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予歡
李揚敬將軍是廣州黃埔軍校本部第6、7 期教育長,后任廣東軍事政治學校副校長,并在粵系軍隊負責軍校教育與軍事訓練多年,對于黃埔軍校教育多有奉獻??箲?zhàn)時期任武昌珞珈山軍官訓練團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訓練委員會委員兼主任秘書,中央訓練團總團副教育長等職,對抗戰(zhàn)干部培訓與儲備,有過積極貢獻。
/ 李揚敬。
李揚敬(1894—1988),別號欽甫。1894 年3 月11 日,出生于東莞縣城后街一個鄉(xiāng)紳家庭。于東莞高等小學堂畢業(yè),在東莞明倫堂的資助下考入設立于黃埔的廣東陸軍小學堂第4 期學習。同期同學有鄧演達等。1912 年秋于廣東陸軍小學畢業(yè),進入廣東陸軍速成學堂步兵科學習,與同班同學陳濟棠、林翼中(廣東合浦人)結為好友,后為終生摯友。1913 年7 月,廣東陸軍速成學堂畢業(yè)。1914 年,進入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學習。1917 年畢業(yè),即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 期輜重兵科學習,與薛岳、余漢謀等為同期同學,薛岳未畢業(yè)即于1918 年南下廣東參加革命。輜重兵科學習科目主要為后方勤務與運輸供給,1919 年2 月畢業(yè)。繼入北京大學預科德文班學習畢業(yè)。1920 年12 月底返回廣東度假,原打算度假結束后返北京進入清華大學本科學習,在廣州任軍職的師友勸說下,留廣州任粵軍第1 師中尉副官,副官長為李濟深,后任師直屬工兵營部上尉副官。1921 年5 月,任孫中山廣州大元帥府大本營警衛(wèi)團(團長陳可鈺)第2 營(營長葉挺)第2 連連長。
1921 年11 月至12 月,李揚敬率全連120人押運3 船軍棉衣等物資,由廣州逆西江至梧州,去桂林孫大元帥駐節(jié)地交御。恰鄧演達陪同段祺瑞特使徐樹錚亦從廣州至梧州途中,如是奉命在梧州等候鄧、徐到達后即護送他們到桂林晉見孫中山。他到達桂林后,首次見到蔣介石(時任大本營 參 謀長)。1922 年2 月27 日,隨警衛(wèi)團參加孫中山在桂林召開的北伐軍誓師典禮。6 月16 日,陳炯明部粵軍將領葉舉、洪兆麟派兵包圍總統(tǒng)府,炮轟越秀山,警衛(wèi)團予以回擊。孫中山因獲得密報,于天亮前在叛軍向越秀樓前進時化裝離去。當日下午,李揚敬率部護送宋慶齡脫險,作戰(zhàn)中足部負傷。
1922 年10 月下旬,李揚敬被安排在參謀部任中校參謀,后任東路討賊軍總司令部輜重兵營中校營長。1923 年春,任粵軍第1 軍(軍長許崇智兼)第1 師(師長李濟深)司令部軍械處處長,兼任西江善后處主任(李濟深)副官。8 月,任粵軍第1 師司令部軍械處中校處長、上校參謀,后改任粵軍第1 師第2 旅(旅長陳濟棠)司令部上校參謀長?;涇姷? 師第2 旅十分注意提高官兵政治覺悟,在部隊中設置“革命軍人同樂會”(又稱共樂會),他與陳濟棠、林翼中主講《三民主義》課程,既加強本旅官兵的凝聚力,又提高官兵對三民主義的認識,這個革命軍人同樂會作用顯著,“越3 個月后,所有班長均能登臺演講,收效至大”。為了培養(yǎng)軍隊干部,粵軍第2 旅(旅長陳濟棠)還在梧州成立軍士教育班,培訓本旅的下級軍官,他受命兼任第2 旅司令部軍事教育班主任。1924 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后,決定籌備開辦陸軍軍官學校,他參與選拔建國粵軍第4 軍第1 師有訓練經(jīng)驗的初級軍官,投考黃埔軍校教職官佐。還參加推薦第1 師部分編余士官,積極投考黃埔軍校第1 期,為此第1 師計有幾十人進入黃埔軍校任教或受訓。
1925 年4 月底起,建國粵軍第1 師第2 旅等部,赴粵西支援廣西李宗仁、黃紹竑部,率部在廣西黎木根、三步梯、信都、梅花、桂嶺等地作戰(zhàn),經(jīng)歷重要戰(zhàn)役5次,五戰(zhàn)五勝,擊敗舊桂系軍閥部隊。6 月10 日至14 日,粵軍第1 師第2 旅陳濟棠部回師廣州,參加討伐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部,負責攻擊西村駐地,僅3 天即平定楊、劉叛亂。7 月,李揚敬任國民革命軍第4 軍(軍長李濟深)第11 師(師長陳濟棠)司令部參謀長。8 月28 日,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將所屬部隊一律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以建國粵軍第4 軍第1 師為主體,擴編成國民革命軍第4 軍,軍長李濟深兼,他任第11 師(師長陳濟棠、副師長鄧世增)司令部參謀長,統(tǒng)轄第31 團(團長余漢謀)、第32 團(團長香翰屏)、第33 團(團長黃鎮(zhèn)球)及獨立炮兵營(營長黃濤)等部。
/ 1925 年,東征軍進攻惠州城。
