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誠然, 姚文藝, 肖培青, 申震洲, 焦 鵬, 馬 力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 水利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過程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河南 鄭州 450003)
多環(huán)芳烴(PAHs)是一種普遍存在于土壤環(huán)境中且具有高毒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1],多環(huán)芳烴在土壤環(huán)境中的吸收、積累、降解、轉(zhuǎn)化、揮發(fā)等行為會影響其在土壤中的形態(tài)與殘留濃度,進而決定其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對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性程度。因此,修復被多環(huán)芳烴污染的土壤是目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領域中的一個難題[2-3]。大量文獻研究證實,植物具有去除多環(huán)芳烴毒性的能力,許多植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4],植物修復是一種經(jīng)濟廉價、高效簡便、美化景觀、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的綠色技術[5]。而根系分泌物不僅在改變土壤根際區(qū)微生物種群數(shù)量、組成及其活力等方面發(fā)揮著特殊且重要的作用[6],還能夠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改善土壤質(zhì)量[7]。有研究[8]表明,在苊、萘、芘、菲的污染下,黑麥草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總糖、草酸和可溶性有機酸的含量均高于空白對照樣本。王姣龍[9]以紫玉蘭、桂花、欒樹和樟樹為試驗材料,對芘脅迫下4種城市常見綠化樹種根系分泌物的成分變化開展了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紫玉蘭和桂花根系分泌物中物質(zhì)種類與芘濃度呈負相關關系,而欒樹和樟樹根系分泌物中物質(zhì)種類與芘濃度呈正相關關系。植物向土壤中輸送碳(C)、氮(N)的能力是通過其根系分泌物中TOC,TC及TN含量來反映的[10]。植物在受到一定有害物質(zhì)脅迫時,其根系分泌物種類和含量會發(fā)生變化[11]??偟膩碚f,目前相關研究主要側(cè)重于植物根系分泌物成分的變化特征,而對其根系活性及其根系分泌物中TOC,TC,TN含量的變化關系研究較少。本試驗以欒樹(Koelreuteriapaniculata)、樟樹(Cinnamomumcamphora)作為典型樹種,開展植物根系活性特征及其根系分泌物中TOC,TC,TN含量之間變化關系的研究,探討這兩個樹種根系分泌物在菲脅迫下的響應機制,為植物修復被多環(huán)芳烴污染土壤提供理論參考。
在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溫室內(nèi)開展菲脅迫下欒樹與樟樹根系活性特征及其調(diào)控作用的試驗研究。供試材料為苗高和長勢基本一致的1年生欒樹和樟樹實生苗;試驗土壤采自于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校東園苗圃表層0—20 cm的土壤,屬于我國南方地區(qū)常見的紅壤,自然含水率和總孔隙度分別為21.77%和44.59%,土壤中TN含量為0.99 g/kg,磷(P)含量為0.38 g/kg,鉀(K)含量為6.13 g/kg,有機質(zhì)含量為17.59 g/kg,pH值為4.69,屬于酸性土壤。將供試土壤自然風干后,用2 mm土壤篩粗濾待用。將多環(huán)芳烴代表物菲溶解于丙酮溶劑中,與供試土壤混合均勻后,每份土壤1 kg,平衡30 d。
