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巧飛,于宏建
1 天津市津南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天津 300350);2 天津市津南醫(yī)院 (天津 300350)
慢性乙型肝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具有較高的患病率?;颊咴诎l(fā)病早期若不接受規(guī)范的治療,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導致肝硬化、肝細胞癌、肝衰竭等,給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危害。因此,臨床準確評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是制定治療方案的關(guān)鍵[1]。既往臨床多采用肝組織活檢來評估病變程度,雖具有較高的準確率,但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滿意度較低[2]。隨著相關(guān)醫(y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現(xiàn)血清生化功能指標對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一定診斷價值,且創(chuàng)傷小,患者滿意度較高[3]。鑒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生化功能檢測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評估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市津南醫(yī)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根據(jù)病情程度分為輕度組(42例)、中度組(40例)和重度組(38例)。輕度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23~60歲,平均(41.26±3.52)歲。中度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2~61歲,平均(42.01±3.70)歲。重度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22~63歲,平均(42.62±3.67)歲。另選取同期在天津市津南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體檢的40名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22名,女18名;年齡23~62歲,平均(42.38±3.59)歲。4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天津市津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中相關(guān)診斷標準,并經(jīng)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確診;(2)知情本研究內(nèi)容,簽署同意書;(3)無血液系統(tǒng)疾病。排除標準:(1)合并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患者;(2)合并腎、肺、心等臟器功能障礙患者;(3)伴有惡性腫瘤疾病患者;(4)合并全身嚴重感染患者;(5)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病患者。
于清晨空腹取入選者肘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層血清,采用AU5800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采用速率法測定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γ-谷氨酰轉(zhuǎn)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水平,試劑盒由上海華科公司提供;采用溴甲酚綠法測定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試劑盒由上海華科公司提供;采用重氮試劑法測定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試劑盒由上海華科公司提供。記錄4組入選者上述生化功能指標水平,并分析各項指標與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guān)性。
重癥組血清AST、ALT、GGT、TBIL水平最高,ALB水平最低,其次是中度組、輕度組,對照組血清AST、ALT、GGT、TBIL水平最低,ALB水平最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生化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輕度組比較,bP<0.05;與中度組比較,cP<0.05
經(jīng)雙變量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證實,血清AST、ALT、GGT、TBIL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嚴重程度成正相關(guān)(r>0,P<0.05),血清ALB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嚴重程度成負相關(guān)(r<0,P<0.05)。見表2。
表2 生化功能指標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guān)性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臟病變,是導致肝硬化、肝細胞癌、肝衰竭的重要原因,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臨床早期準確診斷并評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程度是治療疾病的關(guān)鍵所在。肝臟穿刺病理活檢是臨床診斷慢性乙型肝炎嚴重程度及肝硬化的金標準,雖具有確切的診斷價值,但該檢查方式屬于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不利于患者接受,且對操作要求較高、費用高。因此,尋求一種高效、無創(chuàng)的診斷方式具有重要意義[5]。
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學的不斷探索,血清生化功能指標檢測憑借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傷性、靈敏度較高等優(yōu)點逐漸被應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診斷中,且獲得了顯著的診斷價值。生化檢測是通過多種生化試驗方法測定肝功能代謝相關(guān)指標,并根據(jù)各項指標變化情況來評估肝細胞損傷程度及預后的一種技術(shù)[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重癥組血清AST、ALT、GGT、TBIL水平最高,ALB水平最低,其次是中度組、輕度組,對照組血清AST、ALT、GGT、TBIL水平最低,ALB水平最高;且血清AST、ALT、GGT、TBIL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嚴重程度成正相關(guān)(r>0,P<0.05),血清ALB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嚴重程度成負相關(guān)(r<0,P<0.05)。由此可見,生化功能指標可為臨床診斷慢性乙型肝炎病變程度提供重要價值,且病情越嚴重,生化功能指標變化幅度越大。分析其原因在于:(1)AST、ALT廣泛存在于肝、腎等組織中,當肝細胞發(fā)生病變或受損時,AST、ALT等酶的活性增高,受肝壞死的影響進入血液,從而提高了血液中AST、ALT含量;(2)肝細胞功能在ALB的合成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當肝細胞受損后,可顯著降低ALB含量;(3)肝臟具有代謝功能和膽紅素分泌功能,當肝細胞受損后,紅細胞可分解成為膽紅素,進而提高血液中TBIL含量;(4)GGT主要分布于肝、腎、腦、腸等組織中,正常血清中GGT主要來源于肝臟,當肝細胞受損后,其水平呈上升趨勢,可反映慢性肝病活動情況[7-8]。
綜上所述,隨著血清AST、ALT、GGT、TBIL水平的升高,ALB水平的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越嚴重,臨床可將上述指標作為診斷病情及評估預后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