1925 年9 月28 日,國 民 政府決定第二次東征,其中右路第2 縱隊縱隊長為李濟深,率第4軍陳濟棠部第11 師等部參戰(zhàn)。10 月11 日,陳濟棠、李揚敬率第11 師進占永湖,切斷惠州守軍與海陸豐陳炯明軍主力的聯(lián)系。10月18 日,東征軍第2 縱隊序列的第4 軍第11 師陳濟棠部,由永湖挺進平山(今惠東縣城),平山商會、自治會派代表至鼓嶺,燃鞭炮歡迎東征軍。下午4 時,商會、自治會與師政治部聯(lián)合召開軍民聯(lián)歡會。首先由師政治部主任林翼中宣讀總理遺囑及開會理由,接著,師長陳濟棠、俄顧問沙威氏、師參謀長李揚敬、團長余漢謀、惠陽縣商會會長林克西、縣自治會主任游得標、小學校長林允中先后登臺講話,最后合唱革命歌曲、高呼口號盡歡而散。
1925 年10 月21 日,李揚敬與陳濟棠率東征軍第11 師等部,由三多祝向新庵圩之敵李云復部3000 余人進攻。激戰(zhàn)2 小時,李云復向浦心、海豐、紫金三路潰退。第11 師奪獲大炮1 門,步槍500 余支。10 月26 日,第11 師陳濟棠部克復紫金。11 月7日,克復粵東邊境城市饒平縣,擊潰林虎、洪兆麟殘部盡退閩境。11 月上旬,與陳濟棠率第11 師,由饒平向閩南和平、詔安、云霄追擊陳軍洪兆麟、謝文炳殘部,將其中一部繳械。11 月28 日,率第11 師由饒平返抵潮安,蔣介石在涵碧樓宴請該師將領。席間,蔣介石講話,深贊該師此次東征“舉動敏捷,計策周全”,故能在羅經(jīng)壩將逆敵主力完全繳械,并勉勵該師于最短時間肅清南路逆軍。第11 師在東征中所起重要作用,作為參謀長的李揚敬是作出了貢獻的。
1926 年4 月,國民革命軍第12 師在瓊崖,第11 師在雷州半島,第2 軍(湘軍)第5 師譚道源,第6 師戴岳進剿始興白旗寨匪,第5 軍李福林在珠江三角洲,第6 軍在博羅羅浮山剿匪,戰(zhàn)斗均甚激烈。7月9 日,國民革命軍北伐誓師閱兵典禮在廣州東校場舉行,總司令部參謀長兼第4 軍軍長李濟深,率第11師陳濟棠部、第13 師徐景唐部及第5 軍李福林部留守廣東,第11 師駐南路,清剿兩陽(陽春、陽江)的土匪徐東海。7 月24 日,國民政府任命陳濟棠為廣東南路警備司令(另載欽廉警備司令),李揚敬任廣東南路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是月,李揚敬兼任肇慶廣東守備軍干部教導隊少將主任。11 月25 日,以第11 師參謀長,陪同師長陳濟棠出席第4 軍軍部歡迎從北伐前線返回的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第12 師師長張發(fā)奎的會議。1927 年1 月,隨第11 師陳濟棠部奉命由高州、雷州調(diào)赴省城廣州駐防。3 月,陳濟棠與林翼中等20 余人以國民政府代表身份去蘇聯(lián)參觀考察,恰購軍火及聘飛行員。6 月回國,7月11日回穗,復任第11 師師長,副師長鄧世增調(diào)任第4 軍參謀長,余漢謀升任第11 師副師長,李揚敬仍任第11師司令部參謀長。后任國民革命軍第8 路軍總指揮(李濟深)部高級參謀,兼任軍官教導團教育長。
1927 年5 月,李揚敬被蔣介石任命為廣州黃埔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教育長,兼任入伍生部部長,主持訓練第6、第7 期學生。10 月3 日,李濟深副校長偕新任教育長李揚敬蒞校,宣誓就職并舉行第6 期學生開學典禮,再于10 月19 日至23 日舉行學員甄別試驗,結果第6 期學生除被淘汰者僅余2300 余人。繼因部分學員赴杭州及部分學員騷動,11 月停教育長職。11 月17日,張發(fā)奎、黃琪翔在廣州聯(lián)合汪精衛(wèi),打起護黨救國旗號,發(fā)動驅逐李濟深勢力的軍事政變??谔柺恰按虻剐鹿鹣怠?,因李濟深、黃紹竑都是廣西人,陳濟棠拒絕響應,李揚敬率領黃埔軍校學生百余人隨陳濟棠,支持李濟深。
1928 年1 月,東莞縣城明倫堂經(jīng)理局改組為經(jīng)理局整理委員會,徐景唐為委員長,李揚敬、蔣光鼐、王應榆、馮次淇、王若周、朱介如、何作霖等人為委員。1月8 日,奉命返回軍校視事,1 月24 日,李濟深副校長令前教育長李揚敬復職,當時在校學員仍有800 余人。李揚敬曾率離校學生百余人赴汕頭,加入東江作戰(zhàn),進攻張(發(fā)奎)黃(琪翔)部,由陳銘樞編為東路軍學生隊。當河源老隆之役,該學生隊均奮勇?lián)羝茢酬?,俘虜敵軍?shù)百名,繳獲槍械甚多,極為陳銘樞所嘉許。東江戰(zhàn)爭結束后,李揚敬奉命將該學生隊調(diào)回汕頭,轉回廣州,回到黃埔軍校繼續(xù)學業(yè)。2 月16 日,他陪同陳銘樞乘坐軍艦,前往黃埔軍校視察,向全體學兵訓勉。2 月20 日,委派為中國國民黨廣州黃埔軍官學校特別黨部籌備委員。3 月5 日奉蔣介石令,黃埔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遷往南京,約800 名黃埔軍校學員離穗赴滬。
