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婷 東昌幼兒園 201204
個別化學習作為上海二期課改組織形式上的一個突破、一種嘗試,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對個別化的學習尤為重視。而個別化學習的方式能夠適合不同個體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幼兒的自主構建和自主發(fā)展。
農場對孩子來說是個陌生的環(huán)境。可是農場里的家畜及家禽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孩子與他們有著天然之緣,他們喜歡與之為伍,常與他們對話……充滿著興趣和好奇,農場里的動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密伙伴。在孩子們的心中,農場里有趣又神秘,他們喜愛飼養(yǎng)小雞小鴨,會和同伴們因為“小雞長大了會生蛋”而爭論不休……這是因為在孩子們的內心,始終有一種親密感。
然而,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僅僅了解小雞、小羊的名字,知道它們的生活習性已遠遠不能滿足了。因此在農場里主題中,引導幼兒了解農場里的動物,探索發(fā)現家禽家畜之間互相依存,互相聯(lián)系的生存狀態(tài),從而感受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和動物更應該和諧相處。為此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制作了“在農場里”主題下的個別化學習材料,孩子們通過在這些個別化學習材料的操作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家禽以及家畜的不同特征,在游戲中嘗試著去了解它們與我們人類生活的關系。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深入研究了基于主題背景下的個別化學習活動的目標制定,將其與主題核心經驗進行了融合??偨Y出以下幾個觀點:
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是思考逐漸由具體而抽象,慢慢建立了基本的時間與數字概念。有些孩子能理解10以內的具體數字概念,知道早上、中午、晚上的時間順序,能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等時間概念。喜歡謎語和笑話,會畫表示動物、人或物品的畫。能理解和使用有比較意味的詞,如大、更大和最大。能長時間很好地集中注意力。結合幼兒年齡特點以及他們認知水平的不同合理制定目標。
1、目標制定與年齡特點之間的關系
明確幼兒的需要及能力水平。在目標制定中,教師要確保目標具有一定的難度,以達到活動促進發(fā)展的有效性,同時又要保證不能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幼兒不能有效完成或輕易即可完成的目標要求均是沒有意義的。目標作為對個別化活動要求的預先設定,在難易程度上必需考慮幼兒的認知結構和能力水平。為此,教師應注意捕捉幼兒的興趣點,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征,了解幼兒與此次活動有關的已有知識結構以及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而確定幼兒參與此次活動的提升點。
進入到“在農場里”主題活動,孩子們對小雞、小鴨以及牛羊等家禽家畜感興趣,我們利用農場里的各種作物,孩子們創(chuàng)作出各種與農場相關的動物和建筑,比如,我們加入了稻草的元素,稻草離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們來說其實已經很遠,設計了“動物農場秀”個別化學習活動,目標是:1、嘗試用各種農家材料制作家禽和家畜,并選用合適的材料進行裝飾。2、體驗制作家禽和家畜的樂趣。孩子們通過剪剪、畫畫、貼貼等不同方式,表現農場的不同風貌。
稻草人是農場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但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們來說,很少有機會瞧見。我們設計了“稻草人”個別化學習,將稻草人帶進教室,作為個別化學習材料,讓孩子們能夠真切地去接觸這樣一種獨特的屬于農場中的物質,目標:1、嘗試用廢舊材料打扮稻草人。2、了解稻草人在農場里的作用。通過藝術繪畫的方式,讓孩子們利用各種廢舊材料,為稻草人穿衣打扮,感受一番作為農場主的快樂生活。
2、目標制定與幼兒認知水平的關系
幼兒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其認知水平隨之提升,為了引導孩子更好地認識周圍的事物、適應社會生活,教師應明確個別化學習對提升幼兒認知水平的相互作用。教師應把幼兒發(fā)展現實中不足的,但又是全面和諧發(fā)展所必要的部分在個別化學習的目標中突顯出來。
個別化學習“小雞孵化記”活動中,幼兒通過找外表相似的蛋寶寶,打開后仔細觀察蛋寶寶里面的小雞孵化的局部過程圖,再憑借自己的記憶排列順序,最后通過翻看小雞孵化的完成過程圖進行調整。這個個別化學習對于中班孩子來說是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我們將目標定位在“嘗試憑借記憶和印象準備排序小雞的孵化順序”。在個別化操作的過程中,部分認知經驗豐富的幼兒能夠順利地完成排序,而在這方面經驗較欠缺的孩子最終還是需要依靠參考圖調整順序。目標的定位于幼兒認知水平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制定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經驗的目標,對后續(xù)提升幼兒的認知經驗有著推進作用,能夠更好地將主題核心經驗給予孩子。
目標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反復操作和實踐研討的過程中優(yōu)化的。適時的調整目標不僅能使目標更貼切,也能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將主題核心經驗得到很好地運用和轉換,是主題學習內化成幼兒自主汲取的知識。
