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1.貴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農(nóng)業(yè)生物工程研究院,貴州省農(nóng)業(yè)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山地植物資源保護與種質(zhì)創(chuàng)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貴陽 550025;2.貴州大學茶學院/貴州省山地生態(tài)與農(nóng)業(yè)生物工程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貴陽 550025;3.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國家DUS中心貴陽分中心,貴陽 550006)
化感(Allelopathy)是指植物(或微生物)通過向周圍環(huán)境釋放某些化學物質(zhì),對自身或其附近生物的生長產(chǎn)生的促進或抑制作用[1-2]。利用不同作物間化感作用的性質(zhì)和特點,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應用中布局合理的耕作模式,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空間、促進作物生長和增加作物產(chǎn)量[3-4],反之則會對作物的生長不利。例如:芝麻和棉花套作,棉花會受芝麻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質(zhì)影響,導致生長緩慢[5];番茄和黃瓜套作,番茄根部分泌物及植株產(chǎn)生的揮發(fā)物,會對黃瓜的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6]。
棉花是我國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悠久,且在多地均有種植[7],棉花是一年生木本植物,高0.6~1.5 m,大多數(shù)的棉地廂寬都在1.2 m左右[8],種植間距較大,因此利用化感作用,合理的選擇農(nóng)作物與其套種或間種,可以高效利用土地,提高植棉收益。但目前棉花的化感作用主要是對小麥、孜然和向日葵的研究較多[9-10],而對于棉花與其他重要經(jīng)濟作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報道較少。
大豆和西瓜也是我國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全國各地都有大面積種植。在早年間,就有人將西瓜、大豆與棉花進行套作和間作,近幾年也有人報道過“瓜、棉、豆”套作體系[11-12],此套作體系中對3種作物的生長互有益處,但具體研究未有報道,因此為進一步探明瓜、棉、豆三者種植之間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陸地棉GK 50為材料,取其地下部分制成不同濃度的水浸提液,通過作物幼苗室內(nèi)培養(yǎng)和盆栽模擬試驗,以白菜為陰性對照,測定相關(guān)生理生化指標,研究棉花植株水浸提液對西瓜和大豆的化感作用,觀察其對西瓜、大豆2種作物的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的影響,以期為“瓜、棉、豆”套作體系提供一定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所用材料為陸地棉GK 50棉花植株,由中棉所贈予的種子種植所得;西瓜(新小玉、京欣2號)和白菜(魯白6號)種子購于北京鳳鳴雅世科技有限公司;大豆(中黃37號)種子購于河北慶豐種業(yè)有限公司。
1.2.1棉花水浸提液制備
參照劉躍鵬等[13]的方法,略有改動。在試驗地中隨機選取生長良好的陸地棉GK 50植株,取其地下部分,于烘箱中60 ℃烘干至恒重,搗碎研磨成粉存于4 ℃?zhèn)溆谩T谌瞧恐蟹Q取100 g粉碎樣品,加入1 L蒸餾水于180 r·min-1搖床上充分震蕩混勻24 h,經(jīng)2層紗過濾備用;濾液作為水浸提原液,用蒸餾水將原液分別稀釋成4倍(4 ×)、8倍(8 ×)、16倍(16 ×)備用。