1928 年3 月8 日,為收容被裁編的軍隊,李濟深令設立第8路軍總指揮部軍官教導團,委派黃埔軍校教育長李揚敬為團長(地址暫設黃埔軍校內(nèi),俟燕塘營房建成,即遷燕塘)。5 月7 日,中央政治會議廣東分會命令黃埔軍校與第8 路軍軍官教導團合并,由第8 路軍指揮部統(tǒng)轄,派何遂(代理校務)、李揚敬負責。5 月15 日,奉令改名為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教育長為李揚敬。10 月10 日,廣州慶?!半p十節(jié)”舉行大閱兵。第8 路軍參謀長鄧世增為檢閱官,李揚敬任檢閱總指揮,軍校學員全體參加閱兵式。12 月,奉派兼任中國國民黨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特別黨部籌備委員。
1929 年1 月1 日,廣州市各界慶祝民國十八年元旦。廣東省黨政軍各機關各界團體舉行慶祝大會,第8 路軍總指揮部在廣州東校場舉行盛大閱兵,李揚敬擔任閱兵總指揮,率軍校學員參加閱兵。1 月底,李揚敬作為黃埔軍校教育長,以該校第6 期學生即將畢業(yè),為考察各學生之成績,又因廣東省的海陸空要塞各軍以前從未有聯(lián)絡防守攻御之實習,舉行3 日聯(lián)合大演習,第8路軍總指揮部指定由李揚敬擔任總指揮,地點定虎門至黃埔一帶。2 月7 日至9 日,廣東陸??哲娨?lián)合演習在長洲、珠村、棠下一帶舉行。黃埔軍校學生,第11 軍教導隊步兵共3000人,海空軍及各要塞炮臺官兵參加。陳濟棠等檢閱,總部參謀長鄧世增、軍校代校務何遂、教育長李揚敬講評。
1929 年3 月30 日,陳 濟 棠和陳策乘軍艦“?;ⅰ碧柗祷貜V州,途經(jīng)黃埔島時,派員與時任黃埔軍校教育長兼入伍生部部長的李揚敬聯(lián)系,并請求協(xié)助。3月31日,陳濟棠在“海虎”艦上宣布就廣東編遣特派員職。4 月,廣東編遣區(qū)軍隊縮編完畢,第4軍縮編為第1 師,師長陳濟棠;第5 軍縮編為第2 師,師長徐景唐;第11 軍縮編為第3 師,師長蔣光鼐,每師3 旅。李揚敬所率廣州黃埔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編制如前。5 月初,他被委派任討桂軍第8 路總指揮(陳濟棠)部參謀長,辭去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教育長職。5 月7 日,出席陳濟棠主持的討桂軍事會議,出謀劃策,從此被稱譽為陳濟棠的“武膽”。5 月11 日以廣東第8 路軍總指揮(陳濟棠)部參謀長,兼任廣東編遣區(qū)第1 師(師長陳濟棠)第1 旅代理旅長,參加在赤白沙大勝張(發(fā)奎)桂(系)聯(lián)軍之役。
1929 年6 月16 日,黃埔軍校召開建校6 周年慶祝大會,陳濟棠、李揚敬蒞會。是月,陳濟棠被推選為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常務委員兼組織部部長,李揚敬任執(zhí)行委員兼組織部秘書。7月26日,陳濟棠檢閱駐廣州粵系軍隊,李揚敬任閱兵總指揮。7 月27日,李揚敬出席陳濟棠主持召開的軍事會議,主要討論預備提全國編遣會議提案,團長以上軍官20 余人出席。8 月27 日,陳濟棠主持召開廣東編遣會議,宣布經(jīng)中央批準,廣東軍隊5 萬人整編為5 個師,第59 師師長余漢謀(丙種師)、第60 師師長蔡廷鍇(丙種師)、第61師師長蔣光鼐(甲種師)、第62 師師長香翰屏(丙種師)、第63 師師長李揚敬(甲種師)。
1929 年10 月5 日,陳 濟 棠在廣州東校場誓師檢閱部隊及討桂誓師大會,閱兵禮由李揚敬任指揮,宣讀了《國軍連坐法》《出師軍律》等。10 月6 日,陳濟棠出發(fā)討伐桂省俞作柏、李明瑞部,廣州后方軍務交由李揚敬代理。10 月7 日,李揚敬以第63 師名義發(fā)表《第六十三師為討張(發(fā)奎)告武裝同志書》《第六十三師政訓處為歡迎中央軍來粵告同胞書》《第六十三師政訓處為撲滅改組派告民眾書》等。10 月10日,為中華民國15 周年紀念,廣東第8 路軍總指揮部在廣州東校場舉行大型閱兵式,陳濟棠已赴梧州督師,李揚敬代表陳濟棠主持大會,并在閱兵式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1930 年1 月1日,獲國民政府頒授三等寶鼎章。
1930 年6 月中下旬,接南京最高軍事當局指令,廣東第8 路軍速派兵入湘作戰(zhàn),陳濟棠即調(diào)蔣光鼐第60 師、蔡廷鍇第61 師及在梧州監(jiān)視桂軍的李揚敬第63 師迅速入湘,占領衡陽。張桂聯(lián)軍見后路被切斷,迅即由長沙南下要奪回衡陽。兩軍在衡陽近郊及周圍展開了空前激烈的血戰(zhàn),雙方反復沖殺爭奪。結果張桂聯(lián)軍大敗,桂軍師長梁重熙陣亡,張桂聯(lián)軍殘部退回廣西,兵員剩下不足三分之一,武器亦大多丟失。李揚敬所率第63 師亦傷亡頗大,計陣亡營長4 員,傷營長1員,連排長傷亡十余員,士兵傷亡七八百人?!昂怅栔畱?zhàn)”是李揚敬參與指揮的重要戰(zhàn)役之一,因系粵桂軍閥內(nèi)戰(zhàn)未被記載。9月17日,蔣介石為維護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正統(tǒng)地位,下令廣州黃埔軍校停辦。1931年1 月1日,李揚敬獲國民政府頒發(fā)二等寶鼎章。
