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青 涂亞秋 蒙 雷
(1.湖北廣播電視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1;2.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64; 3.鄂北地區(qū)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shè)與管理局,湖北 武漢 430074)
我國是世界上巖溶最發(fā)育的地區(qū)之一,巖溶區(qū)分布面積為3.65×106km2,占國土面積的1/3以上。溶洞安全性的研究分析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關(guān)注,也做了一些工作。陳國亮[1]對自然狀態(tài)下巖溶塌陷機理進行了研究;王建秀等[2]通過對覆蓋型巖溶區(qū)頂板無充填溶洞巖溶塌陷成因分析,提出了用“蓋層土體—薄頂板無充填溶洞力學系統(tǒng)”來解釋溶洞塌陷。目前對樁端下伏溶洞的研究較多[3-7],趙明華等[8,9]針對樁端下伏溶洞頂板穩(wěn)定性進行了研究,分別對頂板的抗沖切穩(wěn)定性、抗剪切穩(wěn)定性、抗彎穩(wěn)定性進行了推導;曹文貴等[10]提出了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法對樁端下伏溶洞進行評價,并通過實例驗證,為溶洞安全性評價提供了一種新的不確定分析方法。在工程建設(shè)中,距離樁基正下方較近的溶洞通常會進行地基處理(如采用壓漿法),也經(jīng)常會遇到溶洞在樁基側(cè)下方的情況,即為樁基側(cè)伏溶洞問題。前述樁基下伏問題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樁基側(cè)伏溶洞問題研究較少,本文針對樁基側(cè)伏溶洞的穩(wěn)定性問題進行推導和驗算,具有科學和工程應用價值。
1.1.1模型的建立與應力狀態(tài)求解
由彈性理論可知,在截取正方形邊長較大時圍巖應力與正方形邊長無關(guān),圍巖水平向假設(shè)作用水平均布荷載q1,豎直向作用均布荷載q2,當樁基荷載作用在溶洞正上方時q1=λq2,其中,λ為巖土側(cè)壓力系數(shù)。由齊爾西解答可求得圍巖的應力公式為[11]:
(1)
其中,σρ,σφ,τρφ分別為溶洞圍巖中的徑向應力、切向應力和剪切應力,φ為與水平軸的夾角。根據(jù)式(1),溶洞周邊處的應力狀態(tài)為:
(2)
工程實踐中通常會遇到溶洞形狀接近橢圓,此時先把q1,q2合成,在上述前提下假設(shè)橢圓長軸與x方向一致,短軸方向與y方向
(3)
1.1.2樁端荷載作用下側(cè)伏溶洞巖石地基的附加應力求解
吼過之后,我從床上骨碌坐起身來。午后的陽光白花花地照在身上,我感到眼前一陣眩暈。——我這是在做夢?來不及細想,我第一反應是飛身下床,準備奪門而出??墒且话さ匚业哪_就崴了,一屁股墩在地上。為了確認事情的真相,我在大腿上掐了一把。這回放心了。腳脖和大腿上的兩股疼痛證明,我剛剛確實做了個夢。既然是做夢,我追殺李老黑的事就肯定沒有發(fā)生。既然沒有發(fā)生,李老黑就不可能知道。既然李老黑不可能知道,我就沒有必要擔心。一番簡單的推理之后,我心里慢慢踏實下來。一踏實下來,就覺得嗓子里面干得躥火,腦子里一跳一跳的疼。昨天喝酒實在太多了,我從來沒喝過那么多酒。要不是喝到爛醉如泥的程度,我怎么會睡到李金枝的床上?
