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內黃縣第二人民醫(yī)院(456300)李艷蕊
糖尿病屬于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具有較高的遺傳易感性,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不斷變化,從而增加了糖尿病發(fā)病率。臨床統(tǒng)計表明,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在全球范圍內逐年升高,呈流行勢態(tài)[1]。2型糖尿病與患者自身代謝紊亂有關,同時其也是引發(fā)各種急性、慢性并發(fā)癥的主要表現(xiàn),臨床特點為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視力下降等[2]。在臨床治療中,藥物治療效果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糖脂代謝紊亂現(xiàn)象,需要從飲食管理開始,故培養(yǎng)患者良好的飲食結構,進而提高治療效果[3]。在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實施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干預措施,對改善患者糖脂代謝水平具有積極作用。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110例本院自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5例)、干預組(55例)。對照組男36例、女19例,年齡39~80歲,平均年齡(59.5±10.6)歲,病程5.0~15.5年,平均病程(10.4±5.1)年,平均體質量(22.5±4.5)kg/m2;干預組男37例、女18例,年齡40~79歲,平均年齡(60.4±11.2)歲,病程5.1~16.5年,平均病程(10.5±5.2)年,平均體質量(23.1±4.6)kg/m2。將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體質量等基線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不具有明顯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規(guī)定的糖尿病分型及診斷標準,同時經(jīng)相關檢查已確診[4]。本次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并參與研究。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與我院簽署知情同意書。
附表 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脂代謝指標比較(±s,n=55)
附表 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脂代謝指標比較(±s,n=55)
組別 空腹血糖(m m o l/L) 餐后2 h血糖(m m o l/L) 血紅蛋白(%) I R T C(m m o l/L) T G(m m o l/L)干預組 6.0±0.9 8.1±1.1 6.0±1.1 3.0±1.3 4.1±0.3 1.9±0.4對照組 7.0±0.9 9.2±1.2 7.1±1.2 4.1±1.4 4.8±0.5 2.4±0.5 t 5.8 2 7 5.0 1 1 5.0 1 1 4.2 7 0 8.9 0 3 5.7 9 1 P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確診病情后,均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即給予患者實施口頭健康教育,用藥指導及運動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干預:建立營養(yǎng)干預護理小組:建立一支由醫(yī)生、護士長、護士、營養(yǎng)師等組成的營養(yǎng)干預護理小組,定時對組內成員實施培訓,培訓其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干預內容、流程等,提高小組成員團隊認知水平及護理水平,合理分配任務,讓患者得到全方面的護理干預。健康教育:定期組織患者實施糖尿病健康講座,同時向其發(fā)放健康手冊,讓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明確用藥治療、健康飲食、合理搭配營養(yǎng)的重要性;同時向患者講解糖尿病并發(fā)癥預防及處理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耐心解答患者疑問,提高治療信心[5]。飲食護理:患者入院第二天,營養(yǎng)師及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其飲食結構,結合其病情,為其制定相應的個性化的飲食方案,指導患者每日熱量的攝入量,科學、合理的搭配膳食結構,多食用低鹽、低脂類食物;指導進餐時間,為患者制定食譜,指導常見的食物交換方法,便于患者合理的選擇食物。輔助治療:在用藥及飲食治療過程中,輔助運動治療,指導患者科學、有效的有氧運動方法,如上樓梯、爬山、跳繩等,要求患者在餐后0.5~1小時間進行運動,不可空腹運動[6]。
1.3 分析指標 分析兩組糖代謝指標(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紅蛋白、IR)、脂代謝指標(TC、TG)、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有本院自制量表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將其分為四個等級,即非常滿意(總評分>90分)、較滿意(總評分80~90分)、滿意(總評分70~80分)、不滿意(總評分<70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度+較滿意度+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2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采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組間采用X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糖代謝指標、脂代謝指標 糖代謝指標、脂代謝指標對比干預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2.2 比較護理滿意度 干預組非常滿意43例、較滿意8例、滿意度3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98.2%(54/55);對照組非常滿意34例、較滿意7例、滿意度5例、不滿意9例,護理滿意度83.6%(46/55),組間對比具有明顯差異,X2=7.040,P=0.008。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其是由于患者機體胰島素出現(xiàn)缺乏與胰島素生理功能下降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具有病程較長、并發(fā)癥多等特點,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易引起其他相關性并發(fā)癥,直接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7]。此外,糖尿病屬于終身性疾病,其心理與生理也存在特殊性,再加上文化因素、年齡、疾病認知程度的影響,對治療及預后效果均會產(chǎn)生影響。在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時,主要治療原則有兩個,一是堅持藥物治療,二是加強營養(yǎng)護理管理,以此才能將病情控制在有效范圍內,同時還可使患者自身營養(yǎng)狀態(tài)保持在最佳水平[8]。故在治療中實施科學、有效的個性化營養(yǎng)護理干預至關重要。
個性化營養(yǎng)護理干預是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延伸出現(xiàn)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其是以患者為中心,為其提供科學的營養(yǎng)指導干預,進一步輔助提高治療效果。將其應用于2型糖尿病中,先建立營養(yǎng)護理干預小組,提高護理人員專業(yè)素質,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實施相應的健康教育,讓患者明白飲食均衡、治療措施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給予相應的飲食指導干預,保障患者營養(yǎng)均衡的同時培養(yǎng)其良好的飲食習慣,進一步改善糖脂代謝狀態(tài);給予合理的運動指導,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促使患者病情盡快好轉。
綜上所述,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對改善患者糖脂代謝、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