將供試苗木根系用蒸餾水洗凈后,移栽到裝有供試土壤的塑料盆中,在溫室中培養(yǎng)30 d,每日定時定量澆水,保持土壤表層有薄水層,溫室的日間溫度為24 ℃,夜間溫度為18 ℃,自然光照條件。菲濃度設置為0 mg/kg(L0),100 mg/kg(L1),1 000 mg/kg(L2)共3個處理水平[12-13],分別標記為L0,L1和L2,其中L0為對照試樣。每盆栽種1株供試苗木,每個處理水平設置6份土樣,分組設置采用隨機區(qū)組模式。
將不同處理水平的供試苗木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再用新制蒸餾水浸泡5 min并反復沖洗3次,然后以2株為單元將其放置在裝有0.5 mol/L CaCl2溶液的廣口瓶中,瓶的容積為1 500 ml,用錫箔紙將已經(jīng)進行高溫滅菌處理的廣口瓶包裹好,使根系處在黑暗狀態(tài)下,收集過程中保持連續(xù)通氣狀態(tài),靜置24 h。根系分泌物分別經(jīng)過濾紙、濾膜過濾后置于冰箱中,溫度設定為4 ℃保存。將根系分泌收集后的苗木用于根系活性測定。
使用日本島津TOC-500總有機碳分析儀測定植物根系分泌物中TOC,TC與TN的含量,用排水法測量植物根系體積,甲烯藍吸附法測定根系總吸收面積和活躍吸收面積[14]。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和圖形繪制。
以根系分泌物中TC,TOC,TN含量用于衡量欒樹與樟樹對菲濃度的響應程度。試驗表明,欒樹、樟樹根系分泌物中TC,TOC和TN含量均對菲濃度有著明顯的響應關系,且兩個樹種的響應關系基本一致。由圖1可知,欒樹根系分泌物中,對照試樣的TOC含量為160.05 mg/(株·d),L1和L2試樣則分別為114.56和102.45 mg/(株·d),相較于對照試樣分別降低了28.4%,36.0%;對照試樣的TC含量為164.60 mg/(株·d),L1和L2試樣則分別為119.15,107.03 mg/(株·d),L1和L2相較于對照試樣分別降低了27.6%,34.5%;對照試樣的TN含量為7.91 mg/(株·d),L1和L2試樣則分別為9.51和8.58 mg/(株·d),L1和L2相較于對照試樣分別升高了20.2%,8.5%。TOC,TC含量均隨菲濃度的升高呈下降趨勢,TN含量則隨菲濃度的升高先微升后微降。同時,TC與TN之比在3種菲處理水平下分別為20.81,12.54和12.48,隨菲濃度升高而下降。樟樹根系分泌物中,對照試樣的TOC含量為122.91 mg/(株·d),L1和L2試樣則分別為99.76,42.36 mg/(株·d),相較于對照試樣分別降低了18.8%,65.5%;對照試樣的TC含量為127.75 mg/(株·d),L1和L2試樣則分別為104.92,47.17 mg/(株·d),L1和L2相較于對照試樣分別降低了17.9%,63.1%;對照試樣的TN含量為5.68 mg/(株·d),L1和L2試樣則分別為5.09,2.16 mg/(株·d),L1和L2相較于對照試樣分別下降了10.4%,62.0%??偟膩碚f,樟樹根系分泌物中TOC,TC與TN含量隨菲濃度的升高均呈下降趨勢,三個試樣的TC與TN之比分別為22.49,20.61,21.84,隨菲濃度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趨勢(圖1)。進一步分析表明,3個處理水平下,欒樹根系分泌物中TOC,TC,TN含量均高于樟樹。欒樹與樟樹根系分泌物中TC,TOC含量隨菲濃度升高,均呈下降趨勢。欒樹的TC∶TN始終低于樟樹。
圖1 欒樹與樟樹不同菲濃度處理水平下的TC∶TN
根系的活躍吸收面積是衡量根系活性的一個重要標準。在3個處理水平下,欒樹根系的總吸收面積分別為2.83,4.47和2.97 m2,相應的活躍吸收面積分別為1.46,2.37和1.54 m2,總吸收面積和活躍吸收面積隨菲濃度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樟樹根系的總吸收面積在3個處理水平下分別為2.97,2.50和2.43 m2,相應的活躍吸收面積分別為1.56,1.32和1.30 m2,與欒樹不同的是,樟樹的總吸收面積和活躍吸收面積隨菲濃度升高均呈持續(xù)下降趨勢。對照試樣中欒樹的根系總吸收面積和活躍吸收面積均低于樟樹,但在L1和L2水平下,欒樹根系總吸收面積和活躍吸收面積均高于樟樹。顯然,菲的添加對樟樹根系活性的影響比欒樹的更大一些。