1.2.2棉花水浸提液處理大豆等種子
受體種子消毒,參照李彩鳳等[14]和韓志軍[15]的方法。用2%的次氯酸鈉溶液,浸泡充實飽滿的大豆、白菜和西瓜種子消毒10 min,蒸餾水清洗3~5次后,采用濾紙培養(yǎng)皿法,將種子分別置于含蒸餾水、稀釋4倍、8倍、16倍及原液水浸提液的90 mm培養(yǎng)皿中,28 ℃人工氣候箱中暗培養(yǎng),每次處理各作物100粒種子,每個處理3次重復,以蒸餾水培養(yǎng)為對照,3 d后開始統(tǒng)計各培養(yǎng)皿中的種子萌發(fā)數(shù),記錄數(shù)據(jù)。
1.2.3棉花水浸提液處理大豆等幼苗
選取充實飽滿的3種作物種子,用2%的次氯酸鈉溶液處理15 min,蒸餾水清洗4次后在28 ℃的氣候箱中暗培催芽2~5 d。選取芽長均一的各品種受體種子,分別置于含蒸餾水、稀釋4倍、8倍、16倍和原液水浸提液珍珠巖培養(yǎng)缽中,每個處理3次重復,光照培養(yǎng)箱(28 ℃、光照時間12 h·d-1)中培養(yǎng)10 d后,洗凈根部珍珠巖,用吸水紙吸干水分,測量株高、主根長,記錄數(shù)據(jù)。
1.2.4保護酶活性及MDA含量測定
取各濃度水浸提液處理后的受試植物幼苗根部,按照蘇州科銘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的試劑盒說明書,稱取0.1 g組織,加入1 mL提取液進行冰浴勻漿,4 ℃8 000 g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按步驟加入試劑盒中的試劑,用酶標儀測定相關(guān)吸光值,根據(jù)說明書中配套公式測定SOD、POD、CAT的酶活性以及MDA的含量。
注:A為對白菜的影響,B為對大豆的影響,C為對京欣西瓜的影響,D為對新小玉西瓜的影響;ck、0 ×、4 ×、8 ×、16 ×分別表示濃度為水、原液、稀釋4倍、稀釋8倍、稀釋16倍。下同。圖1 陸地棉GK 50根部水浸提液對幼苗株高的影響
1.2.5結(jié)果分析
以國家農(nóng)業(yè)部發(fā)布白菜類種子發(fā)芽率(85%)、大豆種子發(fā)芽率(85%)、西瓜種子發(fā)芽率(90%)為標準,所得數(shù)據(jù)用SPSS 13.0軟件和Excel 2010軟件進行分析;
發(fā)芽率(%)=(發(fā)芽終止時正常發(fā)芽種子數(shù)/供試種子總數(shù))×100%。
種子萌發(fā)實驗結(jié)果表明,100 g·L-1原液濃度的棉花根部浸提液對白菜、大豆和西瓜的種子萌發(fā)均有顯著抑制作用。和水處理相比,白菜的萌發(fā)率下降了14.1%,大豆萌發(fā)率下降8.93%,京欣西瓜萌發(fā)率下降10.33%,新小玉西瓜下降9.03%(表1)。稀釋4倍的浸提液,對白菜種子仍有顯著抑制作用,相比水處理的萌發(fā)率下降了10.54%,但該濃度下大豆、京欣西瓜和新小玉西瓜的種子萌發(fā)率分別為86.6%、86.7%和87.53%,對比水處理無顯著變化。稀釋8倍的浸提液處理時白菜、大豆、京欣西瓜和新小玉西瓜的萌發(fā)率為87%、89%、92.3%和88.2%,對比水處理無顯著變化。稀釋16倍的浸提液處理時白菜、大豆、京欣西瓜和新小玉西瓜的萌發(fā)率為89.67%、89.43%、90.83%和92.43%,對比水處理也無顯著變化。稀釋4倍的浸提液對白菜萌發(fā)率影響顯著,但對大豆和西瓜種子萌發(fā)率無顯著影響,說明棉花浸提液對白菜的抑制作用更明顯。
作物幼苗盆栽試驗結(jié)果表明,100 g·L-1原液濃度的棉花根部浸提液對白菜幼苗的生長抑制作用最為顯著(圖1 A和圖3 A),此時白菜株高2.27 cm,根長1.6 cm,而水處理的白菜株高4.1 cm,根長2.53 cm,株高相比矮了44.6%,根長短了36.8%,抑制作用達極顯著水平。該濃度下大豆的株高9.17 cm,根長8.33 cm,水處理的株高10.1 cm,根長9.6 cm,相比矮了9.2%,短了13.2%,抑制作用達顯著水平。高濃度棉花根系浸提液對白菜株高和根的生長抑制作用極顯著,對大豆株高和根的生長抑制作用顯著。
