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關聯(lián)詞是漢語虛詞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使用關聯(lián)詞是得體流利運用漢語的重要條件。留學生由于受到母語、目的語、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在漢語關聯(lián)詞習得過程中會產生偏誤。本文基于暨南大學留學生書面語語料庫和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歸納了日本留學生關聯(lián)詞使用偏誤的類型和產生原因,以期對關聯(lián)詞的教學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關聯(lián)詞;偏誤;日本留學生
漢語中,關聯(lián)詞一般由虛詞構成,多用在復句、句群、語段中,用來連接分句與分句或者句子與句子。日本語和漢語連接分句或句子的關聯(lián)詞語用法有差別,使用位置存在差異,語義關系不對等,所以日本留學生在使用漢語關聯(lián)詞時常常會出現偏誤。
一、偏誤類型
本文將日本留學生關聯(lián)詞使用偏誤情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用詞不準
關聯(lián)詞是分句間銜接的重要手段,能明確表示分句間的邏輯關系。在所搜集的語料中,很多日本留學生關聯(lián)詞使用不準確,因此造成詞不達意的情況。例如:
(1)*我們去的地方都是與南京大不一樣的地方,景點的風景、吃的東西而且生活方式都不一樣。
(2)*既然有網絡,我一個人也能玩。
(3)*我們班的同學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真了不起,會說兩三種語言,我真羨慕他們。甚至,他們的漢語水平很高,我努力向他們學習。
例(1)“而且”表示遞進關系,這里應該為表示并列關系的“和”或“以及”。例(2)中關聯(lián)詞“既然”一般用在上半句提出前提,后一分句加以推論。這里“有網絡”是條件,所以“既然”應改為表示條件關系的“如果”或“要是”。例(3)中“甚至”表示突出的、進一步的事例,“漢語水平很高”和前面“會說兩三種語言”是一類情況,用“甚至”不準確,可用“而且”表示遞進的意義。
(二)遺漏或多余
關聯(lián)詞遺漏或者多余也是日本留學生經常會產生的偏誤。
關聯(lián)詞遺漏的例子如:
(4)*雖然她的朋友都決定考上大學。
(5)*如果聯(lián)系在日本的家人和朋友,不得不打國際電話。
(6)*與其坐公共汽車,我走路。
“雖然”的特點是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與之搭配,不能單獨使用。例(4)不是完整的句子,所以應該去掉“雖然”或者完善整個句子。例(5)中關聯(lián)詞“如果”表示假設關系,搭配是“如果……就……”,前面分句“聯(lián)系在日本的家人和朋友”是后面分句“不得不打國際電話”的假設性條件,應在后面分句加上“就”,改為“如果聯(lián)系在日本的家人和朋友,就不得不打國際電話”。例(6)中“走路”之前應加上關聯(lián)詞“不如/寧愿”。“與其……不如/寧愿……”是常見搭配,表示選擇,而后者更加符合說話人的意愿。句子可改為“與其坐公交車,我不如/寧愿走路”。
關聯(lián)詞多余的例子如:
(7)*他高興我也高興,但他不高興我也不高興。
(8)*所以我的看法既不是女性應該在家照顧孩子,做家務,而又不是女人應該出去工作,與男人一樣在經濟上獨立。
(9)*今后也如果我有困難,她幫助我,如果她有困難,我?guī)椭?/p>
例(7)中前后兩個分句是并列關系,“但”字多余,去掉。例(8)中“又不是”已經表示了轉折否定的意思,所以表示轉折意的“而”字多余。例(9)中“也”字多余,去掉“也”字,改為“今后如果我有困難,她幫助我,如果她有困難,我?guī)椭薄?/p>
(三)位置錯誤
關聯(lián)詞在句中的位置有時候跟分句的主語有很大關系,分句主語相同時,前一關聯(lián)詞語主要位于前一分句主語之后;當兩分句的主語不同時,前一關聯(lián)詞語主要位于前一分句主語之前。當然,有時候關聯(lián)詞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不受主語影響,比較自由。在復句中,關聯(lián)詞常以配對的形式出現,其中先行雙音節(jié)關聯(lián)詞的位置比后續(xù)關聯(lián)詞較為自由,出現在主語前后皆可,如:“要是我沒有空,就不來了?!乙菦]有空.就不來了?!本唧w情況根據語境語義靈活運用。
(10)*不但菜很便宜而且很好吃。
(11)+但是,只有你的身體健康才我們覺得幸福。
(12)*不管他們說什么都我無可奈何,這是完全我的錯。
例(10)中“不但……而且……”關聯(lián)的兩部分主語都是相同的,關聯(lián)詞應放在主語之后,即“但是”應放在主語“菜”的后面,改為“菜不但很便宜而且很好吃”。例(11)中用到了關聯(lián)詞“只有……才……”,表示條件語義關系,“才”應該放在主語“我們”的后面,改為“但是,只有你的身體健康我們才覺得幸?!?。例(12)中“都”修飾的對象是“我”,所以“都”應放在“我”之后。
(四)搭配不當
在復句中,有些關聯(lián)詞是搭配使用,成對出現,相互配合表示句法關系的。如“雖然……但是……”、“既然……那么……”等。日本留學生在使用成對的關聯(lián)詞時,容易搭配混淆,造成句子邏輯關系混亂。如:
(13)*我們學習學了中文半年,所以不太流利,但是他肯定也理解我的感覺。
(14)8因為我不愿意進去,但是我的朋友強迫帶我進去,我看了很短的時間,又被迷住了。
(15)*既然鄉(xiāng)村很小,但是又肥沃又茂盛。