試驗結(jié)果表明,隨菲濃度升高,欒樹根系總吸收面積和活躍吸收面積與其根系分泌物中TN含量變化趨勢一致,均呈先升后降趨勢,說明低濃度菲促進了欒樹根系活性及根系分泌物中氮素的分泌。而TOC,TC的含量則呈下降趨勢,說明菲抑制了欒樹根系分泌碳素。欒樹根系總吸收面積、活躍吸收面積與根系分泌物中TN含量分別呈正相關關系,而總吸收面積、活躍吸收面積與根系分泌物中TOC,TC含量分別呈負相關關系。樟樹TOC,TC,TN含量及根系總吸收面積、活躍吸收面積隨菲濃度的升高均呈下降趨勢。樟樹根系總吸收面積、活躍吸收面積與根系分泌物中TOC,TC,TN含量呈負相關關系,說明菲抑制了樟樹根系活性及根系分泌物中碳、氮的分泌。進一步分析表明,同一植物根系分泌物中TOC,TC和TN含量的變化具有不同的響應關系。欒樹根系分泌物中TC,TN含量之間整體呈負相關關系,隨TC含量升高,TN含量相應降低,也就是說,欒樹根系分泌物中的TC含量升高,則其TN含量就會降低。另外,就同一含量而言,TN的變幅并不大(圖2)。對于樟樹而言,其根系分泌物中TC與TN含量之間具有正相關關系,隨TC含量升高,TN含量也隨之升高,其間的變化規(guī)律與欒樹有著較大差異(圖3)。
圖2 不同菲濃度處理欒樹根系分泌物 中TC含量與TN含量的關系
圖3 樟樹根系分泌物中TC含量與TN含量的關系
另外,從根系分泌物中TC含量與其活躍吸收面積的關系來看,欒樹與樟樹是有一定差別的。欒樹根系分泌物中TC含量與其根系活躍吸收面積之間無明顯的相關關系,三種處理水平中,在欒樹根系分泌物中TC含量相近的情況下,L1處理水平下根系活躍吸收面積最大,L2處理水平下最小,這說明低濃度的菲對欒樹根系活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高濃度的菲會抑制欒樹的根系活性(圖4)。對于樟樹而言,其根系分泌物中TC含量與其根系活躍吸收面積呈負相關關系,樟樹根系分泌物中TC含量隨其根系活躍面積的增大而降低(圖5)。
圖4 欒樹根系分泌物中TC含量與其根系活躍吸收面積的關系
圖5 樟樹根系分泌物中TC含量與其根系活躍吸收面積的關系
植物根系分泌物中TC,TOC及TN含量能反映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總量,同時能反映植物根系向土壤輸入碳氮的能力。土壤環(huán)境的變化會對植物根系分泌物成分及含量產(chǎn)生影響[15-16],植物在受到一定有害物質(zhì)毒害時,根系分泌物組成成分的濃度會發(fā)生變化,增加根系分泌物中部分組分的產(chǎn)生和累積,這主要是植物對有害物質(zhì)毒害的應激反應,通過增加根系分泌物調(diào)節(jié)根際微域環(huán)境,使得根際微域環(huán)境利于有害物質(zhì)的分解[17-18]。
(1) 隨著菲濃度的升高,欒樹與樟樹根系分泌物中TOC,TC和TN含量總體均呈下降趨勢,表明菲的添加對植物根系分泌量存在抑制作用。這也說明根系組織和細胞在多環(huán)芳烴脅迫下,會對T,N產(chǎn)生一種保護和調(diào)節(jié)機制。當然了,這也可能是根系生理功能遭到破壞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對其發(fā)生機理需要進一步研究。
(2) 菲脅迫能夠影響植物根系活性,隨著菲濃度的升高,欒樹、樟樹根系總吸收面積和活躍吸收面積總體呈下降趨勢。另外,樟樹根系的總吸收面積和活躍吸收面積均低于欒樹,這表明樟樹對菲的添加表現(xiàn)出受脅迫現(xiàn)象,而欒樹則表現(xiàn)出一定的耐受性。
(3) 在菲脅迫下,兩個樹種根系分泌物中TOC,TC與TN含量之間的變化具有一定的制約關系,但樹種不同,其制約關系也存在差異。就試驗組次范圍而言,欒樹根系分泌物中TC與TN含量之間具有正比關系,而樟樹則成反比關系。3種處理水平下,欒樹根系分泌物中TOC,TC與TN的含量均高于樟樹,這說明在菲的脅迫下欒樹根系分泌量大于樟樹。通過菲脅迫下根系分泌量和根系活性的比較,表明欒樹相較于樟樹對菲具有更好的耐受性。