表1 陸地棉GK 50根部不同濃度的水浸提液對作物萌發(fā)率的影響
注:“*”與“**”分別表示在p<0.05與p<0.01上的差異顯著性,本表數(shù)據(jù)為同一處理3次重復平均值,下同。
京欣西瓜在原液濃度處理下株高7.0 cm,根長3.73 cm,水處理的株高6.23 cm,根長3.8 cm,株高相比提高12%,顯著的促進株高的生長,但根長相比無顯著影響。新小玉西瓜在原液濃度下株高8.93 cm,根長3.5 cm,水處理的株高9.17,根長3.7 cm,相比差異都不顯著。說明高濃度棉花根系浸提液對西瓜無抑制作用。
圖2 陸地棉GK 50根部水浸提液對幼苗根長的影響
注:A為白菜幼苗,B為大豆幼苗,C為京欣西瓜幼苗,D為新小玉西瓜幼苗;4 ×、0 ×、ck分別表示濃度稀釋4倍、原液、水處理。圖3 高濃度棉花根部水浸提液對幼苗生長的影響
稀釋8倍的浸提液處理下,顯著促進了3種作物幼苗株高(圖4),大豆株高12.47 cm,京欣西瓜株高7.26 cm,新小玉西瓜株高11.37 cm,白菜株高4.6 cm,對比水處理的分別增長了23%、17%、24%和12%;該濃度下大豆根長10.96 cm,對比水處理的長了14%,差異達顯著水平,白菜、京欣西瓜和新小玉西瓜根長分別為2.9 cm、3.9 cm和3.9 cm,對比水處理的無差異變化。稀釋16倍的浸提液處理下,極顯著促進了大豆和西瓜的幼苗株高,大豆株高16.3 cm,京欣西瓜株高9.37 cm,新小玉西瓜株高12.2 cm,對比水處理的分別增長了61%、50%和33%;顯著促進白菜的株高,白菜株高4.87 cm,相比水處理的增長了18.7%;在該濃度處理下下對白菜和西瓜的根長無顯著影響,但極顯著促進了大豆的根長,大豆根長12.6 cm,比水處理的長了31%。稀釋8倍和稀釋16倍浸提液處理下大豆、西瓜和白菜的株高都有顯著增長,說明低濃度下棉花根系浸提液對3種作物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物酶(POD)和過氧化氫酶(CAT)廣泛存在于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16]。SOD酶可以催化超氧化物陰離子發(fā)生歧化作用,生成H2O2和O2;POD酶催化過氧化氫氧化酚類和胺類化合物反應,具有消除過氧化氫和酚類、胺類毒性的作用[17];CAT酶是最主要的H2O2清除酶;植物器官組織在逆境下遭受傷害或衰老時,往往發(fā)生膜脂過氧化作用,生成過氧化脂質(zhì),后者逐漸分解為一系列復雜的化合物,其中包括MDA,積累MDA對膜和細胞能造成傷害,其含量能用來反映植物受逆境傷害的程度[18]。
注:A為白菜幼苗,B為大豆幼苗,C為京欣西瓜幼苗,D為新小玉西瓜幼苗;16 ×、8 ×、ck分別表示濃度稀釋16倍、稀釋8倍、水處理。圖4 低濃度棉花水浸提液對大豆和西瓜幼苗生長的影響
取棉花根部浸提液處理的幼苗根部,進行SOD、POD和CAT保護酶活性及MDA含量的測定。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100 g·L-1原液濃度處理下,新小玉西瓜和京欣西瓜的SOD保護酶活性為72.16 U·g-1和71.23 U·g-1,而水處理下SOD酶活性為62.38 U·g-1和58.97 U·g-1,相比分別增加了15.7%和20.8%,差異顯著,2種西瓜的POD和CAT酶活性及MDA含量對比水處理的無明顯變化(圖5)。大豆在原液濃度下的CAT酶活性205.87 nmol·(min·g)-1,MDA含量3.03 nmol·g-1,水處理下的CAT酶活性為238.46 nmol·(min·g)-1,MDA含量2.67 nmol·g-1,相比之下,CAT酶活性下降了13.7%,MDA含量增加了13.5%,差異顯著,但大豆的SOD保護酶活性49.82 U·g-1,POD保護酶活性12 631.21 U·g-1,對比水處理的都無顯著變化。而白菜在原液濃度下,SOD、POD和CAT保護酶活性分別為33.18 U·g-1、4 911.51 U·g-1和53.14 nmol·(min·g)-1,MDA含量2.51 nmol·g-1,水處理下的SOD、POD和CAT保護酶活性為43.91 U·g-1、5 878.87 U·g-1和59.88 nmol·(min·g)-1,MDA含量3.38 nmol·g-1,3種保護酶活性相比之下都顯著下降,分別下降了24.4%、16.5%和11.3%,MDA含量相比增加了25.7%,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其保護酶系統(tǒng)嚴重受損。