例(13)中“所以”和“但是”是屬于關聯(lián)詞搭配不正確,正確的搭配應該是“因為……所以……”或者“雖然……但是……”,這里應該是“我們學了中文半年,雖然不太流利但是他肯定能理解我的意思”。例(14)中用了“因為”“但是”“又”三個關聯(lián)詞,“因為”通常和“所以”搭配,“雖然”通常和“但是”搭配。這里關聯(lián)詞搭配錯誤。后面的“又”表示的是重復或者更近一步,此處意義不符,應該用“就”表示立刻馬上的意思。所以句子可改為“雖然我不愿意進去,但是我朋友強迫我進去,我看了很短的時間,就被迷住了”。例(15)中“既然”和“但是”搭配不當。通常“既然”和“就/也/還”搭配,表示先提出前提再加以推論。這里應把“既然”改為“雖然”或者去掉“既然”。
二、偏誤產生的原因
(一)母語知識負遷移
日語與漢語的語法結構、表達方式等都存在差異。在關聯(lián)詞方面,根據日本留學生的偏誤,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母語思維方式不同;二是句法結構的差異。日本學生剛開始學習漢語時很大程度上依賴母語,采用直譯的方式學習漢語而產生偏誤。而且,日語連接詞本身的用法與漢語不同,日本語雖有表示并列、轉折、因果、讓步等此類意思的詞語,但具體的用法與漢語有區(qū)別。漢語中很多關聯(lián)詞是搭配使用的,如“雖然……但是……”、“因為……所以……”,但是日語中搭配使用的關聯(lián)詞很少,一般用一個詞表示即可,如“℃”就可以表示漢語中的“因為……所以……”,“L/力、L”可以表示漢語關聯(lián)詞“雖然……但是……”,這些差異影響日本留學生習得漢語關聯(lián)詞,從而產生偏誤。
(二)漢語本身具有復雜性
漢語語法體系復雜,就關聯(lián)詞而言,他們沒有太多實際的詞匯意義,只是起著連接貫通的作用。除此之外,漢語有幾千年發(fā)展歷史,現在有部分詞還具有文言文的某些特征。如“而”,它是從古代沿用下來的詞,其用法和意義錯綜復雜。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中表示假設,意思是“如果”;“畢業(yè)后,他去了深圳,而我選擇了回到家鄉(xiāng)”中表轉折關系;“船上的生活是如何的清新而活潑”,“而”表示并列關系。
漢語主要是靠虛詞和語序來表達語法關系,語序的安排和虛詞的運用對整個句意和結構有很大影響;同時,漢語講究意會,所以沒有嚴格的詞形變化,對句子的理解很多時候看語境,有時句子是否使用關聯(lián)詞并不影響意義的表達,這些偏誤都跟漢語本身語法體系較復雜、很多語素相同或相似、關聯(lián)詞意義和用法比較接近有關,是日本留學生在使用關聯(lián)詞時產生偏誤的重要原因。
(三)相關教學因素存在問題
教師、教材、學生是影響漢語教學的三大因素。
教師方面,很多教師沒有深入地了解日本語文化背景,沒有較強的日本語專業(yè)能力,他們對日語中關聯(lián)詞的了解比較少,所以對留學生的偏誤不能進行恰當的分析,教學方式還是傳統(tǒng)的那一套。加之對外漢語教學對象是留學生,可供對外漢語教師實習的機會相對較少,很多對外漢語教師在沒有充分進行教學觀摩實習和缺乏指導的情況下開始自己的教學工作,教學經驗不足。
教材方面,就目前的對外漢語教材而言,很多教材都采取的是話題式教學方式,配套練習形式比較單一、話題較為陳舊過時。對于關聯(lián)詞,只有在話題中出現時老師才會簡單講解,并沒有專門的章節(jié)來講解.相關的練習也不夠,僅有一些填空和句式變換這樣的簡單操練。而且教材相關知識點多是中英對譯,關于日本關聯(lián)詞的翻譯比較少。很多常見關聯(lián)詞都只是出現在注釋中,這對日本留學生習得漢語關聯(lián)詞十分不利。
學生方面,日關聯(lián)詞對日本學生來說是學習中的難點,很多留學生在不知道關聯(lián)詞是否使用正確的情況下采取回避策略,盡量不用,有的在使用關聯(lián)詞時會尋找意思接近的關聯(lián)詞替代,甚至直接省略,因此產生偏誤。
三、關聯(lián)詞教學建議
相關教材編寫要適當提高關聯(lián)詞在留學生課本中的比例,不能只是作為注釋簡單講解,需根據日本留學生的水平分別編寫系列教材。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線上學習,可以設計相關的App和配套電子教材讓留學生全方位地學習漢語關聯(lián)詞。教師應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其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對待不同背景的學生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學生采取合適的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加強操練,及時鞏固復習,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四、結語
文章從日本留學生關聯(lián)詞使用偏誤的類型、偏誤的原因和對外漢語教學相關建議三方面作了探討。日本語與漢語關聯(lián)詞的用法存在較大差異,加上漢語語法體系難度大,這就需要針對教學因素方面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學生要知難而進,積極配合。教材編寫要適當加重關聯(lián)詞的比重,加強教材編寫的系統(tǒng)性、趣味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肖奚強,顏明外國留學生漢語偏誤案例分析[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5
[3]周剛連詞與相關問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4]邢福義漢語復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5]劉珣對外漢語教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6]季劍煒第二語言教學中的關聯(lián)詞偏誤及對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