在工程中通常會遇到兩樁基間側(cè)伏溶洞的實例,見圖2?,F(xiàn)假設(shè)一號樁基和二號樁基截面尺寸完全相同,荷載作用均為均布線荷載,荷載集度為p,兩樁基中心位置到溶洞中心的水平距離和垂直距離相等,可運用附加應力法對問題采用前述彈性理論求解。針對部分溶洞形狀接近圓形或橢圓形,側(cè)伏溶洞中心到兩樁基距離接近且相鄰兩樁基荷載大小相近時可按圖2進行簡化計算。
分析對比圖1和圖2可知,若把一號樁基和二號樁基的均布線荷載p在A點和B1,B2點的附加應力求解出,問題可按照1.1.1中的求解公式解答。針對該半無限空間體內(nèi)任意點均布條形線荷載作用下的應力解答如下:
(4)
其中,m=x/b,n=y/b,αsx,αsy,αsxy分別為均布條形荷載下相應的三個附加應力系數(shù)。用兩樁基對A,B所產(chǎn)生的附加應力αsxp和αsyp,分別作為A所在的水平面和B所在的豎直面處的附加應力,可得:
(5)
其中,σCA,σCB分別為A處、B處的自重應力;λ為巖石側(cè)壓力系數(shù)。
1.2.1格里菲斯準則判別準則
對圍巖穩(wěn)定性進行判別,只需找出圍巖應力的極值點,即可判別溶洞穩(wěn)定性。圓形溶洞和橢圓形溶洞周邊應力的極值點均在豎直軸和水平軸。由于溶洞巖體是包含大量微裂紋和微孔洞的固體材料,且以拉伸破壞為主,可用如下格里菲斯判別準則對其進行判別:
(6)
其中,σ1,σ3分別為大小主應力;σt為巖體抗拉強度。
1.2.2修正格里菲斯判別準則
考慮巖體裂紋壁面必然產(chǎn)生摩擦,因而提高了巖體強度,采用修正格里菲斯判別準則為:
(7)
其中,σ1,σ3分別為大小主應力;σt為巖體抗拉強度;f=tanθ;θ為巖體的內(nèi)摩擦角。
某渡槽擬采用直徑為800 mm的鉆孔灌注樁,以基巖作為樁端持力層,基巖為較完整石灰?guī)r。在基巖下4.5 m的位置勘探出有一近似圓形的溶洞存在,溶洞的等效直徑為0.8 m。設(shè)計樁基時,溶洞位置處采用圖3設(shè)計方案?;鶐r覆蓋深度為12 m,覆蓋黏土層容重為19 kN/m3,石灰?guī)r的容重為25 kN/m3。兩樁基的設(shè)計樁端壓力均為3 800 kPa,等效線荷載長度為1.5 m?;鶐r的承載力為4 100 kPa,鉆孔樁嵌入基巖深度為0.6 m,計算正方形區(qū)域的邊長為5 m,一號樁基基底中心點到B1點的水平距離為3 m,垂直距離為6 m,距離A點的水平距離為5.5 m,垂直距離為3.5 m,二號樁基基底中心點到B2點的水平距離為3 m,垂直距離為6 m,距離A點的水平距離為5.5 m,垂直距離為3.5 m。由于B1,B2關(guān)于溶洞嚴格對稱,所以根據(jù)對稱原則只需求出一邊(用B表示)應力狀態(tài)即可。石灰?guī)r的單軸抗拉強度Rt=2 000 kPa,抗壓強度fr=35 MPa,巖石側(cè)壓力系數(shù)λ為0.25,巖體的內(nèi)摩擦角θ=47°。
為求得q1,q2,經(jīng)計算可得式(5)中所需的參數(shù):αsyA=0.012,αsxB=0.358,αsyB=0.027,p=3 800 kPa,σCA=328 kPa,σCB=309.5 kPa。由式(5)計算可得q2=419.2 kPa,q1=1 483.7 kPa,代入式(2)可得溶洞圍巖周邊處的應力σφ(ρ=R)見表1。
表1 圓形溶洞周邊σφ值
?/(°)0153045607590σ?/kPa-226.159.13838.41 902.92 967.43 746.74 031.9
1)溶洞底頂板(φ=90°,270°)。
σ1=σφ=4 031.9 kPa,σ3=σρ=0,σ1+3σ3≥0,代入式(6)可得:
2)溶洞兩幫(φ=0°,180°)。
σ3=σρ=-226.1 kPa,σ1=σφ=0,由于σ1+3σ3<0,代入式(6)可得:
σt=221.6 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