1931 年2 月28 日,胡漢民被囚禁于南京湯山。4 月30 日,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古應芬等4人,發(fā)電彈劾蔣介石,謂蔣竊奪軍權,潛植黨羽,起用群丑迫害功臣,應給予嚴厲處分。5 月3 日,李揚敬與第8 路軍總指揮陳濟棠、第59師師長余漢謀、第62 師師長香翰屏等粵軍將領10 余人聯(lián)名通電,響應古應芬等人。5 月5 日,第8路軍調(diào)整軍事方略,由對付張桂聯(lián)軍改為討伐蔣介石。決定香(翰屏)第62 師,李(揚敬)第63 師分別調(diào)往東江、北江布防,駐桂第8路軍全部回粵。5 月25 日,李揚敬被陳濟棠任命為韶關行營主任,作為討蔣的軍事部署。5月28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6 月2日,陳濟棠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 集團軍,由陳濟棠任總司令,李揚敬任第3 軍軍長,兼任第9 師師長,還被廣州國民政府委任為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1 年6 月19 日,兩廣反蔣派組建的廣州國民政府決定:第8 路軍總指揮部軍官教導隊、軍士教導隊,合并改編為第1 集團統(tǒng)轄的廣東軍軍事政治學校(即燕塘軍校),校長陳濟棠,副校長杜益謙,杜益謙離去后,由李揚敬暫代副校長。6 月25 日,汪精衛(wèi)發(fā)表致“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公開信,稱蔣介石是當前兩大敵人之一。粵系軍隊將領此時與汪精衛(wèi)等“改組派”要員同為反蔣陣線盟友,因此,軍長以上高級將領許多加入“改組同志會”組織,可謂“同聲同氣,聯(lián)合反蔣”。9 月上旬,率第1 集團軍第3 軍與新編第5 獨立旅陳鐵堅部推進至湖南境內(nèi),與南京政府中央軍作出對抗姿態(tài)。9 月20 日,因“九一八”事變發(fā)生,粵系軍隊因日軍侵占東北,停止入湘軍事行動。9 月24 日,粵、桂軍多從湖南撤回本省駐地,李揚敬與余漢謀等亦由韶關前線指揮部返回廣州。11 月,反蔣派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四大會議上,李揚敬當選為主席團主席之一。12 月22 日,隨廣東代表赴南京參加中國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 12 月24 日,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
1932 年1 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國民黨中央”宣告自行撤銷,改組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西南執(zhí)行部,西南政務委員會委員、西南軍事分會,李揚敬任西南執(zhí)行部常務委員、西南軍事分會委員。1 月19 日,廣東劃分為5 個綏靖區(qū),區(qū)設綏靖公署,公署下設軍備、政務、軍法等三處。李揚敬以第3 軍軍長兼任廣東東區(qū)綏靖主任,轄惠潮梅三屬,統(tǒng)轄粵東26 縣市。1 月27日,陳濟棠召集余漢謀、香翰屏、李揚敬商議東、北江防務,決定收編駐福建南部上杭地方半私人武裝集團鐘紹葵部,歸李揚敬節(jié)制。
1932 年1 月,李揚敬在《廣東建設月刊》1932 年第一卷第一期就陳濟棠提出的《廣東施政三年計劃大綱》發(fā)表《對于廣東三年施政計劃大綱的一點小貢獻》一文,認為國家要發(fā)展就要重視實業(yè)。1933 年8 月,他兼任第3軍政治訓練處主任。10 月27 日,兼任贛粵閩湘鄂“剿共”軍南路軍(總司令陳濟棠)第2 縱隊指揮官。11 月,“福建事變”發(fā)生后,在陳濟棠的主控下,廣州國民黨西南執(zhí)行部、西南政務會決定對閩局采取靜觀態(tài)度,采取“自固邊守”政策,令粵軍在閩部隊撤回粵邊布防,李揚敬第3 軍亦由贛南回防興寧、梅縣。廣州國民黨西南執(zhí)行部發(fā)出通電謂:對閩省政變表示絕不茍同。
1934 年1 月25 日,李 揚 敬任閩粵邊防區(qū)司令部司令官。5月,兼任廣東軍事政治學校(校長陳濟棠)代副校長。9 月免去副校長職務,由林時清繼任。在莞城故里創(chuàng)設私立明生(其父字)紀念中學,并附設小學和幼稚園。5月底,率隊由廣州乘汽車往惠陽、紫金、五華、興寧、梅縣、大埔、豐順、潮安,沿途視察綏靖及建設事業(yè),并作指示謂:潮安北堤為關系潮、澄、揭、普各縣數(shù)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大事。1935 年11 月12 日至23 日,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1935 年,為紀念恩師、粵軍第1 師師長鄧鏗,邀請當時國內(nèi)著名建筑師劉既溧(梅縣人)設計。主持修建“仲元亭”于惠州西湖紀鄧山莊西面湖中,“仲元亭”富有中國古建筑特色,混凝土結構,高6.5 米,建筑面積40 平方米。亭為六角形,尖頂。亭的底座內(nèi)中空,有6 個圓拱門,游艇可穿行其間,表達了他對鄧鏗的敬重懷念情誼。