1、教師教育研討中的目標調整
教育研討在推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上起著一定的催化作用,在研究個別化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在一次次的觀摩研討中,教師們集合集體的智慧,反復修改目標,調整目標,對個別化學習中核心經驗的滲透在一次次不斷智慧碰撞的過程中產生。
主要問題表現在:目標表述過于寬泛、個別化活動的落腳點不明確。其實一個個別化活動的目標不要太多要相對集中,要體現核心價值的目標,凸顯主題核心經驗。注重情感教育;注重為孩子搭建平臺,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發(fā)展,體現出層次目標。
【案例】:“在農場里”個別化學習——《送蛋寶寶回家》
目標:1、嘗試通過改變PVC棒將蛋寶寶送回家。
2、了解蛋與家禽之間的關系。
目標分析:目標一主要是關于幼兒技能性方面的,偏向于科學,但沒有實質性地說明如何將蛋寶寶送回家,是比較寬泛的。而且這條目標的制定與主題核心經驗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目標二落實在認知方面,與主題核心經驗中的認知與能力相結合,但不夠清晰,例如具體是什么樣的關系,是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還是蛋與家禽之間的配對關系。
目標調整:1、嘗試通過改變兩根PVC管的距離將不同的蛋寶寶送回對應的家。
2、了解家禽都會生蛋且都不一樣。
2、幼兒實踐中對調整目標的反饋
“送蛋寶寶回家”的個別化學習材料,通過教師們的研討以及針對性的對目標進行了調整后,我們發(fā)現,在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蛋,有雞蛋、鴨蛋、鵝蛋,同時創(chuàng)設了農場的情境之后,利用兩根PVC管子控制其間距,孩子們能將不同的蛋寶寶送到不同禽類的家中,讓孩子們在科學小游戲中了解家禽和它們生出來的蛋之間的關系。知道家禽都會生蛋。從而將主題核心經驗在反復操作的過程中轉換成自己內化的認知經驗。
1、目標清晰化
有清晰的目標在心中,可以為教師設計個別化活動過程、把握生成的問題等提供一個明確的依據和方向。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很多教師因為目標定不準,高了達不到,低了沒挑戰(zhàn),因而將目標含糊表述,籠統(tǒng)概括,使其顯得過于寬泛?!霸谵r場里”主題下的《創(chuàng)意農場》,目標定位在:1、幼兒嘗試用不同顏色的絨球搭建農場。2、感受搭建農場帶來的快樂。由于目標過于寬泛,落腳點不明確,教師在設計和組織個別化活動時往往會出現幼兒操作推進上缺乏遞進性,如(圖一)中呈現操作過程中生成的問題常常無法準確判斷和解決,幼兒在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絨球進行創(chuàng)意拼搭的過程中,常常會說:“老師,我不知道該怎么玩”因此,教師在制定個別化活動目標時,必須在分析幼兒經驗和主題核心經驗的基礎上,明確該個別化學習活動要實現的目標,并用準確的語言加以表述。如(圖二)中,對目標進行了調整和修改,目標:1、嘗試根據參考圖運用不同色彩的絨球創(chuàng)造性地拼搭農場中的景物。2、進一步了解農場動物的造型特點。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參考圖樣之后,有了明確的思路之后進行個別化學習的實踐操作。所以教師目標制定的清晰化同時也能帶動幼兒思路清晰地去進行個別化學習活動。
(圖一)
(圖二)
2、目標有序化
有序目標的制動過程中要符合本班幼兒實際、要有挑戰(zhàn)性,這才是有意義的。具體來說教師要把握幾個方面:根據幼兒的經驗有效的融入知識點,情感和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有層次的,教師要善于分解這兩個維度的目標,根據個別化內容的特質有效的融入相關的情感與能力發(fā)展的目標:根據本班幼兒的需求、興趣與發(fā)展水平,確定適合本班幼兒發(fā)展的目標,關鍵在于每個個別化學習活動價值的定位及關鍵經驗的挖掘。
以“在農場里”主題下的《運送糧食》為例,起初階段制定的目標是:1、嘗試用不同的物體放入軌道。2、比較哪種物體在軌道上滑行速度的快慢。如(圖一)中幼兒處于摸索階段,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操作,到底是把物體放在糧倉還是軌道,整個個別化學習過程比較混亂,最終也沒有得出相應的比較結果。發(fā)現幼兒操作中的這一些列問題后,我們對目標進行了適當調整:1、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式搭建軌道。2、在操作比較的過程中發(fā)現物體滑行速度的快慢。目標的制定比之前更加有序了,教師在指導幼兒操作時也能有序地引導孩子正確地進行操作。
(圖一)
(圖二)
目標制定的清晰化,有層次性,對幼兒的能力水平有一定的挑戰(zhàn),能幫助老師很好地歸納目標,使個別化學習內容的教育價值得到最大化的輻射和影響,能夠幫助幼兒在主題學習活動中積累更加深厚的主題核心經驗。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個別化學習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和重視,這種開放式的教育模式對孩子的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能夠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滿足活動中的需要。同時增加了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促進其多元能力的發(fā)展。當然,在主題教學活動無法完成的情況下,個別化學習能夠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較好地延伸和拓展,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