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生茂
“他倒下了,但是人民會永遠記住他!”
今年2月,余干人民的好兒子、扶貧干部周友才因工作勞累導致心臟病突發(fā),倒在扶貧崗位上,成為兩年來全縣第3位因公殉職的扶貧干部。幾年來,余干舉全縣之力脫貧攻堅,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扶貧干部為革命老區(qū)盡快走上富裕之路而忘我奉獻。
“春天多美好,因你尚在場/你是山澗的一汪清泉,滋潤著綠色的希望//夏天多美好,因你尚在場/你是水鄉(xiāng)的百里荷塘,芬芳著大地和村莊//秋天多美好,因你尚在場/你是晚風中的一片楓葉,映襯著多彩的夢想//冬天多美好,因你尚在場/你是晨曦中的一輪朝陽,溫暖著人們的心房//四季多美好,因你尚在場/你是百姓心中的一座燈塔,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以上是余干縣委副書記、縣長黃勝富飽含深情創(chuàng)作的詩歌《四季如你》。進入七月以來,余干持續(xù)降雨,境內鄱陽湖、信江水位同時超警戒線一米多,余干廣大干部群眾迅速行動投入抗洪一線,發(fā)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有戴孝堅守大堤的,有懷孕仍不離崗位的,有83歲老人堅持上堤抗洪的。目睹此情此景,身在抗洪一線的黃勝富感慨萬千,揮筆寫就《四季如你》,寄予了對人民的款款深情。有著平民縣長之稱的黃勝富,在工作之余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作品,有的還曾譜曲拍成MV風行一時。
今年2月,黃勝富悼念扶貧干部周友才的詩歌一度引起共鳴:“傷心送別干越郎,淚水滔滔似信江;韜略終須建奇功,我輩還得再圖強!”
2月26日晚,余干縣東塘鄉(xiāng)副鄉(xiāng)長周友才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臟病突發(fā),因公殉職,年僅36歲的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余干廣大干部群眾沉浸在悲痛當中??h長黃勝富也深感惋惜和痛心,同時表明決心,要與廣大“干越”兒郎一起,再接再厲,建設幸福美好的新余干。
從2006年開始,周友才便在東塘鄉(xiāng)工作。十幾年來他走遍了東塘每一個村小組,在同事們眼里,他就是“百事通”。2017年年底,周友才開始分管東塘鄉(xiāng)扶貧工作,他反復求證,利用鄱陽湖周邊水資源充分的優(yōu)勢,因地制宜,確定以黃鱔、青蛙、甲魚養(yǎng)殖;蓮藕、芡實種植等作為脫貧產業(yè)。經過多次和村民溝通交流,將大家的田地流轉起來成立了專業(yè)種養(yǎng)合作社,邀請專業(yè)技術人員為村集體經濟的發(fā)展作技術指導。使每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找到了致富的門路,戶均增收3000元。
余干縣委副書記、縣長黃勝富(中)檢查雨季災情
東塘鄉(xiāng)總人口約2.1萬,2017年底貧困人口1115人,2018年年底貧困人口還剩214人,貧困發(fā)生率從2017年的5.3%降至1.0%。正是因為有周友才這樣忘我奉獻的黨員干部,才使得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得到改觀。
2月26日,周友才最后的工作時光里,由于出現歷史罕見的連續(xù)降雨,他憂心忡忡,擔心貧困戶的養(yǎng)殖基地被水淹了,清早起床便開始奔波于各個產業(yè)點,逐一查看,對每個基地都作了防汛安排。等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鄉(xiāng)里時,卻倒在會議桌上……
2017年7月14日,余干縣九龍鎮(zhèn)瓜畬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萬學賢積勞成疾,突發(fā)心源性猝死,年輕的生命定格在扶貧的路上。7月20日上午,萬學賢遺體告別儀式舉行,聽到消息的干部群眾自發(fā)趕來悼念,千余名鄉(xiāng)親父老默默匯集在一起,為年僅37歲的萬學賢送行。