1936 年1 月,粵系軍隊高級將領李揚敬、余漢謀等,在民族危機深重的情勢下,抗日救國意識和自主意識日益增長,希望化解寧粵之間的對立,改善與南京的關系,減少內(nèi)耗,增強民族抗日力量,對堅決反蔣的一些元老表示不滿,并向陳濟棠表達自己的意見。1 月23 日,李揚敬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銓敘廳頒令敘任陸軍中將。5 月19 日,陳濟棠在燕塘軍校召開在穗粵軍高級將領會議,與余漢謀、張達、繆培南、黃任寰、李漢魂、黃延楨、陳維周等約20 余人密談。白崇禧言,當前是反蔣的最好時機。陳濟棠說,抗日反蔣是我們的一貫主張,環(huán)顧國內(nèi)只有粵桂兩省擔當?shù)闷疬@個重任。會議決定再次發(fā)動反蔣軍事行動。會后李揚敬與莫希德、李潔之、李煦寰、黃濤、張建等密議,擬請余漢謀出面領導眾將領,制止陳濟棠的反蔣行動。6月7 日,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抗日救國軍西南聯(lián)軍組成,總司令為陳濟棠,李揚敬仍為第3 軍軍長。7月9 日,李揚敬獲頒國民革命軍誓師10 周年紀念勛章。7月13 日,被委任為第4 路軍副總司令,兼第3 軍軍長。7 月18 日,陳濟棠宣布下野,在燕塘軍校召開善后會議,決定軍事交繆培南、李揚敬負責。8 月7 日,國民政府派香翰屏接替李揚敬為第4 路軍副總司令。9 月1日,李揚敬被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為閩浙贛邊“清鄉(xiāng)”司令,他以勸陳釋兵,為明己志,固辭閩浙贛邊“清鄉(xiāng)”司令的軍職任命。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1937 年7月,李揚敬被聘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11 月上旬,日軍進至南京外圍,非作戰(zhàn)人員均撤離南京,他與林翼中、陳濟棠、蔣光鼐等被安排至湖南衡山南岳暫居。他們經(jīng)贛赴湘,抵南岳,暫居南岳福巖寺,此處為山地,防空條件好,風景優(yōu)美,古跡尤多,是佛、道兩教的圣地。1938 年1 月8 日,他被聘任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wèi)團統(tǒng)率委員會(主任余漢謀)23 名委員之一。3 月,就任武昌珞珈山中央軍官訓練團(團長蔣介石,教育長陳誠)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后奉派與陳誠、陳立夫等負責籌備三民主義青年團,成立后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臨時干事兼代訓處處長。6 月16日,被選任三民主義青年團籌備時期中央臨時干事會干事。7月,任三民主義青年團部訓練處處長。7月7 日,設在武漢珞珈山的中央軍官訓練團改稱為訓練人員更廣泛的中央訓練團,被委任為中央訓練團副教育長,兼中央訓練委員會主任秘書。9 月18 日,在武漢珞珈山中央訓練團向學員作“今日敵我形勢”的講演,從中、日兩國在“天時、地利、人和”和“軍事、政治、經(jīng)濟”6 個方面對比,說明中國抗戰(zhàn)必勝,日本侵略必敗的道理,講演精彩。會后應廣大學員要求,印成單行本《李副教育長揚敬演講錄》發(fā)行。10 月下旬,李揚敬率中央訓練團榮譽班學員500 余人(全部是負傷的尉校級軍官)及部分三民主義青年團工作人員訓練班學員,由武昌珞珈山轉移到湖南永州市附近秦巖洞繼續(xù)訓練。
1938 年11 月25 日至28 日,蔣介石主持召開第一次南岳軍事會議,李揚敬以中央訓練團副教育長身份出席。12 月上旬,蔣介石示函陳誠商討人事安排方案謂:“第四戰(zhàn)區(qū)參謀長:蔣光鼐、李揚敬。湖南省政府秘書長:李揚敬或潘公展?!笨梢娛Y介石熟知李揚敬,既可任文職,又可任武職或教職(如任中央訓練團副教育長)的通才聲譽。1938 年11月底至1939 年1 月1 日,李揚敬在湖南永州秦巖洞中央訓練團駐地向全體學員作蔣介石在南岳軍事會議頒發(fā)的《抗戰(zhàn)四要》(提高士氣,收攬民心,愛惜財物,扶養(yǎng)傷病。初稱《治軍四要》)的講解,全稿約10 余萬字,分9 次講解,共計22 小時。蔣介石的《抗戰(zhàn)四要》原文只有500 字,但李揚敬在講解時,加進他自己在生活工作處事中的經(jīng)歷和體會以及歷史上發(fā)生的事實和典故,加以引申和論證,使枯燥乏味的條文變得活生生、有血有肉,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令人覺得饒有趣味而樂于接受。廣大學員紛紛要求發(fā)給講稿,后經(jīng)他整理,于1941 年12月在耒陽正式出版,書名為《抗戰(zhàn)四要實施綱領淺釋》,蔣介石在扉頁題詞:“闡述精徹,發(fā)揮盡致,良堪嘉慰。”
