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中醫(yī)院(原縣二院)(455112)喬文秀
子宮肌瘤屬于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臨床又將其稱之為子宮纖維瘤、纖維肌瘤等,其是由于子宮平滑肌細增生而生,其中還有少量的纖維結締組織作為支持組織而存在[1]。臨床表現(xiàn)為子宮出血、腹部包塊及壓迫癥狀、疼痛、白帶增多、不孕與流產、貧血等,對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2]。在臨床治療中,多要用手術治療,但術后易出現(xiàn)多種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從而影響治療及預后效果。故實施針對性系統(tǒng)護理干預措施至關重要。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隨機抽取本院自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系統(tǒng)護理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自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根據(jù)隨機信封法將其分為實驗組(45例)、對照組(45例)。實驗組年齡33~56歲,平均年齡(44.5±6.5)歲,病程0.7~4.8年,平均病程(2.6±1.6)年,肌瘤直徑3~9 c m,平均直徑(6.2±3.5)cm,其中多發(fā)肌瘤17例、單發(fā)肌瘤28例;對照組年齡32~55歲,平均年齡(43.9±6.4)歲,病程0.7~4.9年,平均病程(2.5±1.5)年,肌瘤直徑3~8cm,平均直徑(6.0±3.0)cm,其中多發(fā)肌瘤18例、單發(fā)肌瘤27例。將兩組患者基線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不具有明顯差異(P>0.05)。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并全程參與研究。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與我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精神疾病者;不配合操作者;溝通障礙。
附表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指標、住院時間、應激反應比較(±s,n=45)
附表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指標、住院時間、應激反應比較(±s,n=45)
組別 肛門排氣時間(d)腹部傷口愈合時間(d)腸功能恢復時間(h)住院時間(d)疼痛感(分) SAS(分) SDS(分)實驗組 3.0±2.0 20.7±3.5 34.1±9.6 4.8±2.2 3.6±1.2 3.4±1.1 2.9±0.9對照組 5.5±3.1 38.8±7.5 68.4±10.2 8.5±2.2 5.1±1.5 4.8±1.4 4.5±1.5 t 4.546 14.670 16.427 7.978 5.238 5.275 6.13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確診病情后,均實施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即術前健康教育、術中護理配合、術后常規(guī)護理等。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增加系統(tǒng)護理。術前護理:由于患者會對自身病情、治療方法產生焦慮、擔心等心理,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鼓勵患者傾訴心聲,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指導,耐心解答其疑問,普及子宮肌瘤發(fā)病機制、治療目的及相關注意事項,幫助患者提高治療信心,使其保持健康心態(tài)接受治療。術后護理:術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同時對患者的心電反應進行記錄,術后叮囑患者保持平臥位,將其頭部偏向一側,預防呼吸道堵塞;對其傷口進行清潔護理,保持切口干燥、清潔,預防感染;記錄好引流液性狀及注量,保持導尿道通暢;對穿刺部位進行觀察,如出現(xiàn)滲血癥狀或局部血腫、水腫現(xiàn)象時及時報告醫(yī)生,配合醫(yī)生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3]。術后第一天,指導患者半坐臥位,減少傷口的張力及患者疼痛感;指導其活動方式,有助于胃腸道蠕動,減少腸粘連出現(xiàn),促進靜脈回流[4]。飲食護理:手術當天禁食,術后待肛門通氣后,先給予流質性食物,如牛奶、豆?jié){等營養(yǎng)物質,之后過渡到正常飯食。由于手術麻醉,會抑制患者排尿反射功能,導致膀胱出現(xiàn)長時間緊張收縮,因此,指導患者盆部肌肉、會陰部康復訓練,有助于排尿,同時鼓勵患者多飲水,預防尿路感染現(xiàn)象[5]。因手術切口較大,麻醉消失后,患者會出現(xiàn)疼痛感,可在術中給予相應的鎮(zhèn)痛藥物,術后根據(jù)患者疼痛情況,給予適量的鎮(zhèn)痛劑藥物。
1.3 分析指標 分析兩組術后臨床指標(肛門排氣時間、腹部傷口愈合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應激反應、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應激反應包括生理應激反應及心理應激反應,生理應激反應為疼痛感,采用VAS量表進行評價[6],分數(shù)越高證明疼痛感越強。心理應激反應為焦慮及抑郁,采用SAS、SDS量表進行評價[7],分數(shù)越高證明負面心理越嚴重。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行X2檢驗,統(tǒng)計指標顯示存在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術后臨床指標、住院時間、應激反應 術后臨床指標、住院時間實驗組低于對照組,且應激反應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2.2 比較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非常滿意29例、滿意14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95.6%;對照組非常滿意21例、滿意15例、不滿意9例,護理滿意度80%,組間對比差異,X2=5.075,P<0.05。
目前,子宮肌瘤發(fā)病率直線上升,屬于婦科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8]。在臨床治療中,多采用手術治療。但手術作為直接應激源,易引起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故實施有效的系統(tǒng)性護理措施至關重要。系統(tǒng)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械式,將其應用于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對改善術后應激反應具有積極作用。術后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觀察導尿管引流性質,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術后指導患者采用合理膳食結構,快速改善胃腸功能;針對疼痛感,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緩解患者疼痛感的同時改善應激反應[9][10]。結合上述護理措施,提高信任感,進一步提高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顯示:術后臨床指標、住院時間實驗組低于對照組,應激反應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95.6%、對照組80%,P<0.05。
綜上所述,系統(tǒng)護理應用于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對提高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