瓜畬村全村389戶1978人,其中貧困戶95戶389人,村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地和外出務工,脫貧任務艱巨。2017年5月6日,萬學賢由縣文廣新局派駐到該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兩個多月里,他集思廣益制訂了貧困戶致富計劃、幫扶工作制度、黨員教育培訓計劃等。多方協調籌措資金,建立菌菇種植合作社,已有89戶、387人作為社員入股。在村里,萬學賢把貧困戶當親人,事無巨細都習慣扛在肩上。他幫助15歲的貧困學生王雅雯籌集到高中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凌晨3點,得知貧困戶王生根的兒子在外念書回家途中滯留在上百公里的鷹潭,繼而毫不猶豫地開車去接。他始終將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和無私奉獻精神。
“學賢話不多,但工作扎實,能吃苦,肯干事?!惫袭尨妩h支部書記王才昌說,縣里要求駐村干部一個月駐村不少于20天,萬學賢駐村兩個多月,回家不到5天。
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萬學賢在余干縣一直從事文化工作,2007年8月起,任縣文化局農村文化三下鄉(xiāng)辦公室主任。十年間,萬學賢奔波于全縣27個鄉(xiāng)鎮(zhèn)場,協助組建了389家村級農家書屋,將文化知識根植在農民的心坎里。
萬學賢走了,帶著對家庭的一份虧欠和事業(yè)的一腔熱忱。而有關他的故事,卻在鄱陽湖畔久久回蕩……
青山有幸埋忠骨,哀思無盡悼英魂。在人們剛剛惜別一個年輕的干部之時,又有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江西省僑聯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曹建彭突發(fā)心肌梗死,因公殉職。時間定格在2018年4月10日深夜。
是夜,余干縣洪家嘴鄉(xiāng)雙港村村部,駐村扶貧工作組的辦公室的燈光依然亮著。省僑聯駐雙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曹建彭,正在和扶貧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嚴曙光商量產業(yè)扶貧的事項。按他們的計劃,準備引進一家芡實種植企業(yè),村里入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余干縣有700年的種植芡實歷史,近年該縣通過出臺扶持芡實產業(yè)發(fā)展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引導農戶擴大種植面積。2018年2月,農業(yè)農村部批準對“余干芡實”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此次雙港村由曹建彭等扶貧干部規(guī)劃實施的芡實種植,必將帶領更多貧困戶走上富裕之路。
當晚做完產業(yè)扶貧方案,曹建彭又忙單位上黨建展板資料的整理,雖然人在村里駐點,僑聯機關黨建工作還在手上。忙完這一切后,已經是晚上11點多。曹建彭和嚴曙光來到村部二樓的宿舍就寢。兩人從駐村扶貧開始,就一直住在一間房子里。曹建彭有打呼嚕的習慣,而且很響。凌晨三點左右嚴曙光起床上廁所,發(fā)現鄰床的曹建彭十分安靜,他有些好奇,便開燈湊近去看,發(fā)現曹建彭滿頭大汗,一摸渾身冰涼。嚴曙光頓覺大事不妙,當即通知了村支書李金助。一刻鐘左右120醫(yī)生趕到了,但無論如何施救,曹建彭始終未曾蘇醒。
1964年8月,曹建彭出生于江西彭澤縣一個農民家庭。1981年參軍入伍,從普通士兵干起,直至副旅長。2010年1月,曹建彭轉業(yè)分配到江西省僑聯工作,歷任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機關紀委書記。2015年8月,省僑聯掛點幫扶雙港村,曹建彭主動要求駐村扶貧,兼任扶貧工作隊隊長。在余干的三年時間里,他風里來雨里去,出色地完成了一件件扶貧任務,贏得當地百姓的交口稱贊。
2018年元旦這天,曹建彭在一條微信中寫道:“多少個失眠的夜晚,我們挑燈夜戰(zhàn);多少個寒冷的冬日,我們一戶不漏地到貧困戶家中走訪與宣講。感謝善良的村民與我們同心聚力脫貧奔小康,貧困戶的熱情和笑容,是2017年里給我最好的安慰,我的責任始終扛在肩上,我的使命一直在路上。好運好夢在2018!”