1939 年1 月21 日,國 民 政府頒令任命李揚敬為湖南?。ㄖ飨υ溃┱瘑T,兼任省政府秘書長。因薛岳率長官部駐長沙,省政府初駐沅陵后遷耒陽,因此省主席工作基本上由他代行。2月15 日,軍事委員會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開學,蔣介石兼任主任,葉劍英兼任副教育長,他以省政府秘書長為該班提供保障。3 月9 日,根據(jù)南岳軍事會議部隊分批整訓計劃,第九戰(zhàn)區(qū)第一線部隊計有19 個師又1 旅,整訓部隊計有27 個師,以當時有46 個師又1 旅兵力,為全國兵力編制最多的戰(zhàn)區(qū)。李揚敬主持省政府各部門,為維持戰(zhàn)區(qū)一二線部隊后方供給等事宜籌劃備至。5 月20日,在他的主持下,湖南省政府由沅陵遷耒陽。耒陽是個小縣城,人口不多,現(xiàn)在突然增加這么多機關和部隊,副食特別是蔬菜嚴重短缺。他提倡“造產(chǎn)”運動,即動員機關工作人員人人動手,在機關附近利用荒地種植蔬菜,口號一提出,獲得各機關工作人員熱烈響應,蔬菜問題很快就解決了。耒陽的做法很快推廣到全省各地,改變了過去文職人員四體不勤的現(xiàn)象,扭轉了社會風氣。
1939 年9 月17 日至10 月8日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期間,第九戰(zhàn)區(qū)統(tǒng)轄的23 個軍及湘鄂贛邊區(qū)挺進軍5 個縱隊,在薛岳指揮下頑強抗擊日軍,李揚敬主持的省政府戰(zhàn)前已指示各級地方政府,尤其是湘北各級地方政府,成立各種戰(zhàn)時任務隊,如運輸隊、救護隊、向導隊、宣傳隊等,此時湘中湘北各縣每縣均有四五萬至七八萬人的各種戰(zhàn)時任務隊積極配合軍隊作戰(zhàn)。10 月中旬,衡陽成為此次會戰(zhàn)傷員的主要轉運站,李揚敬主持湖南省政府發(fā)動各地民眾救護隊、運輸隊、供應站等,自10 月18 日起至月底,共收轉由前線運來的負傷(含病)官兵共27000 余人。1939 年冬至1940 年春,李揚敬以省政府秘書長兼任湖南省查禁種煙督導團團長身份,在湖南全省有種煙的32個縣份開展查禁種煙活動,查處結果,共判處死刑25 人,無期徒刑5 人,有期徒刑53 人。
1940 年1 月18 日,湖南省各界在省會耒陽開慶?!盎洷贝蠼荨贝髸?,李揚敬主持省政府撥款兩萬元慰勞粵北將士。4 月5 日,李揚敬在薛岳發(fā)起的“聲討汪精衛(wèi)賣國通敵罪行的通電”上簽字署名,該聲討通電包括第九戰(zhàn)區(qū)全部所屬各集團軍總司令,各軍、師長,湖南省黨政負責人共113 人簽名。4 月18 日,他在湖南《國民日報》發(fā)表題為“愿湖南三千萬同胞人人為傷兵之友”的文章,以最懇切的心情和語言,勸導湖南人民人人成為傷兵之友。4 月,受薛岳委派任“湖南省建筑南岳忠烈祠籌備委員會”委員,“忠烈祠”于9 月10 日興工,1943 年7月7 日舉行落成典禮。南岳忠烈祠是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園祠宇。1940 年7 月3 日,他由衡陽乘自備汽車抵達邵陽,赴重慶參加中國國民黨五屆七中全會。7月8 日,他在湖南《大公報》發(fā)表《抗戰(zhàn)三年來證明我國文化超越一切》長篇論文,論證“四維八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全人類最高尚的文化,有了這個文化,就可以“得道者興”“得道者多助”,因而是不可戰(zhàn)勝的。8 月16 日,經(jīng)省政府批準,衡陽空襲緊急救濟聯(lián)合辦事處決定發(fā)放賑款標準,死亡每名30 元,重傷每名20 元,輕傷每名10 元,定17、18 兩日分區(qū)發(fā)放。稍前湖南省政府呈準國民政府在湖南舉辦縣長考試,10 月19 日,國民政府任命李揚敬等為湖南省縣長考試典試委員會委員。12 月11日,湖南省政府決定1941 年續(xù)修省志,通令各機關、學校、民眾教育館、各公私圖書館將現(xiàn)存府、縣志、政府公報、統(tǒng)計刊物、報刊有關文獻制表填報,以備征借。12月31日,湖南省政府秘書長李揚敬致函國立中山大學,謂:“湘省捐贈該校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建筑款項壹萬元。已寄出,請查收?!?/p>
1941 年1 月22 日,李 揚 敬代表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薛岳接受回國華僑代表團獻旗,智利華僑代表團向薛岳將軍呈獻“叱咤風云”,澳大利亞華僑代表團向薛岳將軍呈獻“黨國干城”,中美洲華僑代表團向薛岳將軍呈獻“氣吞倭寇”錦旗各一面。2 月20 日,李揚敬在湖南省政府建設廳主管人員會議上發(fā)表題為《建設人員應有的認識與努力》講話,謂:上年本省省營企業(yè)盈余達400 萬余元,湖南省銀行年純收益600多萬元,貿(mào)易局200 多萬,共有1200 多萬之盈余,為本省10 年來所未有。并向與會人員提出:一要充分利用天然力;二要有計劃求實效;三要愛護公物;四發(fā)揚服務精神等要求。3 月9 日至12日,他應曲江(今韶關)粵漢鐵路特別黨部之聘,前往講授《中國國民黨黨史》。