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恒 李德陸 韓逛武
摘要? ? 通過對比試驗,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便攜式播種器播種對玉米產量及產值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滅茬起壟播種的耕作方式種植玉米,其產量、產值及純產值均高于滅茬播種、原壟播種,增產增收效果顯著,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 ? 玉米;耕作方式;便攜式播種器;產量;產值
中圖分類號? ? S51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4-0012-01
在樺甸市開展不同耕作方式下便攜式播種器播種對玉米的影響試驗,探討其對玉米生育期、生物學性狀、產量及產值的影響,明確該區(qū)域播種玉米的最佳耕作方式,為玉米生產達到優(yōu)質高產高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概況
試驗區(qū)設在樺甸市紅石鎮(zhèn)紅石村,試驗地土壤為沖積土。供試玉米品種為先玉335,由吉林省農業(yè)科學院提供。尿素、二銨、氯化鉀及便攜式播種器2BFY-2由樺甸市農資商店提供。
1.2?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個處理,分別為便攜式播種器原壟播種、滅茬機滅茬后便攜式播種器播種、滅茬機滅茬后機械起壟便攜式播種器播種。3次重復,隨機排列,各處理面積420 m2。20行區(qū),行長35 m,種植密度65 000株/hm2。
1.3? ? 試驗過程
4月26日播種,深度3.5 cm。純N、P2O5、K2O施肥量分別為225、85、110 kg/hm2。1/3的氮肥、全部磷鉀肥作底肥,2/3的氮肥于6月下旬作追肥。5月31日進行出苗率及葉片數(shù)的調查。6月22日進行葉片數(shù)、株高調查。7月23日進行吐絲率調查。8月30日進行莖粗、穗位、綠葉數(shù)和株高調查[1-2]。
收獲期對小區(qū)10 m2內的全部果穗進行測產,選取代表性的10穗晾曬風干??挤N時測定果穗長、禿尖、籽粒含水量,得出籽粒含水量14%的產量[3-4]。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處理對生育期的影響
由表1可知,5月31日調查,出苗率高低依次為滅茬起壟播種>滅茬播種>原壟播種。7月23日調查,吐絲率高低依次為滅茬起壟播種>滅茬播種>原壟播種。各處理的出苗率相差明顯,滅茬起壟播種的出苗率比滅茬播種和原壟播種分別高9、13個百分點。滅茬起壟播種的吐絲率比滅茬播種和原壟播種分別高23.3、39.9個百分點。
2.2? ? 不同處理對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由表1可知,5月31日調查,各處理的葉片數(shù)多少依次為滅茬起壟播種>滅茬播種>原壟播種。5月31日滅茬起壟播種的葉片數(shù)比滅茬播種和原壟播種分別多0.4、1.2片。6月22日調查,葉片數(shù)多少依次為滅茬起壟播種>滅茬播種>原壟播種;6月22日滅茬起壟播種的葉片數(shù)比滅茬播種和原壟播種分別多0.5、1.0片。株高高低依次為滅茬播種>滅茬起壟播種>原壟播種。8月30日調查,各處理的莖粗大小為滅茬起壟播種>滅茬播種>原壟播種;8月30日滅茬起壟播種的莖粗比滅茬播種和原壟播種分別高0.9、2.2 mm。穗位高低依次為滅茬播種>原壟播種>滅茬起壟播種;綠葉數(shù)多少依次為滅茬起壟播種>原壟播種>滅茬播種;滅茬起壟播種的綠葉數(shù)比滅茬播種和原壟播種分別多1.1、1.0片。株高的高低依次為滅茬播種>原壟播種>滅茬起壟播種。
2.3? ? 不同處理對產量構成及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各處理的禿尖大小依次為原壟播種>滅茬播種>滅茬起壟播種。穗長大小依次為滅茬起壟播種>滅茬播種>原壟播種。產量大小依次為滅茬起壟播種>滅茬播種>原壟播種。產值高低依次為滅茬起壟播種>滅茬播種>原壟播種;純產值高低依次為滅茬起壟播種>滅茬播種>原壟播種。滅茬起壟播種禿尖小于原壟播種、滅茬播種0.1、0.2 cm。滅茬起壟播種穗長大于滅茬播種、原壟播種2.2、3.5 cm。滅茬起壟播種產量高于滅茬播種、原壟播種691.3、1 452.6 kg/hm2。滅茬起壟播種產值高于滅茬播種、原壟播種1 106.08、2 324.16元/hm2。滅茬起壟播種純產值高于滅茬播種、原壟播種606.08、1 524.16元/hm2。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滅茬起壟播種耕作方式的出苗率和吐絲率均高于滅茬播種、原壟播種,其各時期的葉片數(shù)、穗長、株高均高于滅茬播種、原壟播種,產量、產值以及純產值也均高于滅茬播種、原壟播種。該研究明確了采用滅茬起壟播種的耕作方式對玉米增產增收效果顯著,為該區(qū)域玉米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5-6]。
4? ? 參考文獻
[1] 方向前,曹文明,丁紹文,等.吉林省濕潤冷涼區(qū)玉米優(yōu)質高產高效生產制約因素及對策[J].中國種業(yè),2013(4):40-42.
[2] 方向前,趙洪祥,李姝,等.吉林省濕潤冷涼區(qū)不同收獲時期對玉米產量及產值的影響[J].吉林農業(yè)科學,2012,37(3):4-6.
[3] 方向前,趙洪祥,劉玉杰,等.吉林省濕潤冷涼區(qū)玉米應用“單粒播種技術”注意的問題[J].種子,2015,34(7):114-115.
[4] 方向前,付稀厚,劉玉杰,等.吉林省濕潤冷涼區(qū)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J].中國種業(yè),2015(5):36-38.
[5] 劉水.不同耕作方式對農田夏玉米土壤微生物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8,46(34):91-93.
[6] 孔曉民,韓成衛(wèi),曾蘇明,等.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物理性狀及玉米產量的影響[J].玉米科學,2014,22(1):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