2018年4月11日上午,余干縣洪家嘴鄉(xiāng)雙港村委會門前的長街上,600多位村民自發(fā)聚集在這里,呼喚著一個人的名字,為他送行。曹建彭倒下了,但他卻用生命照亮了扶貧路,并激勵著千萬扶貧干部不懈奮斗,繼續(xù)前行。
1927年12月,方志敏領導的弋橫農民武裝暴動,喚起了余干人民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精神,以余干五雷地區(qū)為中心的抵抗運動迅速掀起了高潮,許多貧苦農民紛紛參加農民革命團,為日后發(fā)動的農民武裝暴動奠定了基礎。戰(zhàn)斗打響后,余干人民里應外合,將榨取人民血汗的反動政府趕出了這片英雄的土地,從而建立了全縣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如今,位于五雷峰對面山岡上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正面銘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光大字,昭示著老區(qū)人民不忘初心的革命斗志和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堅定意志。這種初心和意志也正契合了當年革命先驅方志敏在獄中創(chuàng)作的《可愛的中國》和《清貧》等著述所對應的真理與理念——
“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以火焰般的文字喊出了內心的渴求和向往。
在新時代背景下,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成為共產黨人新的歷史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大扶貧投入,創(chuàng)新扶貧方式,扶貧開發(fā)工作呈現新局面,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決定性進展。
今天,飽嘗烽火狼煙的余干正經歷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通過全縣106萬人民的共同努力,勝利摘掉了國家貧困縣帽子,他們從基礎入手,重點改善了道路、水利、飲水、衛(wèi)生等基礎設施,拆除空心房和危房1.3萬幢,改水改廁2.2萬戶,硬化村道2964公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晨曦中的余干縣城
“今年2月,省檢工作組在抽查完余干脫貧攻堅的村莊之后,其中一位檢查人員向在場的余干干部深深地鞠了一躬,他說我代表廣大貧困戶謝謝你們!”余干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李樹清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抑制不住激動之情。他說,余干的脫貧攻堅工作做得非常扎實,今年與會昌縣、石城縣、樂安縣等全省10個區(qū)縣同時退出國家貧困縣是眾望所歸。他同時表示,雖然余干退出了貧困縣,但各項工作依然在如期進行,做到“政策不斷,力度不減,人員不撤”,下一步將結合國家鄉(xiāng)村振興計劃,帶動村民致富。目前縣委縣政府已組織30多名鄉(xiāng)鎮(zhèn)場黨政一把手到北京的中國農業(yè)大學進行為期一周的理論學習,為鄉(xiāng)村振興工作做好知識儲備。
余干古稱“干越”,目前總人口106萬。全縣水域面積達960平方公里,是環(huán)鄱陽湖地區(qū)水域面積最大的縣份。境內生態(tài)良好,素有“魚米之鄉(xiāng),候鳥天堂”之稱。對于此次退出國家貧困縣的意義,余干縣委書記胡偉總結了三點:一是解決了全縣絕對貧困的現狀;二是農村的生產生活面貌得到極大提升和改善;三是為余干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說,通過脫貧攻堅戰(zhàn),解決了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使他們不愁吃不愁穿,并保障他們優(yōu)先享受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和住房。此外通過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昔日破敗的道路、旱廁和危房都得到了修復和清理,百姓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眼下,橫跨余干的昌景黃高鐵正在加快建設,昔日閉塞的鄱陽湖之濱將在路網和脫貧攻堅政策的雙輪驅動下煥發(fā)新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