5 月11日,在耒陽縣主持舉行湖南全省第十五次體育運動會,參賽選手1328 人,體現(xiàn)戰(zhàn)時社會安定、民眾奮進。7 月,抗戰(zhàn)4 周年之際,李揚敬代表湖南省政府發(fā)表《抗戰(zhàn)與糧食——為抗戰(zhàn)四周年紀念作》,系統(tǒng)闡明戰(zhàn)時糧食的重要性,謂:“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即1939 年至1940年兩年共增產(chǎn)糧食700 萬石以上,因為本省糧食除供給本省大量外來移民外,還要負擔鄰近第六、九兩個戰(zhàn)區(qū)的軍糧及接濟鄰省的糧食?!? 月18 日至10 月8 日,日軍第11 軍糾集12 萬兵力,夫役15 萬人,發(fā)動第二次長沙會戰(zhàn)。9 月下旬,因會戰(zhàn)規(guī)模大,戰(zhàn)斗更激烈,傷亡更多,李揚敬指示湖南省政府有關部門,特在衡陽設立病傷官兵收容處,負責將前線運回的病傷官兵分送全省各處傷兵醫(yī)院。第九戰(zhàn)區(qū)軍隊沉著應戰(zhàn),取得第二次長沙會戰(zhàn)勝利。9 月25 日至30 日,李揚敬因腰痛等疾病赴桂林體檢。
1942 年4 月上旬,李揚敬撰文《兒童節(jié)獻辭》(民國時4 月4日為兒童節(jié)),發(fā)表在《湖南婦女》第5 卷第4 期,強調(diào)兒童是民族生命力之泉源,是國家未來之主人,兒童之生命,即民族之生命,兒童之素質(zhì)即民族之素質(zhì)。5 月,調(diào)任湖南省政府民政廳廳長。6月1 日,到民政廳視事,省政府秘書長由另一位粵人王光海繼任。8 月,李揚敬以省政府民政廳長職責,根據(jù)當時湖南人口的急劇增加(如澧縣的津市原是一個小圩鎮(zhèn),人口只有數(shù)千人,由于工廠和難民的大量遷入,驟增至10余萬人。)和經(jīng)濟的繁榮,治安任務加重的情況,令增設津市和塘村圩兩個警察局,直屬省政府警務處,耒陽增加民政廳直屬警察1 中隊(拔歸耒陽縣警察局管轄),長沙市增加警察中隊2 中隊,其他各縣如宜章、綏寧、常寧、晃縣、湘鄉(xiāng)、湘陰、漢壽、桑植、城步亦增加了警力,共計增加警員649人,夫役82 人。
1942 年11 月2 日至12 月3日,李揚敬赴重慶參加中國國民黨五屆十中全會。1943 年1 月18 日,在湖南《國民日報》發(fā)表《民國三十一年度(即公元1942 年度)湖南民政的檢討》,就以下7 個方面向全省人民作了說明:一要改進縣市行政;二要促進地方自治;三要健全基層組織;四要推進戶籍設施;五要擴充警政業(yè)務;六要徹底斷禁煙毒;七要改善禮俗文化。1943 年夏,因功獲得國民政府晉授二等寶鼎勛章。1945年5 月5 日至21 日,赴重慶參加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中央執(zhí)行委員。8 月12 日,被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為新一屆廣東省政府(主席羅卓英)委員、民政廳廳長??谷諔?zhàn)爭勝利后,1946 年1 月18 日,隨陳濟棠等抵達海南視察,發(fā)覺該島在日本人占領期間,確實興建了不少工廠,但戰(zhàn)后接收情形弊病甚多,公家損失極大,陳濟棠建議中央將該島劃為特別區(qū),派要員負責治理。
1945 年9 月7 日,新 編 第1軍第38 師師長李鴻率部設軍部于廣州沙面,9 月8 日,新編第1軍第50 師進駐香港。同日,廣州特別市政府成立。9 月10 日,第二方面軍司令長官部廣州前進指揮所主任張勵一行200 人,由南寧飛抵廣州,令新編第1 軍軍長孫立人指揮廣州所有部隊,包括徐光英別動軍和偽軍。軍長孫立人抵廣州。9 月14 日,市長陳策到職視事。9 月15 日,中國陸軍第二方面軍司令張發(fā)奎,偕美軍聯(lián)絡官博文少將、參謀長甘麗初中將及隨員100 余人飛抵廣州,并舉行入城式,檢閱部隊。9月16 日,廣州受降儀式于上午10時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張發(fā)奎主持,美軍博文少將、參謀長甘麗初中將參加。9 月17 日,李揚敬與廣東省政府各廳長參加全省行政會議,9 月19 日羅卓英由重慶飛返廣州,會議后由羅卓英主持。大會通過《廣東省施政綱領》,提出了五大目標,即任賢能,樹立廉正風氣;扶植農(nóng)工,改善人民生活;健全縣政,鞏固憲治基礎;獎勵科學,促進現(xiàn)代化;發(fā)展僑務,充實建設力量。10 月19日舉行中法交接廣州灣租界典禮。10 月20 日,第二方面軍統(tǒng)轄第62 軍黃濤部,進入越南海防受降。11 月2 日,廣東省政府通過并頒布《廣東省各縣縮編鄉(xiāng)鎮(zhèn)辦法》。11 月4 日,李揚敬獲國民政府頒發(fā)的勝利勛章。11 月29日,以省政府民政廳長名義,向廣東省干部訓練團第19 期戶政人員訓練班學員作《建設新廣東之民政工作計劃及其實施》演講,從以下5 個方面進行論述:一是完成地方自治,促進憲政實施;二是加強警衛(wèi)力量,鞏固地方治安;三是切實推進戶籍,健全基層組織;四是徹底推行禁政,改良社會風尚;五是慎選地方官吏,培養(yǎng)廉能干部。
