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襄城縣中醫(yī)院(461700)張亞鶴
咳嗽變異性哮喘在小兒群體中具有較高發(fā)病率,病情易反復(fù),且若未及時治療,則易進展為典型哮喘。目前,臨床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藥物主要包括β2受體激動劑、茶堿類、糖皮質(zhì)激素及抗過敏藥物等,但整體療效不佳,且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較高,因此臨床將疾病治療研究重點轉(zhuǎn)向中醫(yī)[1]。本研究選取我院82例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探討小青龍湯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82例,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1)與研究組(n=41)。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3.4~12.3歲,平均(7.81±2.01)歲。研究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3.1~12.7歲,平均(7.76±1.97)歲。兩組年齡、性別等均衡可比(P>0.05),且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純杭覍僦獣员狙芯?,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入院后給予兩組常規(guī)治療,包括解痙平喘、化痰止咳、氧療及抗感染等,在此基礎(chǔ)上兩組分別采取不同用藥方案。
1.2.1 對照組 采取孟魯司特鈉(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372),12歲以下患兒口服5 mg/次、1次/d,12歲以上患兒口服10 mg/次、1次/d。
1.2.2 研究組 于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用小青龍湯,藥物組方:大棗3g、淫羊藿15g、補骨脂13g、丹參10g、地龍15g、黃芪20g、法半夏6g、干姜6g、細辛2g、甘草6g、白芍9g、白芥子15g、紫蘇子15g、桂枝6g、麻黃根6g,干咳日久加麥冬、北沙參、玄參、玉竹,鼻癢噴嚏加辛夷花、防風(fēng)、蒼耳子,咽癢加甘草、紫苑、百部、桔梗,痰多加枇杷葉,反復(fù)感冒加防風(fēng)、黃芪、白術(shù),以水煎煮,1劑/d,收汁300ml,早晚分2次服用。兩組均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兩組臨床癥狀(胸悶、喘息、咳嗽)改善及住院用時。②肺功能,治療前及療程結(jié)束后采取Sensor Medics Ros System肺功能儀檢測兩組肺功能指標[呼氣流速峰值(PEF)、第1s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呼氣中期流速(MMEF)]。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通過SPSS18.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附表 兩組療程結(jié)束后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附表 兩組療程結(jié)束后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M M E F(L/s) P E F(L/s) F E V 1(L)研究組 4 1 0.6 2±0.1 0 4.1 0±1.0 0 1.3 6±0.1 3對照組 4 1 0.4 8±0.1 1 3.5 5±0.9 6 1.1 8±0.1 1 t 6.0 3 0 2.5 4 1 6.7 6 8 P 0.0 0 0 0.0 1 3 0.0 0 0
2.1 臨床癥狀改善及住院用時 研究組與對照組胸悶、喘息及咳嗽改善用時、住院時間比較,[(3.69±0.50)vs(4.86±0.63)]d、[(4.04±0.63)vs(5.11±0.54)]d、[(4.06±1.00)vs(5.12±0.91)]d、[(5.06±0.64)vs(6.78±0.81)]d,短于對照組(P<0.05)。
2.2 肺功能 治療前兩組MMEF、PEF、FEV1間無顯著差異(P>0.05),療程結(jié)束后兩組MMEF、PEF、FEV1較治療前增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小青龍湯為臨床重要方劑,有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之功。小青龍湯中桂枝、麻黃聯(lián)用能止咳、定喘、解表;干姜、細辛有化飲溫肺之功;半夏擅燥濕化痰;白芥子、蘇子能止咳、平喘、肅肺;黃芪可補益脾肺之氣;地龍、丹參有通絡(luò)、化瘀、活血功效;淫羊藿、補骨脂能補腎助陽。現(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證實,小青龍湯中桂枝有效成分桂皮醇能穩(wěn)定肥大細胞,黃芪可抑制過敏介質(zhì)釋放,地龍及丹參可改善體內(nèi)微循環(huán),減輕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并拮抗組織胺;干姜具備良好抗炎功效[2]。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研究組癥狀緩解用時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且療程結(jié)束后肺功能指標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采取小青龍湯加減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可縮短其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長,改善患兒肺功能。
總之,采取小青龍湯加減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改善其肺功能,促使患兒及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