注:A為對SOD活性的影響,B為對MDA含量的影響,C為對POD活性的影響,D為對CAT活性的影響;“*”與“**”分別表示在p<0.05與p<0.01上的差異顯著性。圖5 陸地棉GK 50根部水浸提液對幾種作物幼苗保護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響
本研究采用陸地棉GK 50為試驗材料,研究棉花根部不同濃度水浸提液對大豆(中黃37號)、西瓜(京欣2號和新小玉)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及相關(guān)保護酶活性的影響,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稀釋4倍的浸提液處理,顯著抑制了白菜種子萌發(fā)率,相比水處理的萌發(fā)率下降了10.54%,但該濃度下大豆、京欣西瓜和新小玉西瓜的種子萌發(fā)率分別為86.6%、86.7%和87.53%,對比水處理無顯著變化。原液濃度的棉花根部浸提液極顯著抑制了白菜幼苗的生長,其株高相比水處理矮了44.6%,根長短了36.8%,該濃度下大豆的株高相比矮了9.2%,根長短了13.2%,抑制作用達顯著水平,而京欣西瓜在原液濃度處理下株高相比高了12%,新小玉西瓜在原液濃度下株高相比差異不顯著。稀釋8倍的浸提液處理下,顯著促進了大豆、京欣西瓜、新小玉西瓜、白菜的株高,對比水處理的分別增長了23%、17%、24%和12%。稀釋16倍的浸提液處理下,極顯著促進了大豆、京欣西瓜、新小玉西瓜幼苗株高,對比水處理分別增長了61%、50%和33%,顯著促進白菜的株高,相比水處理增長了18.7%。綜上所述,不同濃度的棉花根部浸提液對白菜和大豆生長表現(xiàn)出了低濃度促進而高濃度抑制的現(xiàn)象;不同濃度的棉花根部浸提液對西瓜生長表現(xiàn)出了低濃度促進而高濃度不抑制的現(xiàn)象。
研究中,棉花高濃度根部浸提液明顯影響了白菜的萌發(fā)和生長,而對西瓜的影響并不顯著。通過檢測白菜、大豆和西瓜的保護酶活性可以發(fā)現(xiàn),白菜的SOD、CAT和POD保護酶的活性明顯降低,MDA含量大幅增高,但西瓜的SOD酶活性反而贈加,大豆和西瓜的POD、CAT酶活性無顯著變化。而POD酶具有消除酚類和胺類毒性的作用,CAT酶是最主要的H2O2清除酶,在活性氧清除系統(tǒng)中具有重要作用,SOD酶更是機體自我保護系統(tǒng)中極為重要的成分,能使超氧自由基發(fā)生歧化反應,是機體內(nèi)超氧自由基的天然消除劑[19]。因此相比白菜保護酶系統(tǒng)受損嚴重,大豆和西瓜的保護酶依舊在發(fā)揮作用,這也是大豆和西瓜相比白菜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小的原因。
化感作用需要達到一定濃度才能發(fā)揮效應,具體表現(xiàn)為“低促高抑”即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同時不同的植物對化感物質(zhì)的敏感效應也不同[20-21]。本研究中高濃度的棉花浸提液對西瓜的生長影響并不大,證明西瓜對棉花高濃度水浸提液的敏感效應較低,同時低濃度的浸提液能極顯著的促進大豆和西瓜的生長,這些在理論上為“瓜、棉、豆”套種體系提供了一定依據(jù),但本實驗僅是在室內(nèi)進行的盆栽實驗,而在復雜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是否會產(chǎn)生其他影響,還有待研究。
我國人均土地資源稀少,將合適的作物進行合理套作、間作,找到類似瓜、豆、棉等重要經(jīng)濟作物之間的有效套作、間作方式是一個必然選擇,而化感作用亦是研究作物合理套作、間作的一個有效辦法,在實際中應充分有效利用植物間的化感效應,減少植物的相互作用,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時提高作物的產(chǎn)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