與觀點融而為一,用最通俗的話語點明了脫貧攻堅這一深刻的主題。評論借用了新聞的模式,將素材整理出來,以省長村支書之間的一問一答來呈現(xiàn),但每一段選取的對話都引發(fā)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給人一種強烈的現(xiàn)場感,更加引人深思。另外,《省委書記如此追問并對話說明了啥?》一文契合了時代主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中,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脫貧攻堅”這一要求下,J省以實際行動踐行政府對百姓的承諾,牢守初心使命,但民眾有權利也應該了解J省在脫貧攻堅中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作為老工業(yè)基地,J省的經濟并不發(fā)達,人均GDP始終處于全國倒數(shù),“東北經濟斷崖式滑坡”的謠言始終不斷,這使得政府在能力與公信力上備受質疑,民眾對經濟失去信心就會導致一系列對社會穩(wěn)定不利的影響,如引資困難、人才流失等。因此,要讓民眾看到政府在作為,在響應脫貧攻堅中,J省如何做、有何成效以及這一系列真實的成果會給我們社會帶來什么,這都是民眾關心,且利于社會有序健康發(fā)展的。
6 ?社會效果
扶貧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僅要人員脫貧,產業(yè)脫貧,更要從根上改變貧困人員的生存環(huán)境。本篇評論依據(jù)一個村成功摘帽脫貧的案例來闡述產業(yè)扶貧的重要意義,文章本身給我們帶來的反思正在此處,J省是農業(yè)大省也是老工業(yè)基地,如何利用好地域優(yōu)勢是每一個執(zhí)政者,乃至每一個民眾都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本篇評論不僅讓讀者感受到了J省政府在真作為上所下的功夫,也讓更多人從自身反思如何在奮斗中實現(xiàn)理想,對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升民眾信心都可起到了一定的輿論效力。2019年3月2日,從全國兩會現(xiàn)場記者傳來的消息得知,截至2018年底,L鎮(zhèn)Y村最后的4戶9人也全都脫了貧,村子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脫貧攻堅戰(zhàn)沖鋒號已經吹響 全黨全國咬定目標苦干實干[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8/c_1117292150.htm.
[2]吉林省委書記接連4次“追問”一村支書代表[N].經濟日報,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