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包國強,邱波,樊東,唐海利,楊小軍,趙華棟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普外科,西安710038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高侵襲性、易轉移、易復發(fā)等特點[1-2]。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主要依賴外科手術切除結合放化療輔助治療[3]。然而,乳腺癌患者術后極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4]。乳腺癌前哨淋巴結(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檢術是判斷早期乳腺癌腋窩淋巴結分期的重要手段,主要通過對SLN的狀態(tài)進行判定,進而指導腋窩淋巴結清掃,避免SLN陰性患者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5-6]。本研究旨在探討納米碳混懸液示蹤SLN在早期乳腺癌診治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收治的1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納入標準:①經術中快速組織病理切片或穿刺活檢確診為乳腺癌;②單發(fā)病灶;③TNM分期為T1~2N0M0期;④術前未行新輔助化療。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②炎性乳腺癌患者;③具有腋窩手術史的患者;④具有胸壁、乳房放射治療史的患者。118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齡為32~71歲,平均年齡為(51.5±9.7)歲;絕經77例,未絕經41例;左側乳腺癌62例,右側乳腺癌56例;浸潤性導管癌98例,乳腺導管內癌13例,乳腺髓樣癌7例。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118例乳腺癌患者分為納米碳組和對照組,每組59例。對照組使用亞甲藍作為示蹤劑,納米碳組使用納米碳混懸液作為示蹤劑。兩組患者的年齡、絕經情況、腫瘤位置、TNM分期及病理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特征
麻醉起效后進行常規(guī)皮膚消毒、鋪巾,以腫塊周圍或腫塊切除后殘腔周圍3點、6點、9點、12點為注射部位,將2 ml體積分數(shù)為1%的亞甲藍(規(guī)格為5 ml∶50 mg)或1 ml納米碳混懸液(規(guī)格為1 ml∶50 mg)作為示蹤劑分別緩慢均勻注入對照組或納米碳組患者皮下?;爻闊o血后再注射示蹤劑,防止其注射至血管、乳管內。按摩乳房5 min,20~30 min后開始手術。術中沿藍染或黑染淋巴管由內至外、由上至下尋找SLN,然后根據(jù)腋窩SLN活檢結果,對SLN陽性患者行乳腺癌根治術聯(lián)合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同時將切除的淋巴結進行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對于SLN陰性患者,征求家屬意見后行“保腋窩”手術。
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計算兩組患者SLN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約登指數(shù)。靈敏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準確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約登指數(shù)=靈敏度+特異度-1。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尋找SLN的時間。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納米碳組和對照組診斷SLN的特異度均為97.62%(41/42)。納米碳組診斷SLN的靈敏度、準確度、約登指數(shù)分別是88.24%(15/17)、94.92%(56/59)、0.859,與病理診斷結果的Kappa值為0.869,均略高于對照組 82.35%(14/17)、93.22%(55/59)、0.800、0.817。(表2、表3)
表2 納米碳組SLN檢出情況及與病理診斷結果的對照
表3 對照組SLN檢出情況及與病理診斷結果的對照
納米碳組和對照組術中尋找SLN的平均時間分別為(23.72±5.07)、(24.90±5.23)mi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244,P>0.05)。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10%[7]。研究顯示,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且年輕化趨勢[8]。淋巴結轉移是乳腺癌最常見的轉移途徑,據(jù)報道,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率為30%左右[9]。以往臨床對乳腺癌患者常規(guī)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以盡可能降低乳腺癌的轉移風險[10]。然而近年來的研究報道,大多數(shù)早期乳腺癌患者并不能從腋窩淋巴結清掃術中獲益,而且該手術往往會引起上肢水腫、麻木、肩部活動受限等一系列并發(fā)癥,進而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11-12]。
據(jù)報道,接受腋窩淋巴結清掃術的SLN陰性患者和接受SLN活檢患者的3年無進展生存期和5年總生存期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3]。另有報道顯示,SLN活檢替代腋窩淋巴結清掃對于SLN陰性患者安全有效[14]。目前,SLN活檢已作為具有SLN活檢適應證的患者的規(guī)范性治療方案,然而,SLN的示蹤方法較多,例如核素法、染料法及聯(lián)合法等[15]。盡管核素法具有較高的檢出率,但檢測費用高昂,導致其應用受限[16];染料法操作簡便、價格低廉,臨床適用性更強[17]。哪種示蹤劑的檢出效率高、檢測用時短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
本研究結果提示,使用納米碳混懸液或亞甲藍作為示蹤劑進行早期乳腺癌腋窩SLN活檢均具有良好的檢出情況,且兩種示蹤劑診斷SLN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約登指數(shù)相差不大。但納米碳混懸液示蹤劑對淋巴管和淋巴結的染色效果更清晰,這主要是因為亞甲藍不僅能進入毛細血管,也能進入毛細淋巴管,特異性不強,且亞甲藍在組織中彌散較快,被染色的SLN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褪色,示蹤時間較短[18]。而納米碳混懸液不能進入毛細血管,但大部分顆粒能夠進入毛細淋巴管,再通過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使納米碳顆粒在短時間內進入SLN內,從而發(fā)揮示蹤作用[19]。
綜上所述,使用納米碳混懸液或亞甲藍作為示蹤劑進行早期乳腺癌腋窩SLN活檢均具有良好的檢出情況,且兩種示蹤劑對SLN的診斷價值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