1946 年5 月,李揚敬在國父紀念周作《八月來民政工作之述要》,介紹和總結了廣東民政、警政、禁政、戶政及改良社會風氣方面的情況。6 月5 日,廣東省政府主席羅卓英赴南京出席全國田糧會議,省主席職責交由李揚敬代理。7月,李揚敬任廣東省政府民政廳廳長已10 個月,發(fā)表《現(xiàn)階段的廣東民政》(載于《粵秀文壘》第一卷第三期),稱:民政工作主要為:一是推進地方自治,促進憲政基礎完成;二是整頓團警機構,加強鞏衛(wèi)力量;三是加緊戶政工作,健全基層組織;四是厲行禁政,徹底改造社會風氣;五是選賢選能澄清吏治。9 月1日,他參加中央警官學校第二(廣州)分校建校10 周年紀念典禮。9月22 日,國民政府頒令:李揚敬因已轉任文職,故停止軍役。11月6 日,李揚敬奉派向廣東省干部訓練團黨政干部第23 期全體學員作《歡迎轉業(yè)軍官為廣東同胞謀幸?!分v話。11 月15 日,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直接遴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
1947 年4 月16 日,李 揚 敬被省政府委任為廣東省縣長考試典試委員會委員。7 月27 日,國民政府任命新一屆廣東省政府,被委任為廣東省選舉事務所委員。8 月16 日,辭去本兼各職。1947 年秋,隨陳濟棠、余漢謀、香翰屏、林翼中、區(qū)芳浦、黃麟書等,籌備創(chuàng)辦廣州珠海大學,1949 年10 月該校遷移香港續(xù)辦,易名珠海學院。
1948 年6 月16 日,國民黨省黨部在廣州南堤召開“孫中山廣州蒙難紀念會”,到會各界代表500 余人,高信為會議主持,李揚敬與羅翼群、李朗如等講述孫中山蒙難經(jīng)過。1949 年2 月9 日,行政院在廣州召開第四十三次例會,決議改組廣東省政府,李揚敬被任命為第十二屆廣東省政府(主席薛岳)委員、兼秘書長。8月27 日,任華南軍政長官公署政務委員會委員。10 月6 日,到廣州市政府視事。10 月10 日,上任廣州特別市市長。10 月14 日晨4時,率廣東省政府各廳、處、局全部重要職員從黃埔登上棣華、天山兩輪,南出珠江入海,開赴海南島。12 月1日,任海南防衛(wèi)總司令(薛岳)部副總司令,兼任參謀長。
1950 年4 月17 日晚,李 揚敬與薛岳在??谖骞粽偌o急會議,接臺灣命令棄守海南島,將部隊撤運臺灣。4 月22 日晚,薛岳離海南島,將軍事交李揚敬全面負責。4 月30 日李揚敬率部撤退至臺灣。李揚敬后任“國防部”參議,“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遞補為“國民大會”代表,兼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
1954 年冬,李揚敬參與創(chuàng)設臺北北投區(qū)德明高級中學,被推選為學校董事會董事、董事長。1960 年,與王寵惠等發(fā)起成立臺灣東莞同鄉(xiāng)會,被推舉為榮譽董事長,他捐出巨款,還親赴香港募集資金。1966 年,在臺北購置三層樓會所一幢設置為會址,帶頭捐款設立莞籍子弟求學獎助學金,他還多次參加頒獎典禮,對諸生殷殷訓勉,每年獎助學生近百人。1969 年12 月28 日,獨子李棪光與陳德雯結婚,李揚敬書贈夫婦對聯(lián)一付:勤儉為持家上策,和平乃處世良謀。1979 年,李揚敬與臺灣東莞同鄉(xiāng)會理事長謝玉裁等商議決定,為增加同鄉(xiāng)會獎助學金,每人再捐助新臺幣100 萬元,設立“敬才堂”。莞籍在臺中等學校以上學生,成績在乙等以上均可領取獎助學金,清寒子弟可申請求學貸款。
李 揚 敬 于1976 年、1986 年兩次當選“國民大會”代表,還被推選為臺北市廣東東莞同鄉(xiāng)會名譽會長、臺北市私立珠海中學兼珠海書院董事長。1982 年6 月16 日,為紀念孫中山在廣州蒙難60 周年,他在臺北撰寫《國父廣州蒙難,夫人脫險紀實》回憶文章,刊載于臺北報端。1983 年2月25 日,李揚敬90 壽辰,親友在臺北中山紀念堂為其祝壽。1988年7 月20 日,李揚敬在臺北榮民總醫(yī)院逝世?!翱偨y(tǒng)府”明令褒揚:“國民大會代表、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李揚敬,志行純固,識慮弘通。早習韜鈐,投身革命,參與東征、抗日諸役,所向有功,洊任師、軍長,廣東東區(qū)綏靖委員,鎮(zhèn)綏一方。嗣任湘、粵等省民政廳長、秘書長、廣州市市長等職,藎謀幹濟,績效昭彰。逮行憲,膺選國民大會代表,襄贊謨猷,弼成憲政。綜其生平,迥翔軍政,卓著勛勞。茲聞溘逝,痛惜良深,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篤念耆勛之至意。中華民國七十八年二月十日?!崩顡P敬生前著有《抗戰(zhàn)四要實施綱要淺釋》等,參與編纂《第四軍紀實》等。臺灣出版有《陸軍中將李公揚敬生平事跡》等。1992 年2月李揚敬百年誕辰時,其子李棪光編纂印行《李揚敬先生百年冥誕紀念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