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摘要】目的:探討院前急救中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配合效果。 方法: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創(chuàng)傷急救患者擇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給予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配合干預。觀察在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開展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配合后的急救效果。 結果:在參與本研究的80例患者中,搶救成功患者共有78例,搶救失敗死亡患者共有2例,搶救總成功率為97.5%(78/80)。 結論:在創(chuàng)傷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開展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配合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院前急救;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2-190-01
前言:創(chuàng)傷是臨床急診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疾病類型,該病患者的致傷原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空跌落等。創(chuàng)傷患者的病情發(fā)展較為迅速,同時伴有嚴重的疼痛感和失血表現,進而可誘發(fā)各臟器功能出現紊亂情況,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因此及時給予患者有效的急救及護理配合干預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為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了院前急救中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配合的實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創(chuàng)傷急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有48例,女性有32例,年齡為22~67歲,平均年齡為(41.6±4.8)歲;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的患者有33例,為高空跌落的患者有24例,為建筑工地事故的23例。
納入標準:(1)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2)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排除標準:(1)合并患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2)存在精神障礙相關癥狀表現;(3)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給予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配合干預,具體的護理內容如下:(1)快速出診:護理人員在接到急救電話后,應首先對事故地點、患者創(chuàng)傷位置等方面的基本信息進行初步了解,同時立即通知急診醫(yī)務人員進行急救相關準備工作,盡快出診。(2)病情評估:待到達事故現場后,應立即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部位進行緊急處理,評估其生命體征狀態(tài),遵照先重后輕的搶救救治原則為患者實施相應的急救護理內容,并輔助為患者進行吸氧、止血等干預處理,同時有效安撫患者家屬,對患者給予心理安慰。(3)維持生命體征:①在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及急救處理的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T.P.R.BP及意識、瞳孔和血氧飽和度等方面的狀態(tài)表現,同時配合醫(yī)生對其全身機體系統進行整體檢查;②盡快對患者的建立靜脈通道,必要時建立兩路的靜脈通道,并遵醫(yī)囑及時為其輸注治療藥物;③若患者伴有呼吸不暢的情況,則應立即為其清理呼吸道和口鼻腔阻塞物,以維持呼吸通暢,同時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出現嘔吐物所致窒息的情況,必要情況下需配合急救醫(yī)師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若患者存在舌根后墜表現,則應將其舌體拉出,并為其進行下頜墊襯處理,防止出現呼吸阻滯情況;④護理人員應對存在疑似骨折表現患者的狀態(tài)異常部位進行簡單的固定處理,并在擔架搬運過程中對該機體部位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以免出現創(chuàng)傷加重的情況;⑤對于存在大出血癥狀表現的患者,可應用止血帶于其出血部位處進行加壓止血,并定時放松止血帶,以維持正常的血液流通,止血過程中應對出血創(chuàng)口進行適當按壓,從而有效減少血液流失,同時遵醫(yī)囑為患者及時補充血容量。(4)安全轉運:護理人員應于轉運開始前與急診科取得聯系,簡單向其說明患者的搶救情況,并確保各相關科室已做好急救準備,待現場急救完畢后,立即將患者安全轉運至醫(yī)院,轉運期間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情況,一旦患者出現異常癥狀表現,即應及時為其開展對癥處理,以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在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開展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配合后的急救效果。
2 結果
在參與本研究的80例患者中,搶救成功患者共有78例,搶救失敗死亡患者共有2例,搶救總成功率為97.5%(78/80)。2例搶救失敗死亡患者的致死原因分別為現場搶救無效和轉運期間呼吸衰竭致死。
3 討論
創(chuàng)傷疾病作為一種最為常見的急診疾病類型之一,該病患者多伴有大量出血、劇烈疼痛、機體功能障礙等癥狀表現,進而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時給予患者相應的急救治療及護理干預措施是十分必要的[2]。院前急救主要是指于院外對急危重癥患者展開的急救處理。急救護理干預作為一項院前急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項目,可對患者的搶救結局、預后情況等方面均產生較大的影響效果,而提升患者急救成功率的關鍵所在為搶救速度和急救配合,這就要求急救護理人員需在具備豐富急救經驗和高水平護理技能的同時,保證良好的急救護理配合,進而方能盡快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病情評估和急救干預措施,從而可顯著提高搶救質量水平[3]。相關研究表示,通過在創(chuàng)傷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期間給予其相應的護理配合干預手段,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情況,進而明顯提升急救效果[4]。
根據本次研究的研究結果可得知,參與本研究的80例創(chuàng)傷患者在接受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配合后,搶救成功患者共有78例,搶救失敗死亡患者共有2例,搶救總成功率為97.5%(78/80)。進而說明,通過在創(chuàng)傷患者的院前急救期間實施相應的急救護理配合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具有理想的護理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配合干預在創(chuàng)傷患者的院前急救中的實施效果較好,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立鳳.一體化鏈式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模式在急性嚴重性創(chuàng)傷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8):3412-3414.
[2] 張麗,王琳.優(yōu)質護理在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全科口腔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9,6(9):71-71.
[3] 王麗榮,王晶晶,陸永珍.多發(fā)性創(chuàng)傷的院前急救和護理配合[J].全科護理,2018,16(36):4566-4567.
[4] 李會,楊蕾蕾.探究多發(fā)性創(chuàng)傷的院前急救和護理配合效果及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9,6(5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